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03-04 10:13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近年来,云龙县公安局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核心,立足本职工作,顺应群众期许,深度融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公安工作,以办实民生小事促进民族大团结,持续保持全县社会治安大局平稳。2016年7月荣获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2020年再次荣获云龙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2名民警获先进个人。2021年被定为全县参评全国示范县示范点位。
一、高站位部署,
搭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大舞台”。
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的思想意识,把民族团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局上下一盘棋谋划,统一思想抓落实。
一是强组织,抓机制。为巩固和提升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成果,深化创建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县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亲自抓创建。调整充实了领导组办公室成员,责任分工到人,修订完善了创建机制,细化工作措施,以任务清单、时间进度表,确保工作落实。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匡正选人用人导向,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干部,现全局少数民族民警161人,占总警力的89.4%,少数民族领导干部104人,占94%。
二是强部署,抓结合。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党建、公安业务双推进。局党委多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议,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全警合力推动深化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县创建办的大力支持下,投入10万元,新建局机关示范墙、示范楼道、110重点示范点位等,全力营造氛围。
三是强学习,抓提升。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列入24个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主题,纳入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全局28个部门征订党报党刊,采取“三会一课”、中心组理论学习、周一例会学习制度等形式,组织全警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等,并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党日、文艺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警营活动,培育全警爱国主义和多民族团结进步情怀。
二、多角度融合,
筑牢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压舱石”。
始终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以“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维稳”模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能力,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平安云龙建设”护地稳定。以稳为要,开展“法治宗教”活动,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和谐,抓实宗教场所管理,依法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邪教活动的打击力度,引导好信教群众,促进宗教和谐。以防为先,开展好矛盾纠纷排化工作,建立预警排查机制,深入排查火把节、阔时节等民族节庆习俗风俗可能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消除消防、交通等公共安全及社会治安隐患,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强化应急处突能力,依法依规办事,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以打当头,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相结合,严打突出刑事犯罪,严查突出治安问题,严防多发性侵财案件,积极回应群众期盼。2020年,全县110接处警5043起,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两抢案件实现0发案,各类违法犯罪打击成效明显,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在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排名中,云龙排名全省61,较2019年上升2位,全州第5,较2019年上升4位。
二是“民族团结进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促和谐。云龙县公安局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紧扣公安维稳主业,搭建警民连心桥,激发群众自治活力;紧扣古镇历史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崇尚以德而治;紧扣民生小事,开展法制宣传,以案说法,彰显法律震慑力的“宝丰古镇善治模式”成效显著,被《云南警方》《云南政法》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三讲宣传”树标杆。结合警务公安工作,讲好警察故事,通过“警方在线”栏目、“平安云龙”微信公众平台、“云龙警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头条号,向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规,报告云龙公安工作。结合脱贫攻坚挂包帮成效,讲好群众脱贫故事,对漕涧镇彝族新村翻天覆地变化,功果桥镇汤涧村挂钩户搬迁至集中安置点后的幸福生活等群众身边故事进行宣讲,坚定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信心,坚定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圆满完成挂钩827户3193人的脱贫任务,县公安局荣获2020年“扶贫先进单位”,2名民警被表彰。结合法制宣传活动,讲好法制故事,培育了以社区民警、法制民警为重点的“法律宣讲团”,以村干部、调解员、威望老人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以学生、老师为重点的“法治宣传员”,定期推送适宜时节、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法律条款、法宣短文、视频,达到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效果,坚决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进步。
三、全方位推动,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警民一心“主旋律”。
以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为工作理念,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创新警务运行机制,服务少数民族发展。
一是双语服务暖民心。建立“双语人才库”,将精通白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警充实到基层,调整到窗口部门。同时,积极发动“双语”培训教员,建立“民汉搭配、新老搭配”的帮扶对子,把“双语”学习积极贯穿于民警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中,打造听得懂群众话,会讲群众语言的“亲民型”公安队伍。
二是 “一免三送”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民生警务工作,开展“一免三送”警务,即群众办理居民户口簿、首次身份证免收费,民警对行动不便人员办好身份证等户籍业务“送证上门”;把“摩托车”驾驶考场前移到农村,变原来车管所的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送考下乡”;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授课,利用每年110宣传日、国家宪法日、国家禁毒宣传日、交通宣传日等时机,深入全县辖区集镇、村组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送教下乡”,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一学两用”赢民心。云龙县有25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7.5%,关坪乡白族“咚咚”节、团结乡彝族火把节、苗尾乡傈僳族阔时节等民族节庆安保任务繁重。云龙县公安局以“一学两用”工作法,全力保障安保维稳工作,让民族团结教育更接地气。学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习俗,尊重、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效避免了因民族习俗不同而引发的执法执勤矛盾,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民族活动,与各民族群众贴得更紧。用民族语言,依托“双语人才库”“农村治保委员会”的少数民族干警、群众,在案件走访调查、法律知识宣讲中,把理论性的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把“普通话”变为“地方话”,让群众听得明白。
用民族节庆平台,在民族节庆期间,做好安保维稳工作的同时,搭建现场法制宣传、服务热线、接处警咨询等工作平台,为各民族欢度节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图:王建革
本期编辑:杨建萍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