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2 09:0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林业工作
云龙位于大理州西北部,地处澜沧江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国土面积440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0.4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4%,森林覆盖率67.52%,是大理州的林业第一县。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由单一依靠木材采伐获得经济效益的“木头经济大县”转型为“生态资源大县”,生态资源历经了过度消耗到恢复增长的艰辛过程,广大林业职工放下了斧头,积极投入到森林培育的一线,全县的林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生态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势头。
醉美天池
“木头财政”——曾是云龙的生态之殇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民经济逐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各级党委政府虽然把资源保护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对我国资源状况认识不足,所以全国的林业工作主要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植树造林和生产木材等林产品,向国家缴纳税收。由于高强度地采伐利用森林,加之受人口增加、大面积毁林开荒种粮和国家对林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影响,云龙县和全国的广大森林资源县份一样,虽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使得大片天然林面积逐年减少,国有林场的老一辈林业人虽营造了一部分人工林,但难以弥补天然林大面积被砍伐所造成的损失,云龙县的生态环境难承其重,1993年“8.29”洪灾成为云龙林业人摸不去的记忆。云龙如何完成生态破冰?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前行?一系列的问题拷问着每一位林业人。
“生态工程”——开启艰难的生态修复之路
1998年,林业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国家林业局将在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和“防沙治沙”等林业六大工程。云龙县林业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林业生态项目,1998年来,云龙县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和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抚育造林补贴试点等一大批项目。2008以来,林业局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1万亩,累计达8.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8.76万亩,国家投入2657.41万元,平均每年有531.48万元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年管护面积155.4万亩,实施天保公益林建设47.746 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8.4885万亩,人工造林6.525万亩,飞播造林5.1万亩,促进更新8.1855万亩,森林抚育9.447万亩。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913.96万元。2011年度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云南省云龙县实施方案》编制,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天然林二期实施以来,共完成总投资745万元的1.3万亩人工造林和5.5万亩封山育林任务,聘请552名管护人员切实加大493.86万亩森林管护工作,实现天保区治安稳定,林分质量巩固提高。共建成户用沼气池20608口,太阳能3200平方米,节材改灶23219户,占全县总农户的41.5%。累计总投入8926.5万元,其中政府补助1487.75万元,农户投入7438.75万元。按1口沼气池每年节约1拖拉机薪柴(折合2--4m3)计算,每年可少砍40790--81580m3木材。2008年启动实施了173.86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52.11万亩,省级公益林1.65万亩。累计兑付林权所有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3597.23万元。为加快“森林云龙”建设,2010年,云龙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建设森林云龙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大城乡绿化工作力度,县城五山两线、乡(镇)镇所在地和跃龙公路等公路沿线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取得实质性突破。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91万株,县财政安排114万元县级水源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力推进水源林保护管理。通过上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据林业二类调查成果显示,实现了森林蓄积和覆盖率双增长的良好势头,森林蓄积由1988年的2242万立方米增长至2018年的2803.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6.8%增长至67.52%,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云龙注重生态保护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销声匿迹多年的滇金丝猴再次欢跃在人们眼前;县境内的志奔山、凤凰山物种资源多样性受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国际植物保护联盟(BGCI)的高度关注,多次在漕涧镇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议,编著出版了《滇西云龙志奔山重要木本植物图谱》;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州继苍生、无量山后的第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经十余载磨砺,县林业局完成了成功转型的历史使命。
漕涧林场人工云南红豆杉繁殖基地
红豆杉
“民生产业”——寻找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生态就是财富,发展林业就是财富储蓄。云龙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8.6%,林地面积490.4万亩,农村人均拥有26.6亩林地,是农村人均耕地的20倍。对于一个少耕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林地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云龙的实际决定了群众发展靠山,出路在林,培植发展林产业是云龙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因此,历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培植发展工作,将泡核桃产业作为解决全县“三农”问题的首选项目和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在林产业培植过程中,林业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报请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建设意见》,印发了《云龙县泡核桃种植及管理技术规程》,认真抓实核桃种植技术和种苗质量监管,确保造林质量。2009年林业局在全州率先实行核桃种苗价格及质量管理听证制度和种苗质量抽检公示制度,使广大百姓高度关注的价格确定、质量等级评定等环节增加了透明度,直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全县的共同努力,截至2017年,云龙县核桃面积由2000年的22万亩发展至目前的130万亩,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净增108万亩,产量由原来的6000多吨发展到现在的5.32万吨,年产值12.38亿元。据统计,全县共有核桃种植户44283户,占全县农业户的87%。发展其它经济林果板栗、花椒、石榴等面积近20万亩,红豆杉4.47万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林农人均从发展林产业中获利2000元以上。云龙先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核桃基地县”、“服务果业全国先进单位”、“中国核桃第一县”、“中华名果”等称号。为解决群众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加快林产业发展,2009年来,县林业局申报林业贴息贷款1.07亿元,兑付群众贴息资金1270万元,办理林权抵押贷款8亿元。通过政府主导生态民生林产业培植,广大山区群众寻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金钥匙,有效降低和减轻了对森林资源的砍伐依赖,全县林业工作逐步走上了生态受保护,群众能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泡核桃
