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教育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培训

【人才】书写同济青年最美画卷 成就云龙学子精彩人生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4-07-23 14:43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编者按: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州组织部长会议和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创优提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陆续对相关行业领域作用发挥好、示范带动强等的专家团队、优秀人才进行宣传选树,通过讲好人才故事,凝聚人才力量,积极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激励引导全县各领域人才积极发挥作用,以高质量的人才工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13年,根据中组部和教育部统一安排部署,同济大学定点帮扶云龙县。为切实开展好教育帮扶工作,同济大学派出研支团在云龙开设支教点,11个帮扶年头共10届研究生支教团先后在长新中学、团结中学、县民族中学进行支教。从同济大学第23届研支团开始定点在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支教,三届研支团以日常教学、第二课堂、调研实践、研学活动等为抓手,有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扶成果显著、效果明显。


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图片
图片

同济研支团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认真履行职责,始终发挥“砖头精神”,学校缺什么学科教师就担任什么学科教师,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的课业学习与成长,三届研支团承担着一线教学工作,完成1000余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较好成绩,得到学生、家长的赞誉。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外,研支团不断丰富拓展第二课堂,认真筹划组织国庆歌咏比赛、冬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研支团根据同济大学第七批驻云龙工作组要求,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把思政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补足学生精神之“钙”,县民族中学156班获得2024年云南省先进班集体。

图片



软硬齐抓共建,优化校园内涵

图片
图片
图片


研支团始终践行“坚持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根据县民族中学实际情况,以构建文明校园为主题,以不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在同济大学第七批驻云龙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5月启动“同济·民中梦想校园系列”项目,投入资金110多万元建设了阶梯教室报告厅、梦想教室、彩虹步道等,三年争取到10多万元奖优补困资金,100多名学生受奖励和补助,实现校园文化、精神面貌“软实力”与基础设施建设“硬条件”双丰收,积极营造了文明和谐、健康发展、开心愉悦的校园环境。打造“济忆园”,每届研究生支教团栽种一棵树,2022-2023届栽种桃树、李树各一棵,寓意桃李满天下,2023-2024届栽种石榴树,象征民族团结,完成校园墙绘,在县民族中学留下同济人的足迹。


拓展辐射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研支团牵头联系东部企业、公益组织以及同济大学校内各部门,始终作为同济大学在云龙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股关键力量。依托学科优势,积极协助同济大学第七批驻云龙工作组推进天池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济园”等帮扶项目建设,深度参与“同安农场”前期的规划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期农场布置及美化、后期产品展示设计,切实为云龙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同济青年智慧。开展丰富的乡土美育课,课程中融入乡土植物、云龙古桥等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激发奋发学习,长大后争做“知乡、爱乡、建乡、守乡”的乡村建设者。

支教团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走进创业青年活动,为创业青年发展以及提升改造出谋划策;走进永安完小、关坪完小、云龙职中等学校,开展志愿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等宣讲活动,拓展辐射效应,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在云龙广袤的乡村热土上,新时代的同济青年接续书写着奋斗故事,定格了青春身影,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同济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文      图:曹东 杨伟松

编      辑:杨学禹 裴江源(实习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李根华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