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明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云龙

【“云龙精神”大家谈】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20-08-21 09:16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云龙县各乡镇、县级各部门按照云龙县《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敢想敢干再出发”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广泛开展以“如何弘扬新时代云龙精神”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全县干部职工围绕学习主题,采取个人自学、分组讨论和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具体事例、工作实际,对新时代云龙精神的深刻内涵、如何传承弘扬和深化拓展新时代云龙精神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研讨。为进一步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云龙抗战精神、创业精神、移民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传承弘扬和深化拓展好这四种精神,奋力推动新时代云龙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云龙关注将陆续推出各级各部门专题学习研讨活动中的优秀作品。

本期分享云龙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杨茂川的学习交流心得。


“厚德明理,开放包容,务实奋进,文明和谐”,这十六字是云龙各族干部群众经过长期团结奋斗而形成的“云龙精神”。云龙精神又体现为:抗战精神、创业精神、移民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其实还可以拓展,云龙精神还可以体现在勤劳勇敢、不畏艰难的交通精神、水利精神等等。但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方志人精神”。
“修志问道,直笔著史”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的方志人精神。我认为方志人精神应该概括为:“注重存史、注重创新、注重服务、注重亲民、乐在奉献”的20字方针。

注重存史

微信图片_20200821091404

《纲要》提出:“重视各类专业志鉴、民族地区地方志、乡镇村志和地方史编纂工作”。修志就是要全面反应地情,只要是在本地发生的事情,有历史价值就应该如实记载。关键问题是怎样记载?从什么角度去记载?我认为,专业志、乡镇志,应该成为地方志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条件总纂出一部“百科全书”式地方志。近年来,我们组织力量帮助部门到基层单位和档案馆查找资料,编撰专业志和部门志、乡镇志、村志。这些志书为保存史料、服务当代都起了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作用。

注重创新

微信图片_20200821091404
在首轮编纂《云龙县志》时,有关“云龙风光”的内容不是很突出记述,在二轮修编中我们在“旅游业”篇下设一章。因为“云龙风光”是云龙县的特色,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云龙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于是,云龙风光最终被“单独成一章”,成为县志框架上的创新。二轮《云龙县志》完成后,我们在《云龙年鉴》前置了类目“云龙风光”栏目彩页,受到专家和各界好评。自《云龙年鉴》(2010)复刊以来,我们增设“时政”彩版,将政府决策、规划措施和实施成果融为一体,让云龙特色更加凸显。所出版的年鉴,常编常新,档次质量不断提升,多次在全国、全省质量评比中获奖。

注重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821091404
《纲要》提出:“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2010年以来,即使在二轮修志任务最艰巨的时候,为了大家方便查阅和为下轮修志积累资料,我们恢复了年鉴的编纂工作。这些努力,既为县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资料参考,也为规划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详细史料,同时为下一轮修志积累了最为详尽的来自“一线”的资料。

注重亲民

微信图片_20200821091404

《纲要》提出“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这些年,在进行年鉴编辑的同时,我们注重从民间多渠道收集信息,挖掘和整理家族史方面的资料,编辑出版了《清朗村杨氏宗谱》,注重古村资料收集,组织编辑《云龙古村落》《云龙盐业史》。在年鉴编辑中,一些弱势部门、新组建部门、大众不熟知的单位,我们在彩页中安排专版介绍,让更多的人有知情权。
在世界读书日开展送图书活动,就是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读志用志水平。我们通过送志书和年鉴到社区、到学校、到企业,充分展示云龙的方志文化。近期,我们所编辑的《云龙大事记》和点校版《云龙州志》,都是体现亲民思想,让更多的人方便阅读和应用。

