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12-03 15:30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该项目有何特别之处?在“蚂蚁森林”种下的树怎么样了?COP15会后,记者走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探访生态修复的“中国方案”。
从大理驱车3小时抵达云龙县,随即转入植被茂密、雾气重重的山中,继续前行3小时、徒步1小时,就来到位于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蚂蚁森林滇金丝猴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项目”。
生态廊道的修复让不同猴群有机会基因交流 陈文忠 摄
滇金丝猴只在林间生活 供图
树苗都是靠人工背到山上 陈文忠 摄
在蚂蚁森林位于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子山上的753号林地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徐会明介绍,这也是“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成立后首个落地实施的保护项目。该项目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负责在当地组织实施种植养护,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供科学支撑。生态廊道的修复正在为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相邻的2个猴群,约170只滇金丝猴搭建基因交流通道。
蚂蚁森林位于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天子山上的753号林地 陈文忠 摄
截至2021年10月,蚂蚁集团已向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捐赠2000多万元,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的科学指导下,在大理云龙、迪庆维西、怒江兰坪种植华山松、云杉及冷杉104万株,总面积近10000亩,助力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及社区发展工作。通过蚂蚁森林,目前全国已有1230万人次申请在云南种下真树,参与生态廊道的修复,了解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的相关知识,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线上到线下”的有效互动。
蚂蚁森林在云龙的种植地,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当地人种树是靠人背马驮,克服多变的天气、高海拔反应,纯靠人工完成的种植。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徐会明徐会明告诉记者,尽管种植区域原有的植被覆盖率很高,但在这里科学种树以修复生态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蚂蚁森林在云龙种植的种树为华山松、云杉和冷杉,都是适合当地高山的乡土树种,树木长成后一方面恢复了区域内的原始地貌,一方面也为滇金丝猴构建起了种群和基因交流的桥梁,达到植被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重效果。
蚂蚁森林在云龙的种植地小树苗 陈文忠 摄
恢复森林生态的过程中放牧对树苗来说就是致命危害 陈文忠 摄
铁丝网保护树苗不被啃食 陈文忠 摄
此前,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大部分是靠养殖羊、牦牛,种植庄稼或是售卖云南野生菌为生,这也是森林持续退化的原因之一。为了让树苗安全度过3-5年的关键生长期,护林员在每个树苗周围扎下木桩和铁丝网进行围护。
“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的实施就是一个多方合力的成果。2019年,“云龙滇金丝猴廊道修复项目”上线支付宝“蚂蚁森林”绿色公益平台,手机上数亿网友们通过低碳生活积累绿色能量,即可申请在云龙种下云杉和华山松。之后,蚂蚁集团是资金捐赠方,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负责在云龙组织实施种植养护,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供科学指导,再由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负责协调保护地周边村民参与。蚂蚁森林以“看得见的绿色”即生态环保项目激励看不见的绿色即大众低碳生活。这种有趣且有益的“公益激励机制”把社会公众参与、企业捐资和公益机构、普通种树人、护林员联系在一起。
在全球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下,蚂蚁森林在云龙的种植项目,为滇金丝猴搭建基因交流通道,为修复生态廊道正在积极探索经验。这也是公众、企业、公益机构、环境组织、社区等多方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切实案例。
来源:云南网 记者 陈文忠
本期编辑:杨建萍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