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理论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实践

【“团结干事聚合力”大家谈】李东华:扬优势抢机遇抓落实,谱写云龙高质量发展新篇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4-08-15 14:48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云龙县“团结干事聚合力”工程,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建言献策,以破困重塑之举、创优提质之效,扎实稳健推进云龙高质量发展谱新篇,近期县融媒体中心将择优陆续刊载有关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扬优势抢机遇抓落实,谱写云龙高质量发展新篇


政协云龙县委员会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 李东华


事是谋出来的、活是干出来的、人是育出来的。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持续发扬云龙敢拼、敢抢、敢干的拼搏精神,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图片

以资源优势为动力,增强敢拼跨越发展的信心

随着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叠加全县3条高速公路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的县情。新一轮投资、新的产业布局将是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难得的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以资源优势谋发展,抓住机遇,才能实现借道超车,增强敢拼跨越发展的信心。

图片

要敢谋智数经济。在云龙谋智数经济,在部分干部群众看来,可能是异想天开,但正如贵州借助土地、电力等优势,建成支撑全国发展的大数据中心,随着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启动,全县“3581”新能源项目加快推进和发展,500千伏输变电项目落地建设,只要我们敢谋、敢拼、敢抢、敢干,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做无中生有的数字经济项目是有可能,也有希望的。

要攻破双碳经济。除了土地要素之外,绿电、储能、碳汇是今后支撑经济发展,新的要素保障。我们有做强做大这些资源的后发优势,围绕打造“绿色能源重点县”目标,建强基地、做深认证、做优转化,以基地带认证,以认证促产业,以数据换资本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云龙经济向“新”向“绿”而行是有优势、也有条件的。

要探索两山经济。4400多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是云龙发展的金山银山。当前在做强做大高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要结合国家新一轮找矿政策机遇,结合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式,一方面加大现有采矿、探矿企业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和矿权设置,做强做大做长矿冶产业是有基础、也有信心的。

要发展共富经济。由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用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调配发达地区劣势融合发展,形成利益共同、责任共同、命运共同的共同富裕发展模式,国家已在浙江开展先行先试。随着国家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我县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新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资源将会转换为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将会与发达地区构成利益共同体,全县的内生发展动力将日趋凸显,在可持续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是有保障、也有机遇的。


图片

以项目谋划为抓手,强化敢抢政策机遇的意识

资源优势是基础,政策机遇是保障。当前全县的情况是眼中有资源、心中有想法、手中无项目,距离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时有错过,导致好的政策机遇抢不到、接不住、落不下。因此我们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转变意识,抢抓机遇,谋求突破。

图片

发挥资源优势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虽然全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小散弱,微观上看与新质生产力关联不大,但新质生产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新动能,更是国家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有利政策,我们思想认识要到位,树牢“项目等政策”的观念,摒弃“政策找项目”的习惯性思维,把各级出台的政策学懂弄通,抓住机遇、敢想敢干,把项目谋划好、规划好,把资源优势与政策机遇精准配置,精准对接项目和企业,做政策的新知者和先试者,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敢抢者,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

对接跟踪企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区域化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企业、好项目选择落地的空间越来越宽广。企业看的是诚意,比的是营商环境,选的是服务态度。在具体企业对接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捕捉企业投资导向和产业布局,精准开展企业对接和跟踪;另一方面企业考察、项目落地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次对接不行,就多次长期地跟踪对接,用真情实意打动企业,积极争取项目落地建设。通过与企业不断对接,不仅能够促进政企关系进一步融洽,也可以不断了解企业投资方向,为长远精准招商打牢基础。

服务企业要有全心全意的态度。营商环境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睛雨表,各级高度重视,企业高度期望。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企业落地就会快,项目就会早发挥效益,边际效应就会不断扩散,产业联动发展就会不断形成。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我们一定做好“妈妈式”的服务,做到马上办、全程办、一次办,让企业满意,营造全县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助推全县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

以担当作为为导向,坚定敢干自觉主动的决心

成绩是奋斗出来的,项目是干出来的,政策是争取来的。随着政策越来越严、程序越来越规范、资金保证越来越困难,项目空转、怕项目、项目建设缓慢、重建设轻完善等问题不断浮现,使得基层广大干部畏首畏尾、思前顾后,出现不敢干、不愿干、不会干的现象。我们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

图片

要打破惯性自觉破难题。工作中面对问题和困难,敢于提要求和条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说了当成干了,把干当成干好了,把没干当作不知道”,这是当前阻碍工作落实、项目建设的惯性自觉,会使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大打折扣。打破惯性自觉需要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以上率下、深入一线、统筹协调、精准调度,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盯着一级抓,解决工作项目推进不反馈、不汇报、不知道、不落实等问题,全链条压实责任,体系化抓好落实。

要做到协同共进聚合力。在政策落实时,时常存在“1+1<2”的问题,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合成谬误是指各部门的政策都没错,但叠加起来效果却是走偏了,分解谬误则是指政策总体目标是好的,但是拆开执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这两种现象,其实都是行业主管部门执行政策时过度指标化,不考虑综合后果的懒政怠政行为的结果。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要求我们要在工作中注意统筹兼顾,防止各管一摊、相互掣肘,实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在工作落实和项目建设中形成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形成合力、同向发力,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效顺利推进和落实。

要优化培养机制育人才。人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面对全县人才不足和缺乏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一线、重公认”、“有为者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既要从机关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又要从基层一线择优选拔干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在战场上练兵、在实践中显能。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当今时代,团结干事成为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以全局视野审视我们在资源、项目、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凝聚力量,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破浪前行,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开创云龙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      辑:杨学禹 王天意(实习)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