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明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云龙

【云龙党建】大达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艺赋能促善治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5-03-12 10:02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长新乡位于云龙县东北部,境内的大达村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现有村民301户1081人。近年来,大达村以党支部为核心,以非遗“白族吹吹腔”为纽带,整合老年协会、基层网格、村规民约等资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艺赋能、群众共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图片


01

党建引领“三支队伍”

激活社会治理“红色动能”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着力锻造党员、吹吹腔剧团、老年协会“三支队伍”,深度激活社会治理进程中的“红色动能”,推动社会治理迈向新高度。




党支部+党员队伍

共绘乡村治理新景


党支部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主要由党员担任网格员,网格员如同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他们深入到每一户村民家中,收集信息、反馈问题、提供服务,让乡村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政策宣传、矛盾调解,还是民生服务,网格员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党支部+吹吹腔剧团

传承非遗促和谐


创新“党支部+大达白族吹吹腔剧团”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剧团成员,吸纳党员、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等20余人,通过“文艺+宣讲”形式开展政策宣传、移风易俗教育等工作。通过开展吹吹腔表演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以艺术为纽带,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白族吹吹腔剧团年均演出8场,覆盖村民及周边群众超5000人次,成为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重要平台。 





党支部+老年协会“银发力量”

调解纠纷树新风


老年协会在社会治理中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既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党支部依托老年协会成立“乡贤调解队”,由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通过“院坝会“”火塘夜话”等方式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年均化解矛盾30起,调解成功率超95%。此外,老年协会还经常反映老年人的需求和诉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推动老年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图片


02

村规民约“约”出新风

网格赋能精细管理

在乡村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探寻高效治理路径始终是重中之重。村规民约与网格赋能相互交织、协同发力,共同勾勒出乡村治理的崭新蓝图。





“小公约”撬动“大治理”


大达村的村规民约源于村内的古石碑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重要意义。古石碑墙主要延用了清朝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立的《乡规民约碑》及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立的《编排保甲缉盗安良碑》,可视为一部完整的“社会契约”和“公序良俗”。现有的村规民约传承古石碑墙,涵盖内容更为丰富,涉及家庭教育、邻里关系、个人行为规范、婚姻习俗、治安处罚、纠纷解决等多个方面,继续规范村民生活,维护着村落的秩序与和谐。将卫生费水费缴纳、垃圾分类等社会治理的详细内容纳入条款,并通过“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确保村规民约接地气、易执行,群众认可度达98%。





“网格化+数字化”双轮驱动


村规民约牵手基层网格,一场乡村治理的变革悄然发生。在宣传引导上,网格员成为村规民约的“代言人”,他们利用日常走访、网格会议等机会,将村规民约的内容生动地传达给每一位村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村民深刻理解村规民约的内涵与意义,激发村民自觉遵守的内生动力。在网格管理中,建立“网格员包片+微信群联户”管理模式,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实时收集村民诉求,监督卫生费、水费缴纳情况,定期公示收支明细,为村规民约落地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


03

非遗传承“热”起来

节庆活动“火”起来

当非遗传承与节庆活动热烈相拥,二者相互交融,共同奏响了文化发展的激昂乐章,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魅力。





非遗吹吹腔“薪火相传”


多年来,作为白族吹吹腔传习所的长新乡大达完小,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阵地作用,将白族吹吹腔等非遗项目巧妙融入校园教育体系,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邀请资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让孩子们从小就近距离接触并系统学习白族吹吹腔这一传统戏曲,培育“小小文化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大达白族吹吹腔剧团队伍。近三年来,已累计培养出50余名青少年传承人,12名青少年传承人可以上台表演。曾经在台下作为观众的孩子们,如今已自信满满地登上舞台,成为表演的主角。“非遗进校园”这一举措,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节庆活动“全民共建”


村民们对传统节日满怀热忱,踊跃参与。无论是春节、元宵节,还是独具特色的春水节、火把节,亦或是重阳、中秋佳节,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时,村民们“众筹”,每户依据心意捐资助力,或是出工出力保障后勤,齐心协力营造出“人人参与、共享成果”的温馨氛围,在隆重的节日表演中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其他节日里,大达白族吹吹腔剧团、4支舞蹈队、大达老年人协会等多方联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其中。近三年累计举办节庆活动达18场,吸引超3.6万人次群众参与。   

图片


04

“一老一小”有阵地

民生服务有温度

为“一老一小”打造的活动阵地落成,让“一老一小”的生活有了依靠,也让民生服务的温度可触可感,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希望的社会生活新图景 。





“幸福小院”暖民心


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整合多方资源精心打造“幸福小院”。小院里,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为老人传递养生知识;添置健身器材,助力老人强身健体。“重阳敬老节”“老年人体检”等活动每年开展,给老人带去温暖与关怀。同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与留守老人结队帮扶,每月雷打不动地上门探访。志愿者们陪老人聊天解闷,用心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与社会的温暖。





“儿童成长课堂”护未来


每年寒暑假举办“非遗小传人”培训班,教授白族吹吹腔技艺。“儿童成长课堂”全力护未来,为孩子们搭建起梦想与成长的桥梁。培训过程中,传承人老师耐心细致地教授白族吹吹腔技艺,“一老一小”结对帮扶教学,孩子们不仅能深入了解吹吹腔独特的唱腔、还能在老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实践,学习复杂的身段动作。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逐渐掌握技巧,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着非遗的魅力,传承的种子也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让白族吹吹腔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大达村通过党建引领、文艺赋能、群众共治,实现了基层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参与”的转变。未来,长新乡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非遗+治理”模式,强化“一老一小”服务,打造社会治理示范样板。  



文      图:杨晓丽 张金凤

编      辑:赵雪梅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