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我身边的榜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我身边的榜样

【我身边的榜样】云龙县第三届先进工作者——张汉杰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5-12 08:44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张汉杰,男,白族, 1966年6月出生,大学本科,1990年毕业于西南林学院,分配到五宝山林场工作,2001年12月调到云龙县林业局任副局长至今,现任县林草局二级主任科员。是政协云龙县委员会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委员,第七至第九届政协常委,同时还是第十届州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州人大代表。

图片

图片

莽莽林区“磨意志”


  张汉杰,出生于云龙县漕涧镇铁厂村白沙井村民小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入学后,幼小的他每天都要翻越漫长、崎岖的山路到学校学习知识,每天途经洒满阳光的小树林,那是艰难的求学之路,更是快乐的童年时光,因此呵护绿色从小在他的心中播下了坚定的种子。由于成绩优异,1986年,张汉杰考取了西南林业大学,1990年本科毕业分配到五宝山林场工作,一干就是11年。11年中,他把青春献给了大山,把汗水洒遍林区,为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科研实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刚进林场,工作还不熟悉,不能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和实际结合起来,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工作非常积极主动,事情都是抢着干,很快就从不熟悉到熟悉,不到1年时间,便迅速成长为林场的技术骨干。刚参加工作,张汉杰被安排到远离县城的一线林区凤凰山从事营林造林和林区资源本底调查工作,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张汉杰和林场的技术人员经常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大山深处进行营林造林,苍茫的凤凰山里不通电、不通路,时常连日阴雨绵绵,山蚂蟥一不小心就盯住他们的脚裸狠狠地咬上一口,林区造林和资源本底调查工作生活十分艰辛和枯燥,但年轻的他们并不为枯燥的林区工作和生活所击垮,反而是看作磨炼意志力的机会,在组织造林之余,开展了大量的凤凰山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夜幕降临后,张汉杰和同事们便围坐在帐篷前的篝火旁聊聊工作中的趣事、看看漫天的星斗,畅想着一排排亲手播种下的树苗长大成林后装扮出更加美丽的凤凰山。几个月工作结束下山回到县城林场,张汉杰和同事们被林场的老大姐们打趣“由上山前的帅小伙变成了长头发长胡须的老大爷”。
  1993年,张汉杰担任林场副场长,担任副场长后的他更加忙碌了,工作的林区也越来越远。1992年,云南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序幕,张汉杰被县人民政府抽调到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池公路测设组,作为技术骨干完成了22公里天池公路测量,该公路的测设建成结束了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不通道路的历史,为随后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下了基础。1993年,县成立表村林区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建设指挥部,作为副场长的他任副指挥长,主要负责林区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道路测量设计,他带领10多名技术人员于当年8月从县城出发至1994年初,克服了暴雨、陡崖、丛林、高山、严寒等困难,历经艰险,徒步翻越海拔3200多米的高山,完成了百余公里的林区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道路测量设计。
  他在林场工作期间,先后分管过林政、防火、绿化造林等工作,如今他组织营造的华山松林已郁闭成林,在林场64.8万亩广袤的林区和弯弯曲曲的山路间,留下了他的一滴滴汗水和一串串脚印,记录着他的青春,也记录着他和同事们孜孜不倦的付出,用自己的双手、双脚践行着绿色情怀,用自己年轻的芳华、大山里的青春参与了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

