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云龙福堂社区:以“五抓五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04-02 10:03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图片

云龙县福堂社区位于云龙县诺邓镇县城总体规划区福堂区域,是大理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搬迁人口591户219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85户1832人;共有8个民族,其中白族965人、傈僳族665人、彝族532人、汉族31人、藏族2人、侗族1人、哈尼族1人、瑶族1人。社区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以“五抓五强”为抓手,确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图片

抓实组织建设强引领。以“建强班子、建强阵地、提升素质、激发活力”为抓手,切实加强福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2021年初通过换届选举,选任积极性高、工作能力强的致富能人担任福堂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和居民小组长,当中都有各民族党员群众代表,组建了一个多民族的班子,夯实发展基础。

图片

抓实自我管理强自治。围绕遵纪守法、团结和睦、勤俭致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内容,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村规民约,并以展板、上墙等方式张贴公示,加强宣传教育,聘请各个民族代表为监督员,确保村规民约有效执行。成立红白理事会、监事会等民间组织,调整优化社区职能,实现自我管理和服务。通过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居规民约、多民族群防群治等方式加强民主管理,形成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局面。
图片

抓实产业就业强后劲。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一户一策”抓就业,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就业扶贫车间、加快产业发展等方式,引导搬迁群众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确保591户搬迁群众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能有一份稳定收入。截止目前,外出务工222户291 人,县内务工220 户221人,安置点铺面及扶贫车间创业就业71户91人,乡村公益性岗位369人,就业年收入达1883.2万元。整合脱贫攻坚易地搬迁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和沪滇协作扶持资金约970万元,引进“两家种植企业,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种植,立足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特色民族服饰,年提供2.1万个就业务工日。

图片

抓实服务创新强活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开展以改变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交流交往、提升素质本领为重点的新居、新区、新业、新生活“四新”培训,增强搬迁群众对新生活和新环境的认同感、归宿感、幸福感。大力开展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针对社区少数民族中生活困难、老弱病残等人员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帮扶联谊交流活动。在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少数民族群众家中。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力所能及的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形成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

图片

抓实交往交融强氛围。积极搭建平台,组建各民族大融合的舞蹈队,认真组织开展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文化惠民演出、非遗展演等群众性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教授群众同跳一支舞——《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同唱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逢节庆,组织大家相互教学民族歌舞,逐步实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2020年1月23日,福堂社区组织了“第一场新春年夜饭”,,在福堂社区圆梦广场组织所有搬迁户一同过大年,通过组织同吃年夜饭、同看新春文艺表演,给刚搬迁来的群众创造相互交流认识的机会,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增强融入社区、开启新生活的信心。


来源:云龙县委统战部

本期编辑:赵雪梅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图片
图片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