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2-04-20 10:3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周日晚上八点,大理古城霓虹闪耀,游人如织,大理大学里驶出一辆灰头土脸的微型车,保安师傅朝着司机笑了笑,那笑容里满满的钦佩、关切,“苏老师,路上注意安全!”
这司机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大学派驻云龙关坪乡高明村的第一书记苏子峰老师,自2007年苏子峰第一次被派往云龙团结开始,14年来,这样的奔波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农生学院师资紧,课堂教学得坚持,可云龙山区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活路也耽误不起。他是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也是老百姓心中的脱贫致富开路人。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养猪倌”
2007年3月,苏子峰同志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至云龙县团结乡开展工作。当看到团结乡的村民仍然在饲养本地土猪时,苏子峰提出在河谷区域重点发展DLY三元杂交猪的建议,并积极进行推广。在推广过程中,群众普遍认为团结乡气候冷凉,养不出白猪(三元杂交猪),对新品种猪较为排斥,推广难度较大。但苏子峰坚定自己的信念,以示范户建设为平台,从圈舍改建、母猪繁育、仔猪保育、饲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的示范推广,所建设的养猪示范户在当年均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功,打破了团结不能养白猪的传统观念,苏子峰同志由此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研究生猪倌”,他的先进事迹先后在大理电视台、云龙电视台播出,社会影响极大,对助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山区抗旱攻坚路上的“愣头青”
“像苏老师这样舍得吃苦又一身本领的好干部,我们舍不得。”2009年5月,第一轮工作期满,云龙县委组织部向学校提出申请,请求再次下派苏子峰到云龙开展畜牧建设工作。9月,苏子峰作为挂职副乡长下派到关坪乡。10月,关坪乡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严重的旱情对全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部分村民小组出现了人畜饮水的困难。
面对旱情,苏子峰投身到抗旱救灾第一线,积极向派出单位大理学院党委汇报全乡受灾情况,多方面协调争取抗旱资金11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768工次,共开挖主水沟8500米,分水沟5000米,土地协调9起,仅仅用24天,解决了关坪村大发、大箐盆两个村组38户饮水问题。当看到大发、大箐盆户户通水时,时任关坪乡副乡长李嘉城说:“大发、大箐盆的饮水工程,是关坪乡难度最大的工程,难在土地协调,也只有苏老师这个愣头青干得下来!”。
生态林保护的“护林员”
云龙县对苏子峰这样的科技人才,求才若渴。2012年3月,团结乡向县委请求苏子峰下派团结乡开展林下山地鸡养殖产业发展,苏子峰不讲条件,服从学校安排,第三次上山。他因地制宜,在团结乡启动了林下山地鸡养殖示范项目,构建了林下山地鸡“集中育雏、分户放养”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态养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2年,正是云龙县大力发展泡核桃种植之时,当看到部分农户为扩大核桃种植面积,肆意砍伐生态林,苏子峰忧心忡忡。为探讨核桃产业发展与生态林保护的关系,苏子峰多次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撰写3万余字《云龙县核桃种植对生态林保护的影响》的调研报告,并提交县委县政府。这一报告对县委县政府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林保护提供了数据的支撑,缓解了核桃种植与生态林保护的矛盾,用科研的力量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白芸豆高产示范的“技术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山区脱贫,没有科技白费力。2019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苏子峰第四次下派关坪乡高明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负责大理大学“1+N”产业发展科技帮扶。
苏子峰结合高明村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结合传统、因户施策、加强服务、注重质量、提质增效”产业发展理念,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帮扶工作。2019年4月,针对关坪乡高明村高海拔、冷凉的气候特点,甑选了高原藏鸡--尼西鸡,制定了林下山地鸡养殖技术方案,发展林下山地鸡养殖示范户9户,实现户均增收7000余元。2019年9月,针对高明村胡峰养殖的问题,发动群众自筹资金,筹建蜂王越冬室,组织开展了蜂王越冬技术、多次取蛹技术的培训,2020年5月,高明村成功培育了328窝胡峰,当年胡峰销售额实现10.84万元。2019年12月,针对高明村牛羊冬春青粗饲草缺乏的问题,提出“种草养畜”的发展思路,实施了林下牧草种植试点与推广,截止到2020年5月,全村共种植林下牧草120余亩,很多农户都是自愿种植,“种草养畜”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农户认可。
2020年3月,看到当地群众在种植白芸豆仍然采用高氮高磷的施肥模式后,苏子峰萌生了改变传统种植的想法。种植业不是他的专业,但他边干边学,积极与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联系合作,制定出以起垄覆膜、株行距定值、叶面施肥、提升豆杆高度为主的技术方案,在高明村示范种植了15亩的白芸豆示范田,亩产达286公斤,较传统种植产量翻了一番。白芸豆是云龙山区的主要经济收入,高产白芸豆示范的成功,对于高寒山区农民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苏子峰的这一科技成果,在云龙县引起极大的轰动,他的扶贫技术在全县推广了。
筚路蓝缕,创业唯艰。14年的扶贫路,苏子峰扎根山区,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为了扶贫,他舍小家顾大家,以一个普通党员对党的忠诚,对农村农民的深情,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来 源:云龙县学做办
本期编辑:杨建萍
审 核:杨建萍
终 审:尹剑斌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