图片

图片

国土增绿“领头雁”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1年12月,时年35岁的张汉杰通过全县公考调到云龙县林业局担任副局长。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实施,1999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张汉杰担任副局长,同期分管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万事开头难,在他的带领组织下,云龙县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站、云龙县分类经营工作站相继挂牌成立,全县496万亩森林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全面停止采伐,云龙县和全国一致开启了漫长的生态恢复治理新征程。
  云龙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3.3%,山区面积占89.7%,是全州乃至全省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主战场。在他担任副局长的近20年里,他始终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项目建设事业潜心耕耘、默默付出,20年如一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如何通过生态项目实施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减少自然灾害,如何修复和弥补木材生产时期给全县森林带来的破坏,让大山重披绿装,让小树重新郁闭成林等国土增绿工作中。二十年磨一剑,通过他和同事们不懈努力,我县生态项目建设取得优异成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植被全面恢复,共实施完成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3.7万亩、荒山造林3.7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496万亩,公益林建设4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1万亩、封山育林24.6万亩、人工促进更新8.1万亩、飞播造林5.2万亩;森林抚育22.8万亩;主持完成179.4万亩公益林区划界定,启动实施82.4万亩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013年度,我县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接受并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的检查验收。截止2020年,云龙县林地面积496万亩,有林地面积423.75万亩,森林覆盖率70.47%,森林蓄积2803.29万立方米,较工程实施前森林覆盖率增加了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增加了425万立方米,云龙县林地面积占大理州的六分之一、蓄积占大理州的三分之一,云龙成为了大理州名副其实的林业大县。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张汉杰注重生态保护和产业振兴相结合,在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时,规划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精心谋划生态脱贫。累计组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1.3万亩,全县纳入实施建档立卡户4458户17622人,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9754亩,累计兑现贫困群众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4663.8万元。聘用1700名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使全县170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前每年实现稳定增收1700万元,既保护了生态安全,又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脱贫和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使林业成为全县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图片

图片

改革创新“强基础”


  张汉杰分管天然林保护工程近20年来,始终心系森林管护、心系一线护林员队伍建设,针对原来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中,护林员工资待遇偏低、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护林员选聘考核不严格不规范、管理松散等问题,他一直在思考琢磨如何克服体制和形势发展的弊端,既把森林资源科学有效的管护好,又让护林员队伍得到规范提升和待遇保障,这也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结。
  面对摆在面前的这个难题,没有退缩、没有回避,而是勇于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创新,大胆尝试,对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进行完善提升,对森林管护机制进行探索改革,创建网格化森林管护模式,制定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完善方案、护林员管理办法、考核办法、责任倒查制度等,对森林管护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对护林员全面压缩、减员提薪,将管护责任区进行网格化划分,严格规范护林员选聘、管理和考核。亲手制定森林管护模式改革方案,所有制度都是他起草、审核、修改,同事们都担心他太累了,一些事情可以让分管部门的同志去做,但他说:“这个改革是自己多年的愿望,也是直接关系我县森林保护的重要举措,自己想亲自动手、亲自完成,自己加班辛苦是小事,只要云龙的森林保护好了,护林员队伍管理规范了、积极性高了,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过此次创新举措,进一步健全了云龙森林管护机制,夯实了基础,做到森林管护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大大提升了护林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护林员队伍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管护成效比以往有明显提升,网格化管护模式为保护云龙绿水青山、推进森林云龙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这些都离不开张汉杰在背后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
通过强化护林员队伍管理,云龙县森林资源破坏案件大幅度下降,2016年以来,森林防火工作连续五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考核为优秀,云龙县护林员队伍考核管理办法在全州林草系统交流推广。同时为培养林草新人,增强专业技术队伍力量,在张汉杰的领导下,2019年初,县林草局选调了6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购置了设备,组建了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及时填补了全县技术队伍空白。在一次次的调查设计中,张汉杰亲自带队深入林区地块,指导开展退耕还林、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广大年轻人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前辈善于学习和悉心传帮带的优秀品格。

图片

图片

俯下身子“话真情”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受体制和政策等多方面制约,存在定位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职工收入困难、人员超编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加快推进云龙县两个国有林场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张汉杰副局长负责主抓全县两个国有林场改革工作。
  当时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百废待兴,管护面积大,队伍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困难职工较多,改革举措稍有不慎,将势必影响全县国有林场改革的顺利推进。在错综复杂的情况面前,张汉杰没有考虑地方小、人情关系纷繁复杂的实际困难,细心研究吃透国家改革政策,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到位的政策解读、了然于胸的林场实际,大刀阔斧的开展了承担着105.38万亩森林资源管护任务、有百余名干部职工的两个大型国有林场的改革工作。
  他结合实际提出“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林场工作思路,编制完成了《云龙县国有林草改革实施方案》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为未来林场绿色发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厘清了林场定位,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场、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改革后两个国有林场提升为公益一类副科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由县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划归为县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实行职工收入与岗位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切实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国有林场发展活力。争取到县财政投资2000多万元,改善林场林区道路维修65公里,防火通道修复和维修52公里,林区房屋修缮面积1200平方米,林区通水、通电和信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的总体目标。
  谈起国有林场改革工作经验,张汉杰总是满怀深情地说“只有把林场当做自己的家,把林场人员当做自己的亲人,急林场所急、想林场所想,俯下身子踏实干,才能得到广大林场干部职工的信任,才能把工作做好”。