产业培植发展了,县林业局又作起了提质增效这篇大文章,以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为先导,着力优化130万亩泡核桃基地,全力提速林产业转型升级。报请县人民政府下发了《云龙县2013—2017年泡核桃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和《云龙县万亩核桃示范区建设规划》,全县规划至2013年起每年组织实施核桃抚育或复壮改造8—10万亩,用5年时间建成五个万亩核桃示范区,新建核桃烤房80—100座,拟将核桃基地建设重点由大规模发展种植逐步转移到抚育管理上来。2013年来,县林业局共组织完成20万亩核桃抚育,完成了漕涧镇新胜村、关坪乡自新村和诺邓镇天池村共5万亩核桃示范区建设,共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94场次,受训人数4.5万余人,发放技术指导材料4万份、核桃整形修剪器具1000套、病虫害防治药物20吨,推广建成核桃智能烤房320座,在86个村委会选聘了86名核桃辅导员,经培训合格后颁发了绿色证书,累计投入提质增效项目资金269.25万元。
山川美了,群众富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装机容量90万千瓦的功果桥水电站苗尾水电站已建成发电,年均发电40.41亿千瓦时。生态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经济生态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呈现,林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再次凸显了生机和活力。
“勇于创新”——致力保护绿水青山
广阔的林地面积、良好的生态是云龙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竞争优势,更是我们赶超跨越的独特优势。可以说,云龙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山清水秀生态美”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云龙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抓好森林保护,这是我们的“绿色使命”“绿色希望”和“绿色机遇”。在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中,云龙县通过十余年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森林云龙”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明显增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中的困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资源数据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都有一定的增长,原方案相关资源数据已不能准确反映现实情况;二是国有林管护费不断增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总规模有较大增长,亟需对工程资金进行重新合理安排;三是护林员每月400元管护劳务费明显偏低,不利于森林管护积极性的发挥和队伍的稳定;四是护林员队伍管理松散,护林员选聘、日常管理、考核等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五是偷砍盗伐、乱占林地以及森林火灾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生态公益林及其他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
在困难和问题面前,云龙林业人没有畏难退缩,而是结合工作实际,勇于创新、积极谋求积极困难的方法和途径。2017年12月在大量调研的情况下研究制定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完善方案》并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通过一是对552名护林员进行了全面压缩选聘,成立选聘工作组到村开展选聘,按照选聘要求和程序进行公正、公开选聘,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优亲厚友,同时做好选聘监督工作,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护林员进行了辞退,层层考核新聘用了370名护林员队伍。二是进一步整合工程项目资金全面提升了370名护林员队伍工资报酬,由人均400元左右提升至2200元。三是对护林员队伍严格考核管理,详细制定了详细划定管护责任区,实行工作绩效考核兑现工资报酬。通过上述创新,打破了原护林员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护林员队伍工作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中,同时也通过进一步夯实基层护林员队伍来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目前,新聘用的370名天保村级护林员和50名生态护林员已全部上岗就位,其中102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使全县 102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前每年实现稳定增收106.08万元,既保护了当地生态安全,又促进了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脱贫和森林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
“中国梦”——云龙对未来翘首以盼
“美丽中国” “幸福云龙”是一个是时代的呼唤,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责无旁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多年来,云龙县林业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一方面是林地面积广阔,山高谷深,资源林政、森林防火等资源管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是生态文明建设底子还十分薄弱,第三方面是受立地条件的制约,工程造林和产业发展成本较高,林业发展资金紧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大理时对生态环境保护作了重要讲话。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云龙县林业局将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突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法制林业三大重点,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林业发展。继续实施好总投资11375万元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建设,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1 万亩;完成总投资1815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实现新增造林12.6万亩,推广建成太阳能1701台,沼气池323台,技能培训5000人,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二是发展好绿色产业,促进民生林业发展。一方面是加快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和林萌空间,开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突出林下优势互补,循环相生的特点,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协调持续发展。三是坚持依法治林,加大资源保护和森林抚育,做到保育相结合。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努力使云龙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美好,为美丽幸福新云龙建设做出新贡献。
植树造林
培育成果
A华山松人工林
(县林业局)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