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教育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教育培训

云龙:教育巨变惠民生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5-31 11:13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课间时分,走进云龙县苗尾乡天灯完小,校园干净整齐、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很难想象,这样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村级学校,此前曾是另外一番简陋的景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丰吉荣是土生土长的天灯人,小时候就在天灯完小读书,长大后又回到家乡教书育人。2008年到现在,14年的教学时光,有13年站在天灯完小的讲台,是天灯完小变迁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在记载着学校变迁的展板前,丰吉荣向记者介绍起了学校过去的样子。

图片


天灯完小教师
丰吉荣

“当年学生村那些房子在我们用过之后,我们的亲戚还有人来读书,我们就留给亲戚,一辈接一辈传下去使用。那时候我们没有学生的住宿楼,没有住的地方,下面有一个庙房,我们就在庙房里住,庙房就是我们学生集体住宿的宿舍楼。我们做饭的地方是学校盖的、土木结构,建筑面积比较狭小,住校的学生比较多,容纳不了所有学生。有很大一部分自己搭建了垛木房。

天灯村是一个傈僳族人口占73%的“直过民族村”。早些年,学生上学基本上都要在学校里寄宿,但学校又没有相应的校舍供学生使用,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家长就在学校附近空地自己搭建了垛木房供孩子住宿使用,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学生村”。现在调到果郎完小的教师张路荣,曾经是“天灯学生村”形成年代的校长,先后两度在天灯完小任教,对天灯完小以前的简陋情况印象深刻。

图片


天灯完小学生村时代校长
张路荣

当时任校长的时候,学校非常艰苦,一是没有电,二是缺水,我们学生去一公里以外挑水,特别艰辛的是我们学生住校的问题,因为学生离学校比较远,有些学生来学校的路程30、40公里,大部分同学都必须要住校,不住校就无法保证学生上学。所以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筹建垛木房,最多的时候是70多间,住着学生父母、小学生,小的同学是父母照顾。

1999年,中央电视台通过纪录片播出了学生村的办学困境,2003年,上海华钟关联企业捐资23万为学校进行了硬件配套上的大改观,从而开启了天灯完小巨变的新征程。到后期,云龙县整合了校安工程、希望工程、义教均衡的建设资金和项目对天灯完小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周转房、学生食堂、校园环境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和重建,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完小四年级学生
施宇轩

图片


我们在这里学习觉得非常愉快、放心,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回报社会、回报我们的家乡。


图片


天灯完小六年级学生
施恩雅

我们的学校很漂亮,有一个宽阔的球场,我们的同学很团结,老师对我们很友好,教室很整洁,很明亮,宿舍很舒适,食堂环境非常好,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座位,我们在这里学习很开心。


从早期的“学生村”到如今硬件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寄宿制学校,天灯完小的华丽蝶变只是云龙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云龙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大力夯实硬件、强化软件,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式、一体化发展,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


云龙县教体局局长
寇德明

县委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3.2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新建校舍6.4万㎡、运动场10.69万㎡,改造校舍1.88万㎡,高标准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投资3.17亿元,实施云龙一中整体搬迁项目,补齐高中教育短板;建成幼儿园66所,逐步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入园率达85.01%;四是职业教育走上产教融合的快车道,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一区一县”战略,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三是以高质量教研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       图:杨学禹 李继明 杨莹

本期编辑:杨学禹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