图片

图片

励精图治“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相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为牢记嘱托,加快云龙绿色发展,使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在他的主导和推动下,云龙县林草事业不断加大科研探索,提升资源保护水平,他分管的漕涧林场先后与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等多家机构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课题研究,建成了云南省滇西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人工繁育与迁地保护植物园500亩,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更大的科技保障;建成了红豆杉、华山松育苗基地200亩,林下羊肚菌种植300亩,制作植物标本2000余份,建成了生态文明教育展馆400平米;由林场无偿提供树苗1000余株,组织发动群众、单位开展植树造林100亩,将漕涧林场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的示范基地。为助推全县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张汉杰带领漕涧林场技术人员购置羊肚菌菌种,深入全县86个村委会、2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开展技术培训,在全县推广种植羊肚菌400亩,促进群众增收1000万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实干对初心和使命的托举,张汉杰和林场人辛勤的付出收获了甘甜的回报,2020年云龙县迁地保护植物园漾濞槭成功繁育开花、西黑冠长臂猿活动影像被林区红外相机成功记录,千年铁杉王首张“身份照”横空出世,“万人品花会”“森林音乐节”和“自行车越野赛”等多个生态旅游项目成功举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由于资源保护成绩突出,林场主要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0.5%,拥有高山草甸、高山湖泊、露天温泉、地下暗河等地理地貌资源,生物多样性富集,被国内外专家列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的重要地段。张汉杰分管的漕涧林场先后被授予“县文明单位”“云南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十佳林场”和“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面对成绩,张汉杰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他带领林场人将目光投向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在云龙县委、政府的领导下,2018年开启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申报,促进云龙县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在申报筹备工作中,他凡事亲力亲为,带头开展大量的组织协调、规划论证和资源本底调查工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和申报团队为期3年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1月,云南云龙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了国家林草局专家组的实地检查,2020年12月成功经国家林草局许准设立云南云龙国家级森林公园。截止目前,云龙县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8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2.45%,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全面建立,为勇挑绿色发展使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山青水秀的美好家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图片

阻歼林火“急先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张汉杰参加工作30年来,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心系林草发展,始终兢兢业业、默默付出、孜孜不倦、无怨无悔,他从不和别人计较利益得失,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在作风上更是谨小慎微、自重自律,是所有林草系统干部职工的榜样,是一名优秀的林草人。他面对挑战从不退缩,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面对繁重的工作,从没喊过“累”字,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虽然也有过徘徊、彷徨,也有过工作不顺、事业低潮的时候,但他总是一个人挺着、扛着,他总相信那句话,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坎,风雨过后是彩虹。
  如今,张汉杰虽然已经55岁,但他依然扛起林业最艰巨的森林防火工作,每逢节假日总把和亲人团聚的机会留给同事,自己驻守值班、或是到一线指导检查、或是现场扑火。只要一遇到火情发生,他总会第一时间带领县应急扑火队员及时亲临火场组织扑救,云龙地势险峻、沟壑纵横,对于临近退休年龄的老同志来说,上山组织扑火、爬坡过坎已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但他总是忘记年龄,带头冲在前面,每次都是阻歼林火的“急先锋”和“最美逆行者”。他还是他,斗志不减、意志不退、责任不放,在繁重艰辛的工作中,总能看见他的身影。
  “唯其艰辛,方显勇毅”,正是张汉杰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和他常年积累的防扑火经验,使一次又一次的森林火情被科学、及时、安全的扑灭处置。对于防火工作他常常告诫年轻一辈“火情处置一定要打早、打小,决不能拖延”,“我一定要亲自到火场,爬到可以观察火场情况的山峰进行指挥才放心。”
  张汉杰三十年如一日,他身上处处体现出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的工作热情,诚实守信、低调谦逊的处事态度,这些都是他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情怀的坚定践行。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林业工作者坚守初心,用心播绿、护绿的使命担当,不计得失、接力传承的时代胸怀,用自己对事业满腔的热爱,谱写了云龙林草一篇又一篇的美丽华章!
图片



来      源:云龙县总工会
本期编辑:赵雪梅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