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我身边的榜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我身边的榜样

【我身边的榜样】赵神贵:倾心帮扶亮“天灯” 同步奔小康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5-09 10:20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古代将士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而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以自己的点滴奋斗和倾心付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最质朴的追求。2015年10月起,时任云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的赵神贵,被选派到苗尾乡天灯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从那时起,他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怀揣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在摸清村情、建强班子、发展产业上为突破口,以履职为民的情怀、担当实干的精神为依托,在脱贫攻坚一线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推动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民族团结示范村、道路交通、网络通讯、产业发展、卫生室建设、教育均衡、公共服务保障等一大批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并发挥效益。

图片

这是一个位于澜沧江东岸崇山峻岭之中的傈僳族山村,在这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以傈僳族为主的2355人的25个村民小组,“一条小路走得累、一根绳子当衣柜、一块木板当床睡、一间垛木当宝贝、一条汉子天天醉、一家环境心儿碎、一生贫困心酸泪”,这是赵神贵带领工作队遍访后对天灯村的最初印象。在这个直过民族小山村,群众不愿动,不想动,习惯于穷,习惯于现在的生活方式,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工作队倍感困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灯村户户要攻坚、处处要攻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点灯之路”十分艰难。
解开心结,倾心帮扶,重拾生活希望。村民张保清的妻子多年前意外去世,留下他和儿子两人,也留下了办理后事的万元欠债。家庭的变故使他成了窝在垛木房里闭门不见客、见客不开口的“老大难户”。得知张保清的情况,赵神贵三天两头往他家跑,一边耐心劝导,一边帮他分步规划。第一年挖基础,第二年下石角,第三年搭屋架,第四年喜迁新居,张保清生活的希望被重新点燃。张保清逢人便说:“如果没有队长的帮助和挂钩领导的支持,我的房子也建不起来,水泥地面也打不起来,现在还是会住在垛木房里,他的恩情我是还不完的,唯一的报答方式就是把我的孩子培养成才。”
改造住房,环境提升,提升人居环境。“我估计后天赵书记你们就要来我家了,没想到今天你们就来了,进屋坐.....”误路地村民杨学珍这样对工作队说,是因为他基本能摸清工作队进村入户的时间规律,更是因为他家的房子刚刚盖好,赵神贵带领工作队入户调查时,答应杨学珍只要房子主体框架建出来就帮他协调先拨付一半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群众经济底子薄,加之运输成本甚至超过了材料本身,群众在住房保障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但这一个个困难,都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不断努力逐一得到解决。“赵书记,卫生厕所建好了,你来开第一枪试试”村民施益雄开玩笑地对赵神贵说。“1+1+X”人居环境户提升建设就是用1吨水泥和1个装配式化粪池来撬动整个村的人居环境户提升,逐步改变“脏、乱、差”家庭环境卫生情况。这是天灯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住房保障建设为主,兼顾人居环境户提升的缩影。通过实施人居环境“1+1+X”户提升整村推进,全村住房质量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全村危房全面清零,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提升。

图片

改变习惯,发展产业,实现小康美梦。“授人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被点亮“心灯”,燃起发展希望的还有村民施玉良。以前,他只知道守着苞谷洋芋广种薄收。通过赵神贵带领工作队和村上的帮扶引导,他转变观念,紧跟一户一策发展方案,家庭收入不断增加,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施玉良常说,以前我们衣服、鞋子到处乱扔,队长他们很重视,像老师一样教育我们该怎么做,缺什么就给我们补什么。
党建先行,激发动力,健强组织堡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党的基础工作就牢靠,基层群众的凝聚力就强。自驻村以来,赵神贵就和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指标体系,将全年工作细化成加强班子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强队伍(发展党员)建设等具体指标建设,使党支部建设有了“细杠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对年轻党员的革命传统教育,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年轻党员跟随老党员一起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党性修养激励年轻党员务实担当、敬业奉献、争先创优。为进一步提升天灯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天灯村以结合“三会一课”和“三讲三评”为抓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意识,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党务知识、党性教育、脱贫攻坚等业务知识培训,使党员干部在理论水平、知识更新、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使命感,切实筑牢战斗堡垒,为全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依托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协调,天灯村的爱心超市也发挥着光和热。爱心超市是驻村工作队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后,一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激励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进行积分兑换自己所需物品的一项创新帮扶模式。彻底扭转从过去直接给钱给物转变成积极引导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这就是驻村工作队建立爱心超市激发内生动力的初衷。“赵书记,你看,这卷水管是我今天从爱心超市兑换来的,可以把我家的饮水直接接到门口,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张保清通过累计积分在天灯村爱心超市兑换到水管后说道。“说实话,过去,政府对建档立卡户给钱给物,我们村民心里很不爽,懒汉越来越懒,酒鬼越来越多,现在有了爱心超市,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积分来换取一个电饭煲,这样做,公平、很好!”村民丰树珍如是说道。
脱贫帮扶有成效,群众生活有新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村委会副主任李竹林针对村里的变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语:“县城到苗尾公路没修之前,群众的农副产品和山货全靠人背马驮到澜沧江对岸销售,来回一趟8个多小时,加上出售产品的耗时,都要两头摸黑,而且运送每百斤产品的成本价高达50元左右。”“在赵书记他们的带领下,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二次革命来形容。”这是在县城机关上班的天灯本地人看到的变化,也是对天灯村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直接感观。

图片

脱贫攻坚,天灯村的变化确实可以用翻天覆地来说。诺苗柏油公路建成通车;覆盖18个村民小组主干线的高线弹石公路建成;到行政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化公路8.4公里,且实施了生命防护工程;“窄改宽”村组公路102公里;到村组道路弹石路硬化31.5公里;全村境内公路道路硬化里程达73.5公里。电力电网实现了全覆盖,全村农网改造和动力电改造工程,让群众全部使用上安全、优惠电价,生产生活用电得到有效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固推进,海坪(小二型)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安全人饮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现代网络通讯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造6个4G基站,实现4G网络全覆盖同时按照要求实现宽带到行政村、学校、村卫生室和部分村民小组;海坪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走出第一步,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入驻开展卫生医疗服务;全村建成9个多功能活动场所建设,群众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加强。天灯小学建设彻底告别了“学生村”,村集体经济彻底告别“空壳村”,在脱贫攻坚战中,天灯村以崭新的姿态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在县政府办公室党员大会上,赵神贵用了“有心、真心、用心”的“三心”来总结驻村工作心得体会,时任云龙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郁华在“三心”基础上又增加了“倾心、耐心”对这支工作队进行了肯定评价。在赵神贵的带领下,这支工作队自选派以来从未拆换过,他们从最初3人到5人再到9人,在脱贫攻坚期间一直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放弃可以调整轮换要求,放弃了与妻儿、父母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他们熟悉天灯的一草一木,了解群众真实的困难所在,在脱贫进入攻城拔寨阶段,没有一人提出轮换请求,一直坚守在天灯村所有困难群众周围,为这个直过民族村脱贫摘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正是他的悉心工作和点滴付出,让他在2020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说,这份荣誉的取得,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更是全县所有参与经历和见证这场伟大脱贫攻坚战的每一个人的。他将倍加珍惜爱护这份荣誉,用心、用情、用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来      源:云龙县学做办

本期编辑:杨学禹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