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21-02-01 16:40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1月12日,云龙县天灯村海坪组天气异常寒冷,但在傈僳族群众蔡银珍的家里,火塘把寒冷驱散一空,留下的是温暖的厨房和占据了半壁厨房的几十只火腿。蔡银珍告诉记者,“这些火腿既可以加工了卖给游客,也可以做好了给游客吃。自从发展旅游业以来,我们家年收入达七八万元,真正翻了一翻,”
今年43岁的蔡银珍是土生土长的海坪人,据他介绍,海坪开发旅游业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种植白芸豆和花椒,加上自己跑运输,一年也就收入三四万元。海坪开发旅游业后,村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了、发展思路也更宽了,昔日“羞于交易、耻于经商”的傈僳族老乡变身为民宿、傈僳农家乐老板,曾经只长得出土豆和荞麦的土地架起了大棚,种起了林下中药材,傈僳族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走进天灯村,一幢幢极具傈僳族特色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村寨,只有路边还保留的两间垛木房诉说着天灯村曾经贫困落后的历史。天灯完小就在村庄的高处,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板报,板报上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傈僳族小报等板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国家的民族政策和直过民族傈僳族的一些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崭新明亮的教学楼前,干净宽敞的操场上,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正欢快地跳着民族舞蹈。
看着现在幸福学习、生活的孩子们,在天灯完小任过12年校长的丰吉荣感慨地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天灯人,从小就是在‘学生村’里生活长大的,那时候,吃住都很艰苦,下雨时屋子会漏,做饭时柴火都点不着,吃饱穿暖都谈不上。现在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配套设施都完善了,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全校108名学生都能学得好、吃得饱、住得暖。”
文/图:赵雪梅 李继明
本期编辑:赵雪梅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