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绿色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绿色云龙

【聚焦三农】科技为笔,高原着色,云龙蹚出高海拔农业致富新路径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5-10-09 17:06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位于滇西澜沧江纵谷区的云龙县,近一半国土面积位于海拔 2500 米以上,高寒、冷凉曾是农业发展的“拦路虎”。而如今,一颗小小的白芸豆,在科技力量的赋能下,从传统低产作物变身“金豆子”,更带动辣椒等作物形成高效种植模式为高寒山区群众绘就了一条产业振兴的幸福路。



大理大学驻关坪乡高明村第一书记苏子峰介绍,关坪乡高明村山祖社,海拔2660米,以前这地方都是用来种包谷,今年我们在这做了53亩的高产白芸豆试验田以后,可以使亩产值达到3500左右。高明村是典型的“高寒、冷凉”山村,过去村民种玉米、苦荞,不仅产量低,经济收益也差。大理大学驻村工作队扎根高明村,第一步就是破解白芸豆 “低产魔咒”。


苏子峰

大理大学驻高明村第一书记



今年我们在高明村这块试验田里面总的是做了肥料优化和管理优化两种模式共计48个实验,我们将影响白芸豆产量的一些肥料、管理技术全部进行了试验探索,目的是想通过试验,将我们现有的白芸豆高产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以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



2020年提出“起垄覆膜、株行距定值、科学用肥、修枝打顶、提升豆杆高度”5项改良措施,到2021年优化底肥配比、病虫害防治方案,大理大学苏子峰团队经过反复试验,产量直接翻番。如今示范户亩产稳定在240公斤以上,部分甚至突破300公斤。



乡村振兴,增收是关键。为进一步拓宽高寒山区群众的收入渠道,苏子峰团队积极探索总结,通过“芸豆—豌豆”套种,“芸豆—辣椒”轮作等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探索应用,实现土地“一年两收”“一地多收”怎么“一年两收”“一地多收”?第一次种辣椒的高明村比干登组村民李润荣已经尝到了甜头。

李润荣

关坪乡高明村村民



今年第一次种食用辣椒,种了两亩,今天是第5次来交辣椒,总收入7000多元,再采3、4次的话,总收入应该在一万元左右。


杨春泉

云龙县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食用辣椒去年主要在关坪乡试种,今年已发展到团结、关坪,还有长新,总的带动了100多户农户,面积有261亩。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采摘了6次,每一年要采摘10到13次,采摘到第6次的时候,大部分农户的收入已经到了每亩4000多块



产业要长久,人才是根基苏子峰团队深知“送技术”不如“育人才”,他们着力培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土科技推广队让种植大户成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理念的践行人、示范人、引领人杨春泉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开始从零学起,如今已能独立指导病虫害防控、中耕管理,还经常被邀请到迪庆、丽江、怒江等地授课。


杨春泉

云龙县众惠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



从最初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对整个种植流程都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可以说是从学生变成了现在的老师我很乐意把我学到的这些技术分享给更多的种植户,更多的老百姓。


苏子峰

大理大学驻高明村第一书记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乡土技术人才的培养,将白芸豆主产区的种植大户培养成乡土技术人才,让他们在白芸豆的高产示范种植中发挥科技推广的作用。



一颗白芸豆,撬动一条产业链;一项新技术,改变一片山乡。在云龙县的高山之上,科技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让高海拔地区的农业,不仅有“丰收的产量”,更有“增收的质量”。




文      图:毛廷沛 符玉博

编      辑:李维丽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