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绿色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绿色云龙

【幸福云龙有约】云龙:探索走出一条富民增收新路径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5-01-15 10:41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种植高辣度辣椒1.6万亩,烟农收入达2.02亿元;建成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核桃油生产线1条、干辣椒生产线1条;发放跨省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交通补助4288人,开展培训劳动力16988人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1家,吸纳劳动力6144人次,开展以工代赈项目2个,发放劳务报酬60.5万元……一组组数据,无不彰显出云龙县因地制宜抓产业就业,促农民持续增收的成效。
图片
近年以来,云龙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绿色能源重点县”发展定位,坚持把产业和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群众增收的主要途径,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实就业服务”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多措并举扩大就业,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云龙实际、契合群众意愿的富民增收路径。

图片

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云龙县六六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只见工人们正忙着给牛添草喂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悠然地咀嚼着草料,几头小牛犊在过道中溜达散步、嬉戏打闹。“有饲养条件的农户发放母牛,没有的则由养殖场代养并在年底一次性分红,从试运营情况看,‘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很适合我们当地肉牛产业的发展。”六六养殖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杨泓介绍说。

图片

近年来,云龙县围绕种植养殖主导优势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应对主导产业农产品价格明显下跌的市场风险,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原则,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多元化发展烤烟、核桃、奶牛、肉牛、诺邓黑猪、诺邓火腿、黑山羊等种、养殖业及以种、养殖业为基础的加工业。目前,综合屠宰场、高原特色冷链物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成功申报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漕涧万头奶牛牧场已具备投产使用条件,关坪乡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投入运营,肉牛数字化系统建成;完成团结村活畜中转中心建设,生猪调出大县省级奖励资金项目完工,诺邓火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项目获批;3.6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电烤房153座、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1条、年产1000吨核桃油生产线1条;“富民贷”“智慧畜牧贷”“火腿产业贷”“云龙肉牛贷”“乡村振兴生态肉牛贷”“云农贷”“云腿贷”等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助企惠农,全县主导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图片

图片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金秋10月,走进云龙县天池林果场,金黄色的麦地湾梨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工人们穿梭在梨树间,手法娴熟地采摘和搬运着果实,一筐筐新鲜采摘的麦地湾梨被运往冷库,叉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筛选、分级、包装工作,呈现出一派热闹的丰收喜景。“我们麦地湾梨核心基地有1200亩,为了确保顺利采摘,雇佣80余名工人,工人薪资按采摘量结算,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正在冷库指挥装车运输的天池林果场总经理杨江波说。

图片
图片
近年来,云龙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引导广大群众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大力发展云龙茶、麦地湾梨、白芸豆、云龙矮脚鸡、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末,诺邓火腿产量23.8万余支、同比增长8%,其中企业火腿产量6万余支、同比增长20%左右;大栗树牌“龙印金丝红茶”荣获第十六届云南茶博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云茶产品之红茶”,茶叶种植面积达4.2万亩,农业产值0.67亿元,同比增长3.3%;中药材动态保有量5.7万亩,农业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0.2%;关坪乡白芸豆高原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投入运营,云龙白芸豆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白芸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
图片
图片
新兴产业厚积成势

寒冬时节,走进澜沧江畔的苗尾乡早阳村小甸休闲旅游垂钓点,只见碧绿的澜沧江水静静地流淌着,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山峰、峡谷、田园、平坝、村庄连绵不断地倒映在江面上,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长卷。“小甸休闲旅游垂钓一体化项目投入运营以来,累计接待观光、垂钓游客 3000 余人,为附近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务工的机会,也带动了餐饮、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和土特产的销售。”云龙县雲水一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军介绍说。


图片
图片

近年来,云龙县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旅游业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工业辣、蔬菜、贡菜、中药材种植和胡蜂养殖、文旅融合发展等新兴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2023年末,全县水果产业农业产值8.87亿元、同比增长5.7%,蔬菜产业农业产值4.03亿元、同比增长2.4%,中药材动态保有量5.7万亩、农业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0.2%;种植高辣度辣椒1.6万亩,1条干辣椒生产线投入运营;漕涧镇生态鱼养殖项目完工,澜沧江流域优质稻及农特产品集散中心项目启动实施;胡蜂养殖项目覆盖8个乡镇近70户农户;苗尾乡早阳垂钓度假中心、天灯海坪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功果桥镇澜沧江峡谷旅游基地即将完工,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旅游新业态不断培育,诺邓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州级初评,诺邓村被认定为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强化服务提升,做大餐饮服务企业。

图片

图片

务工就业风声水起
寒冬时节,在白石镇双龙村大炼坡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梨树披黄带绿,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胭脂色的麦地湾梨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散发出清甜的香味。业主杨继方也正组织附近村民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打包、装箱发往昆明、保山等周边市场。“自麦地湾梨基地建起以来我就一直在这里务工,有活路就来做,平时就在家做农活,每天工资120元,一年下来还可以为家里增加收入3000多元。”白石镇双龙村村民杨秀丽乐呵呵地说。
图片

图片

近年来,云龙县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线,通过培育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扶持创新创业、重点兜底帮扶、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帮助脱贫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8947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0318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08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7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26人;累计发放跨省外出务工人员一次性交通补助10791人,省外州内一次性交通补助发放1761人,排查返乡回流人员共401人;培训劳动力62188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15255人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31家,吸纳劳动力6144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25人次;乡村公益性岗位人数603人,发放补助432万元;开展以工代赈项目8个,发放386人劳务报酬905.95万元。

图片
图片

产业兴则经济兴,就业稳则民心安。多元产业、务工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更高目标任务,云龙县紧紧围绕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手抓产业促增收、一手抓就业稳增收,扬鞭策马,奋力前行,在千年盐邦奋力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村强民富、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旷宏飞

图:云龙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赵雪梅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