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化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化云龙

长新乡:非遗传承与“一老一小”的温情交响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5-08-08 16:02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大理州云龙县东北部的群山环抱中,长新乡正书写着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动人乐章。这里不仅是白族吹吹腔的沃土,更通过创新实践让非遗传承与一老一小关怀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非遗进校园:从观众到主角的蜕变


每年春节期间,大达村的古戏台便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动课堂。从除夕到初六,《三出首》《风云聚会》等白族吹吹腔经典剧目轮番上演,而令人惊喜的是曾经在台下观摩的孩子们,如今都能自信地成为舞台主角。这得益于长新乡多年来将白族吹吹腔系统融入校园教育,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让孩子们从看热闹懂门道。正如80岁的张奶奶感叹:听到熟悉的唢呐声,就想起年轻时光,现在看到娃娃们学得这么好,心里特别踏实。



代际传承:一老一小的双向奔赴


2025暑假,同济大学彩云支南协会同长新完小共同创办了乡土文化夏令营别出心裁的带来了白族吹吹腔、古桥梁等地方特色乡土课程,期间,特别邀请了白族吹吹腔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杰兴进行现场教学分享。结营仪式上,48名学生自编自导七出吹吹腔剧目,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实践这种老人传艺、孩童承续的模式,既解决了非遗断层危机,也让老年人重获社会价值感形成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系统性保护:让非遗扎根乡土


长新乡构建了非遗保护的多维网络,大达和箐干坪两大吹吹腔剧团常态化展演;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两大剧团在古戏台联袂献艺,吸引数千观众,其中《夜战马超》等剧目展现出的艺术张力,印证了系统性保护的成效。更值得关注的是,吹吹腔表演开始贴合当地实际工作将党的政策和优良传统写进戏曲中,今年新编的《吹吹腔里唱新俗》便是很好的代表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长新乡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大达古戏台成为文旅打卡点;非遗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地学生进行研学目前同济大学与当地合作的乡土文化夏令营,更将白族吹吹腔出云龙,带出云南不管是非遗+旅游”模式的推广,还是研学模式的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既保护了文化根脉,又激活了乡村经济,实现了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双赢。



从春节戏台的火爆到夏令营孩子的笑脸,当非遗成为代际对话的桥梁,一老一小便不再是社会服务的难点,而转化为文化传承的优势。白发与童颜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文化生生不息的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云龙关注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