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推进“两个革命” 开展“学做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推进“两个革命” 开展“学做活动”

【推进“两个革命” 开展“学做”活动】云龙宝丰乡:念好“牛字经”做强“牛产业”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7-29 10:59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图片
季时节,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村石房组高春祥家的牛舍中,一头头大花牛个个膘肥体壮、毛色发亮,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哞哞低吟、有的悠闲地吃着饲草……
“今年上半年卖了8头,收入13万多,目前存栏17头,育肥两几个月再可以卖7头,按当前肉牛价格行情,一年下来,光是养牛这一项收入20多万不成问题,我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高春祥妻子王建花乐呵呵地说。

图片

高春祥家2003年开始养殖肉牛,是宝丰乡大栗树村石房组最先养殖肉牛的农户,通过近20年的摸索,成功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应石房当地的肉牛养殖技术。对于前来学习养牛技术的人,高春祥从不保守,把看家本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有时还亲自到养殖户家中做一对一指导。在高春祥这样养殖大户的带动帮助下,石房小组肉牛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全村62户农户中养殖肉牛的就有45户,目前全村肉牛存栏达300多头,走出了一条“大户带小户、先养帮后养”的养牛致富“牛”路子。
“我家养殖肉牛是在高春祥的带动帮助下开始的,主要是育肥,今年卖了2头,收入27000元,再育肥三几个月还可以卖2头,收入还可以,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了。”正在给牛喂草、添水的税玉香大妈满脸笑容、乐得合不拢嘴。

图片

大栗树村石房组走出的“牛”路子只是宝丰乡高位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龙县宝丰乡紧盯“一区一县”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县委政府肉牛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立足地域优势、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新的着力点,按照“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思路,积极探索实施“党支部+”“大户带小户、先养帮后养”等肉牛养殖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念好“牛字经”做强“牛产业”、牵住“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群策群力将肉牛产业培育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推动全乡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一个也不能少”。截至目前,宝丰乡修建牛厩舍77155平方米,肉牛存栏7958头,养殖户1889户,存栏在10头以上的有150多户,全乡肉牛产业呈整体推进、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片

图片

“随着肉牛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了饲草业的发展。”大栗树村阳瑞田联合党支部书记杨春城说道。2021年杨春城看到商机后,按每亩800元的价格向周边群众租了60多亩土地,加上自家的60多亩,种植了120多亩皇竹草,进行饲草种植和加工,将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的皇竹草加工制作成绿色生态的青贮饲料,让肉牛吃上了“皇竹草定制餐”,不仅为肉牛产业提供充足的饲草(料)保障,同时,也拓宽了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杨春城加工制作的饲料已销售400多吨,收入20多万元。
图片
宝丰乡乡长  李张权

在下一步工作中,宝丰乡将立足区域实际,突出特色优势,按照《云龙县肉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要求,抢抓机遇,找准加快肉牛发展的切入点,主动融入全县肉牛发展大格局,引导广大群众鼓足“牛气”、使出“牛劲”、大干“牛事”,加快把肉牛产业打造成助农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让广大肉牛养殖户依托“牛产业”奔向“牛”日子。




文      图:旷宏飞 毛廷沛 字伟亮

本期编辑:赵雪梅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