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乡愁大理·美丽乡村】云龙宝丰:一座被藏在时光里的古镇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3-07-31 15:34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宝丰旧名雒马井、金泉井,位于云龙县南部,地处沘江下游河谷地带,距县城11公里,为云龙古镇之一。


图片

云龙“八大井”之一的雒马井,最早开发于唐代,至明初,年产盐达三万余斤。明崇祯二年(1629年)云龙州治从旧州三七村迁至此,至民国18年(1929年)一直为云龙州(县)治所在地,是云龙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时300年。

图片

从宝丰名字的演变,可知它的历史与云龙盐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宝丰的历史就是云龙盐井兴衰变迁的历史,见证着云龙盐业经济的兴盛和衰亡。这里也曾留下了众多的人文古迹,如白衣阁、大雒马邮亭、福隆寺、秀峰塔、勤政亭、玉皇阁、玄真观、仓圣寺、董泽故居……走进宝丰,仿佛回到了旧时光。

图片

勤政亭,位于宝丰完小校园内。这座两层楼的古建筑造型庄重典雅,经多次维修保存完整,四周古木参天。宝丰完小教师陈晓艳向笔者介绍:“勤政亭是1920年时任县长的张世勋先生筹建的,作为当时政府的办公地点和召集地方有识之士参政议政的地方,现如今也是我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我们都会带学生来这里参观学习。”

图片

在宝丰,还有保存完好的董泽故居。董泽先生是民国时期我省著名的教育家,为云南的教育、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宝丰乡宣传委员字伟亮说:“董泽先生是云龙宝丰人,是云南大学前身东陆大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被誉为‘云南高教之父’。董泽故居现在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对外宣传宝丰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除了游览众多人文古迹外,来到宝丰,还可品尝许多特色美食。

整个宝丰古镇,以雒马街为中心,街道两旁,建筑形式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或一正一耳,或六合同春的民居一间挨着一间、一排接着一排,一条条以地名命名的巷道分布其间。漫步于古街巷道间,当年的繁华市井旧貌仍依稀可见。

图片

街角,一座古老的木门前,一张八仙桌,一盆炭火上架着一锅热腾腾的油粉,热气升起,豆香四溢。油粉“噗通噗通”冒着小气泡,接过摊主周天会大姐舀好的油粉,放上辣椒油、花椒油、蒜油等佐料,一碗油粉很快下肚,唇齿间满是豆香。这一刻,终于知道雒马街油粉为何备受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青睐。

说起周大姐家油粉好吃的秘诀,已95岁高龄的周大姐的母亲笑眯眯地告诉笔者,她家几代人都做油粉,到现在已传承了65年。

95岁的奶奶现在身体还很硬朗,每天清晨都会和女儿一起守着油粉摊。客人多时,奶奶便帮忙打油粉、打油粉汤……天天如此。

周大姐家的油粉摊就摆在自家门口,周大姐的老公主要在后厨负责煮油粉。食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油粉,还可以观看油粉制作的过程,这是真正的家庭小作坊。

图片

雒马街上类似这样的作坊还有很多,有饵块作坊、月饼作坊、卷粉作坊,专门做各类特色小吃。在王丽敏饵块店,新鲜出炉的饵块圆圆白白、热气腾腾,入口软糯香甜,好吃极了。老板王丽敏一家大气且热情,边做饵块边把刚做好的饵块递给游客品尝。在他们家不仅可以吃到热乎的饵块,还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做饵块的乐趣,感受满满烟火味。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文古迹众多的宝丰,人间烟火气十足的宝丰,也许正是无数旅者心中的向往之地。来宝丰,感受一座被藏在时光里的古镇的“诗和远方”。



来      源:大理日报

编      辑:李维丽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