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教育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培训

【教师节特辑】云龙:爷孙三代接力坚守大山“育桃李”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9-13 16:10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一个家庭中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每当听见‘老师’这个称呼,作为亲属,我们也会由衷地感到自豪。”这是云龙县长新乡三代教师之家现任教师杨凤阳打心底里的真实感受。

图片

杨凤阳自2012年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年来先后在长新乡新和完小、星光完小、豆寺完小任教。杨凤阳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几十年的老教师,说起自己从一个“玩猴”成长为一名小学教师,主要还是受上辈人的教育和影响。
图片

长新乡豆寺完小教师 杨凤阳



图片

我们家几代都是老师,不过我从小就和大多数小孩一样比较顽皮,不爱读书,是爷爷和父亲的执着深深的影响着我。


图片

继承爷爷和父亲教书育人的风范,用一身尘灰耕耘于三尺讲台,说起来还是执念于“老师”这一声亲切的称呼。
图片

长新乡豆寺完小教师 杨凤阳



图片

我的爷爷今年93岁,我的父亲今年62岁,我们一家都是老师,我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称呼也就是老师。每当老乡在旁边经过,很亲切的跟我爷爷、父亲打招呼“老师”,我心里就觉得特别骄傲、特别自豪。

图片
图片
93岁的爷爷杨廷勋是旧中国老牌文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后,他在共产党的关心培养下,于1952年3月在本地当起了老师,先后在箐干坪、羊弓场等小学从事早期的启蒙教育工作,他现在仍然身体硬朗,回顾当年的历史,他仍然心潮澎湃,说起那个年代办学的艰辛,一个“苦”字根本说不完,求学靠走路,吃饭靠国家供应,教材要自己去背。
图片

杨廷勋

杨凤阳爷爷

走路去背教材。一般走下去花一两个小时,回来又花一两个小时,因当时没有桥梁,还要渡河。

图片
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人才稀缺、物质匮乏是大背景,没有老师成了办一个完小最大的难题。
图片

杨廷勋

杨凤阳爷爷


我说我怎么教呢?我也六年级没有毕业,我怎么教五、六年级呢?后来找到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然后才开始在石城办五六年级,这样才保住了第一批进来的时候16个,毕业到长新读初中的时候还是16个学生。

图片
老人家36年穿梭在大山深处,数十年无怨无悔奋斗在长新乡教育的最前线,从没有人愿意读书、没人读得起书到普及义务教育,整个村子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谱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坚持治学的坚守和初心。
图片

杨廷勋

杨凤阳爷爷

现在没有孩子不去读书了。只有读书才会有改变,没有读书,怎么有科学,怎么有发展呢?

图片

杨爷爷告诉记者,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他坚信,只有重视教育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最终出路。如今,包括儿孙辈在内的三代人里,自己、女婿、孙子和孙媳妇都是人民教师,这就是一种光荣。

图片

杨廷勋

杨凤阳爷爷

我跟孩子们说,你们跟着我的脚印我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自己有进步,同时也为人民做些事,为党做些事,保持光荣。

图片

因为热爱,所以执著;因为执著,所以坚守。爷孙三代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曲,洒遍汗雨甘当育花人的故事,是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印记,体现的是几代人奉献山区教育事业深深的情怀 。
图片

长新乡豆寺完小教师 杨凤阳



图片

习总书记教导我们: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爷爷也有一句口头语:挖穷根就得靠自己,我们一家三代人,特别是爷爷和父亲对我的影响,值得我永远铭记,我也会握紧三代育人接力棒,传承好接力棒。



  图:曹东  罗新丽(实习)

本期编辑:赵雪梅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