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系列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系列活动

【云龙关注】云龙二中:行走的思政课,别样的家国情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10-22 09:19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近日,云龙二中围绕“传承民族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主题,组织高二年级学生到仁山村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历史,感悟民族文化,在求知中受教育,在明理中立志向,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情怀。



行走的亮丽风景线



图片


图片


带着欢声笑语,迈着轻快步伐,二中师生列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园,向着仁山村阿昌族文化广场进发。一路上红旗迎风飘扬,整洁的行车大道,郁郁青青的行道树,乡间蜿蜒曲折的水泥小道,蓊蓊郁郁的玉米地,黄澄澄的稻田,蓝白相间的校服,灿烂的笑颜,这一切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阿昌老人要说说



图片


 一路时不时的小雨,近两小时的路程,没有消减师生们到达阿昌族文化广场的喜悦。仁山村德高望重的左骞老人的知识讲堂,迅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老人风趣的措辞,让同学们发出阵阵笑声。他娓娓道来的,是课堂及教科书上甚少涉及的阿昌族发展历史,师生们听得分明,“云龙县是阿昌族的发祥地,阿昌族是一个最早居住在云龙的土著民族,公元6世纪早概酋长将云龙地区的政治格局从部落联盟转变为地域联盟……”“现在的旧州,原来是旧时代的州府,并由此得名”他的讲解让同学恍然大悟。“云龙这一地名由来,一说是澜沧江一到冬季早晨便会起雾,太阳升起时,气温上升,云雾便从江头向上升腾,宛若一条腾空而上的龙;另一说是大理国时期,因犯错逃到旧州的避难的人,在躲过风头回到家乡后,被人询问曾去何地时,他们答‘云浓处’,即云雾很浓的地方。”旧州、云龙这两个地名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是地域精神的符号,承载了一方子民的浓浓乡愁。

 


让展品开口说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步入阿昌族博物馆,仁山村村委会的临时讲解员带着同学们参观了阿昌族的历史见证者——历史文化展品,展品的功用及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阿昌族的农耕文化。阿昌族的民族服饰,让大家领略到了阿昌族对色彩与美的追求。祖宗祠堂“解答”了大家对阿昌族房屋墙上所绘图标背后含义的疑问,也详细“告知”了大家阿昌族的起源及历史。

 

载歌载舞俱欢颜


图片


图片


图片


仁山村村民舞蹈队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舞蹈。《大刀舞》跳出了阿昌族女子刚强坚毅的风采;《采茶舞》欢快的旋律、轻盈的舞步仿佛将大家带到绿意盎然的茶山,“悠悠林壑闲云卷”“背蒌姑娘踏露晨,鲜芽好采是初春”的美景一一呈现在人们眼前。二中学子《阿昌老人要说说》唱出了新时代阿昌老人的辛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了青年学子对党的赞美与热爱。

 

图片


我们走在大路上,

身后是先辈寄望的目光。

让我们满怀豪情朝着太阳的方向,

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土地,

在行走中感受家乡的变化。

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

激荡青春力量!

                                                    

                                            


文图:杨腾峰

本期编辑:杨建萍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