乐在奉献

微信图片_20200821091404
《纲要》提出“修志问道”,在云龙方志人看来,它体现了云龙文化的 “托物言志,物我两忘”。从康熙《云龙州志》到新编的《云龙县志》,《云龙年鉴》以及其他地情资料的历史地位,承载了云龙的“历史文化之根”;作为云龙方志人,讲好云龙故事,实现云龙文化的“复兴”,自然包含着我们的努力。在修志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是平和的、愉悦的,是从容的、有尊严的,也是幸福的。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弘扬方志人“注重存史、注重创新、注重服务、注重亲民、乐在奉献”的精神呢?
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有彻底的归宿感。
一个人没有归宿感,不归宿于团队,他就是孤家寡人,永远成就不了事业。当一个人想着一个家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家长;当一个人想着一个村的时候,他就是村长;当一个人想着一个乡的时候,他就是乡长;当一个人怀着一个县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县长;而当一个人怀着一个国家的时候,他就是国王;当他怀着整个人类的时候,他是先知。一个人的团队感和归宿感,决定了他人生格局的大小,一个没有集体荣誉感,一个没有归宿团队感、没有主人翁的人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他也是极端自私的。要认同自己的岗位和角色,有本事你别来,来了你就把事情干起来,不能打打蘸水,混混日子。要忠于自己的职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方志人的身份是什么?新时代的司马迁,为国存史,为民修志,为党立言,这就是我们的职守,代代相继,永不断章。记录新时代,颂扬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这是我们新时代的职守,认同自己的身份和职守,认识方志事业的内涵和外延。方志事业的内涵,第一:民族的族谱,第二:文明的总根,第三:文化的基因。家有家谱,中华民族有中华民族的族谱。外延就是它和党是什么关系?和国家是什么关系?和民族是什么关系?和过去是什么关系?和今天是什么关系?和未来是什么关系?弄不清这些关系,你说服不了自己,也感染不了别人。
第二要有神圣的使命感。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有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都者皆可抛”,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任务而生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那种稀里糊涂的生,乱七八糟的死,活着像永远不会死,死了就像从来没活过的人,不能在我们方志队伍当中。活着就要找到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创造精神的使命,武装人们精神的工作。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高贵的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是什么?完全在于生命精神的维度。马斯洛精神需求论,普通人追求吃饱,再向上是安全,再向上追求自我实现,再往上是引领别人,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不朽。我们最佩服的人是些什么人呢?佛教的释迦摩尼、基督教的耶稣、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我们共产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等等这些人类伟大浩瀚的精神和灵魂,塑造着我们今天人之为人的高贵。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神圣的使命,就我们的本职来说,记录、整理、提升、传承人类的最高贵的精神基因的神圣的伟大工程——地方志事业。你没有这样的认识,你不会有这样的使命感,你一生都找不到归宿。你想去当财政局长、发改委主任那当然好啊,但我还是甘心做个方志人,当然这个还需有一个认识的阶段,第一历史的选择,第二组织的安排,第三自己命运当中的升华,你怎么来看这个事情,各种综合下来,在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当中,找到自己的坐标,找到头上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你才能活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就是要做一个有神圣使命感的人。
这里重点是三方面:
1.要有担当使命的本事。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打铁要靠自身硬,这是祖先传承给我们的,自身强大,放到哪里都发光,自体软弱,放到哪里都是一团烂泥。能把冷板凳坐热的人,确实是吃了很多亏,又能长本事的人;相反那些在炙手可热的位置上的人,一不小心就废掉了,把热板凳坐掉坐冷的人,注定要被时代淘汰。
2.要有担当使命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躬身入局的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什么是躬身入局呢?躬身入局来自曾国藩写的一个故事,在一条很窄的田埂上,两个挑着很重担子的人,顶上了,谁也不让谁。因为路太窄了,谁要是让,谁就得从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里,沾一脚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管是说这边的年纪大,让他先过;还是说那边挑的担子重,让他先过,都不是一个好策略。在双方看来,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曾国藩给了一个躬身入局的方法,就是,不要作为评论的旁观者,而是参与其中,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比如,走向前,下到田里,接过其中一把担子,替他挑一会儿,他这一侧身不就过去了。他们是过去,自己的双脚湿了又怎样?正如曾国藩说的,国事如此不堪,我辈岂能观望。这种精神就是不当看客,增强自己的主场感、主人翁意识,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责任,主动作为。
3.担当使命的修养。司马迁就要像是司马迁,有点司马迁的精神。躬身入局,勉力前行,要有自己身上的高雅、风度、气质,不卑不亢,坦坦荡荡,不苟且,不卑微。历朝历代皇帝身边辅政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文官,也就是宰相;一个是史官,记录施政的过程和得失。作为史官,他们从来不会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古人尚且如此,那我们今天该怎样?作为一个方志人,要看得起自己,配得上地球上这个最光辉最伟大的事业,保持自己身上那种高贵的血统。
 第三要有生命的崇高感。
方志事业是三立事业——立心、立命、立世。在州上、省上开会,交流发言的时候,但大家都去讲苦了,说成是三苦事业——清苦、辛苦、艰苦。我从来不敢苟同!我们要善于从地方志中去提炼出神圣感来,充斥自己的喜悦,让喜悦去奔腾,去燃烧,去沸腾,去说服自己,照亮别人。
我们很多人不是爱一行才干一行,而是干一行才爱一行,干一行爱哪行,总结一行,提升一行,开创一行。尹何春、杨建松、张德顺不都是这样吗?以事业为重心,以贡献论价值,以成败论英雄的崇高感。当我们的生命最终完成的时候会悟到三个境界,小我、大我、无我,小我重利,大我重义,无我重道。习近平总书记所有的讲话中,最让人震憾的就是在意大利演讲的一句话,生命中震憾世界的八个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活这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你死的时候希望墓志铭上别人怎么来纪念你?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作为史官我们应该留下史志的轨迹。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过去,更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就是我们方志人的初心。


微信图片_20200724095154

云龙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形态是与时俱进的

你心中的云龙精神又是什么样的呢?
真诚期待您能参与到这场有关“云龙精神”的大讨论中。

 投稿邮箱和电话


1、邮箱:广播电视采编部邮箱:caibianbud@126.com;新媒体邮箱:yljryl@163.com 。可识别以下二维码,也可搜索微信号A5523946,添加云龙融媒为好友直接投稿。

微信图片_20200716091114

2、电话:0872-5523119

传承和弘扬好云龙精神

是我们每个云龙人的责任

让我们对标新时代对发展的新要求

深化拓展新时代云龙精神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为推动云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杨茂川

本期编辑:杨学禹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

微信图片_20200803141144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