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5-10-15 10:09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10月13日,由同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开营仪式在诺邓镇永安村永安学堂举办。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出席开营仪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主席吉斯莱·雅克海林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翔宁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王武出席开营仪式;县委副书记杨国军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研究中心秘书长邵甬主持开营仪式。
吉斯莱·雅克海林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的开启,始于202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ICOMOS-CIAV) 通过的一项决议:成立特别工作组,旨在记录遗产地时兼顾物质与非物质双重维度。2022年10月,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两大专业委员会——乡土建筑科学委员会(CIAV)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ICICH)专家成员的联合倡议下,该工作组正式成立。工作组的核心使命,是通过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度,为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提供整体性思路,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完整传承后世。我们致力于研发一套工具手册,为乡土遗产地的研究保护工作,提供兼具物质与非物资维度的系统性记录方法。为完善这一工具手册的方法论与内容体系,CIAV与ICICH联合策划了本次文献记录营及工作坊,作为方法论的首场实践检验。未来还将陆续开展更多记录营活动。
李翔宁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大理·云龙乡土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国际工作营”的开营,既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深度整合的探索,也是同济大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贡献“同济智慧”与“中国方案”的有力实践,更是乡土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国际合作新起点,将深化国际学界对中国乡土遗产价值的理解。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交流、相互启发,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共同为云龙、大理乃至全球的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更多创新思维,共同绘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增进国际学术互动、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写下新的篇章。
开营仪式上,郑庆华、吉斯莱·雅克海林、李翔宁、王武、杨国军共同为工作营揭幕。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严长征参加开营仪式。
文 图:旷宏飞 杨志平
编 辑:杨学禹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