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创卫在行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创卫在行动

【云龙榜样】赵神贵:结穷亲,开“良方”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04-30 11:09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原编者按】酸甜苦辣,有滋有味。深入基层,全面提升。亏欠家庭,缺少陪伴。但看到五年的变化,确实骄傲自豪。
这是对我们数年来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褒奖,我作为云龙县人民政府公务员,倍感荣幸,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云龙县扶贫干部的殊荣,是我们践行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奋斗的成果。
赵神贵,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为云龙县人民政府选派苗尾乡天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他始终秉持着一颗初心,情系云龙,真情帮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给天灯村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云龙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苗尾乡天灯村,交通闭塞,既无主导产业,也无集体经济,可谓“一穷二白”。
2018年,赵神贵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天灯村,与贫困群众结亲戚,开出扶贫“良方”, 天灯村实现了大变样。如今,该村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零变为3万余元,“水、电、路、讯”等制约村发展的短板瓶颈得到配套补齐,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赵神贵:结穷亲,开“良方”


图片

在这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25个村民小组以傈僳族人口为主2355多人的村寨,“一条小路走得累、一根绳子当衣柜、一块木板当床睡、一间垛木当宝贝、一条汉子天天醉、一家环境心儿碎、一生贫困辛酸泪”这是天灯村脱贫攻坚以前,这个傈僳族村落停留在世人脑海里的第一感观、认识和记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云龙县政府办公室作为定点帮扶单位,一直挂钩帮扶这个傈僳族直过民族村,并派出赵神贵为队长的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
大山阻隔、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赵神贵深感责任重大,也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旧貌换新颜
挖穷志、斩穷根,让群众思想上先“脱贫”。在走访中赵神贵了解到,有的贫困户长期不能脱贫,不是因为没有脱贫能力,而是因为缺乏脱贫动力。思想上不脱贫,生活上怎么能脱贫?对此他不断加强群众教育,积极协调村两委会定期组织村民开展道德大讲堂、脱贫经验交流会、致富模范表彰会等,弘扬传统美德,传播致富信息,教授增收技术。同时设置扶贫爱心超市、红黑榜等对脱贫致富典型进行宣传奖励,对依赖思想严重的贫困群众进行批评教育,这些举措的落实大大改变了天灯村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根本性转变。
“输血”变“造血”
产业扶贫就是扶贫大业中的支点,只有充分用好力,找准发力位置,才能“撬动”贫困这座大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刚到天灯村,赵神贵便着手帮助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架桥铺路、挖沟修渠,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
他深刻地认识到,帮扶脱贫仅仅拿钱没用,钱吃光用光了又会回到贫困的老路上去,只有把产业搞上去了,脱贫才有希望。
“我们这里山区环境好、水质好,村民也有土地,所以我们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莲子种植。”
5年来,他的身影在这1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随处可见,他用自己脚步丈量了天灯的山山水水,用汗水倾注了贫困群众,以责任、担当兑现了庄严的政治承诺, 5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政策项目落地42个,累计投资5454.6万元,协调、争取社会帮扶企业24家,累计帮扶资金274.67万元;开展全面遍访14次,累计转走访1086人次;354户危房得到全面改造,2350人的安全饮水和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改造升级;21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组公路硬化率、村民议事场所、垛木房改造等工作居全县之首。因为驻村,曾经的白面书生被晒得黝黑,也被当地的群众干部戏称为“傈僳小王子”。
天灯村以实施项目夯实基础为抓手,通过抓实精准识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增收、到户建设,积极协调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饮用水、用电、通讯等困扰几代天灯人的问题。一是全村骨干交通网基本形成,全村境内村组公路硬化里程达90.5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电力电网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全村25个村民小组全部通10KV以上动力电,让群众全部使用上安全、稳定、优惠电,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彻底解决。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安全人饮建设稳固推进。新建(小2型)水库1座;完成18个村民小组安全人饮提质增效项目建设和7个村民小组集中供水项目,安全饮水有保障。四是网络通讯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造11个通讯基站,实现网络全覆盖。
傈僳族传统靠山居住,以林为伴,祖祖辈辈靠就地取材,建造的住房、伙房、仓房、畜圈等都是垛木房,数量居全县山区行政村之首。针对居住危房的“四类”对象和非“四类”对象以及需加固改造或修缮提升的房屋进行实地调查、入户摸底,并开展“一户一策一方案”的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对全村所有需改善的房屋进行逐一评定定级,因户因人精准施策。2015年至2019年间,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共计354户,其中,4类重点对象的98户;非4类对象42户;修缮提升类192户,地质灾害搬迁12户;新增易地扶贫搬迁10户,直过民族地区危房得到全面消除,让每一个家庭都实现了有安全稳固住房的期望。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五年多来,赵神贵用脚步丈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这里的每一名贫困群众,带着真情苦干实干巧干,让天灯村一天天“牛”起来。


来源:彩云视线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刘书贵

本期编辑:杨学禹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