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热爱我的工作,无论是在乡镇卫生院还是在县疾控中心,我都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学习和总结经验,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负青春韶华。”
现任云龙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的蔡莲花,今年34岁,是一名80后的县疾控中心医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06年3月在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2013年1月到云龙县疾控中心工作,是一个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疾控”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蔡莲花编在云龙县疾控中心疫情处置组第一组,全程参与了云龙县的疫情处置工作。在云龙县采样312份中,蔡莲花采样了97份。蔡莲花的同事赵玉娥告诉记者:“蔡姐非常能吃苦,面对问题困难时总是冲在前面,非常关心我们年轻人。她不管是工作、生活、家庭等方方面面都非常优秀,和她一起的日子,觉得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年初三那天晚上,我们去漕涧镇进行采样,在回来的路上我就想,在抗击疫情中,我们必须到各个地方开展流调、采样等工作,我两个小孩小的才两岁多,在这期间没办法顾及他们,必须想办法把他们安顿好。回来就马上找我弟弟,让他把我的两个小孩接回杏林村蕨地坪老家照看。这样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了。”蔡莲花告诉记者。朴实无华的几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她在发生重大疫情时能忠于职守,守好自己的岗,“舍小家,顾大家”,困难危险面前勇于担当的精神。

蔡莲花的同事赵玉娥说:“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把两个小孩偷偷送回了老家弟弟处照管。”
除夕前夜,因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云南省所有医疗卫生人员取消了假期。云龙县疾控中心的所有医护人员也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紧张的战“疫”中。蔡莲花作为一名“疾控人”,从收到因疫情防控取消假期的那一刻起,内心只有一个念想,就是“如何站好这一班岗”。

新冠肺炎是新事物,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学。于是她便开始从内部培训资料、新闻、各种媒体等多方面开始对“新冠肺炎”展开全面学习,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肺部影像资料、相关流调工作、密切接触者的判定等。蔡莲花说:“那几天就是没日没夜的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提高工作的本领,才能在突发事件中沉着应对。”大年三十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下午16时50分在组织开展疫情处置部署工作时接到热心群众举报说:“诺邓村发现有武汉籍车牌”,于是蔡莲花和同事带上提前准备好的物品赶赴诺邓村开展武汉户籍人员排查工作。
当天现场处置工作结束已经是晚上19时,回到单位,还有信息组的同事和单位领导在等着他们,大家都没有吃饭。大年三十本是合家团员的时刻,但“疫情战役”的号角吹响,他们就进入了战备状态,年夜饭也不能陪家人吃。蔡莲花说:“当时已不记得是大年三十,也忘记了家里还有帮我带娃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还在盼着我回家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春晚,心中只想着,一定要站好这一班岗。街上一片寂静,只有离单位不远处的一个小餐馆还开着小门,问了一下,还有米线在卖,于是几个人就每人吃了一碗米线,这便是我们最好的年夜饭。”蔡莲花是一个细心的“疾控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全中心职工日夜坚守在岗位上从未放松过,许多男同志一直没有机会去理发。每次外出工作穿着严密的防护服,头发总是被汗水浸湿、弄的如一团乱麻,但为了做好防护,全程不可以触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工作结束后大家还相互打趣的说:“都是一群‘艺术家’。”他们难受的表情被蔡莲花看在眼里,为此她趁着疫情处置空闲时间,提着自家的理发工具,在单位院内为同事们动起了“刀”。在她的“修理”下,男同胞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让他们干劲倍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事们都是体力透支、睡眠不足、精神高度紧张,于是蔡莲花利用吃饭的时间或是简短的休息时间,给大家讲笑话、聊天来缓解心中的压力和疲惫……她就像一个管事大妈一样,哪里都要说两句,哪里都要管一下,饭点时不在的人还打电话问行踪,给留饭……。
在问到从事疾控工作的艰辛时,蔡莲花自豪地说:“我作为‘疾控人’中的一份子,感到非常骄傲。我们整个疾控中心其实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在紧张的工作中,其实大家都一样,每个人都在想怎么样站好这一班岗,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说小了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往大的说就是为家乡的父老健康保驾护航。作为自己,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家乡人民、防疫防控工作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是最值得的。”“我们自己有一个疾控精神,所有人在岗位上都一样,靠的是一个团队,靠的是一个大家庭。”
面对以后的工作,蔡莲花说:“我深知自己要想达到一名合格的‘战士’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努力站好每一班岗,才能更好的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疾控人’共同的目标。”
本期编辑:旷宏飞
审 核:尹剑斌 吴建平
投稿邮箱:yljry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