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章

​功果桥镇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功果桥镇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奋进,40年来,功果桥镇历届党委政府以百折不挠的韧劲和乘风破浪的勇气,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奋力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

1“.崛起的新城—功果桥镇”周国能摄

“崛起的新城—功果桥镇”周国能摄


古镇旧州云龙升起的地方

“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故名云龙。古镇旧州,是云龙县的发祥地,被誉为“开云龙史志之先河”。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属永昌郡。宋代(大理国时期)为“云龙赕”治所在地。元明两代为云龙州治。清代为云、松、汤三里。民国时期为云龙第三区、云龙第四区、云江乡、云江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旧州联社、旧州区、旧州公社、旧州区公所,1988年改为旧州乡,2000年撤乡设镇,2011年为纪念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对抗战做出的贡献,牢记历史,弘扬云龙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励民志和爱国情怀,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

功果桥镇位于云龙县城西部,分布于澜沧江中游段东西两岸。镇政府所在地前临澜沧江,背靠三崇山,距县城(石门)74公里,州城(下关)175公里,保山(市区)110公里。功果桥镇辖区东交宝丰乡,南连保山瓦窑镇,西与漕涧镇毗邻,北接苗尾乡,总面积为46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5%。镇内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21米(媳姑坝),年均降雨量为84.9毫米,年均气温18.3℃。辖11个村民委员会,18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白、傈僳、回、彝族和苗族等18个民族。澜沧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也孕育了两岸农耕文明,功果桥镇作为云龙的粮食基地,一直有云龙县“鱼米之乡”“云龙粮仓”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功果桥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镇群众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3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财税收入3860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67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05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80万元,粮食总产19204吨。


新镇功果桥开创跨越发展新篇章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淀,新镇功果桥开启跨越发展新篇章。2011年1月1日,旧州镇正式更名为功果桥镇。通过6年奋战,圆满完成了投资90亿元的功果桥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任务,功果桥水电站如期下闸蓄水,首台机组于2011年11月9日顺利投产发电。这一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92元,比上年增长42.34%;财税收入完成546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工业总产值完成3334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工业增加值完成7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0.4%;乡镇企业总产值38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5.9%;社会固定资金投资完成3300万元,增长85.4%(不含电站建设投资);粮食总产16195吨;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28895万元和14510万元,分别增长47.69%和16.65%。

进入“十三五”以来,功果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123456”发展思路(紧扣“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的“一个目标”,围绕建成小康库区、着力脱贫攻坚“两个主题”,实施争当全县小康建设排头兵、争创全省水电移民示范镇、争建澜沧江流域璀璨明珠“三个工程”,强化区域联动、精准扶贫、依法治镇、党的领导“四个保障”,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理念”,推进经济发展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山水园林集镇、现代农业特色镇、水电移民示范镇、和谐平安示范镇“六镇建设”),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乡镇街道

乡镇街道


(一)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7年,全镇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8336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49555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0663万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3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3万元,金融机构个人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9亿元、4.69亿元,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930.5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6元。与2011年相比,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271.94%,工业总产值增长148.64%,工业增加值增长270.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5%、323.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9.88%。

(二)扎实开展水电移民。功果桥水电站总装机容量90万千瓦,静态总投资约90亿元,年发电量40.41亿千瓦时,电站于2008年12月实现大江截流,2011年9月下闸蓄水,2011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2年6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307米,相应库容3.16亿立方米,调节库容0.49亿立方米。共投入1.25亿元资金建设移民安置点6个,安置移民1690户6448人,其中动迁移民户752户2976人,生产安置户938户3472人,享受后期扶持4706人。功果桥水电站成为国务院令第471号颁布以来,云南省第一座通过移民专项验收的大中型水电站。

旧州移民新街一角_0285

旧州移民新街一角


(三)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镇有海沧村、山西村、新山村、核桃坪村4个贫困村,其中新山村已于2016年、核桃坪村按计划于2017年脱贫摘帽出列。全镇共有建档立卡户1181户4277人,2015年脱贫摘帽174户687人,2016年脱贫摘帽189户686人,2017年脱贫131户498人,目前,还有547户1826人未脱贫(包含返贫17户64人),贫困发生率由14.86%降至7.74%。

一是实施项目扶贫。多方争取资金4669.756万元,实施镇村公路硬化67.146公里,村组公路拓宽156公里,11个行政村实现安全饮水、10千伏以上动力电全覆盖,150个自然村通380V动力电,启动实施“户户排危”工作。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实行全镇专业合作组织18家、驻镇企业贫困户对口帮扶的挂钩机制,确保产业发展成果惠及贫困村所有在册建档立卡户,海沧、新山、山西、核桃坪4个贫困村成立了扶贫产业互助社,共筹集资金158.75万元,累计开展种养殖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各类培训42场次,打造建业基地10个。

file9531

肉牛养殖


三是实施健康扶贫。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实现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档立卡符合人员全覆盖,帮助贫困户缴纳财产人身组合保险,实施医疗救助、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

四是实施生态扶贫。将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抓实农村“七改三清”工作,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河长制”“两结合两提升”示范点建设。五是实施文化扶贫。11个行政村、12所学校及11个卫生室实现广播电视、广电网络、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4个贫困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实施建档立卡在校贫困学生资助、补助扶持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已前部入学,无辍学人员,实现“雨露计划”覆盖全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六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投资1062.13万元实施核桃坪村瓜拉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所有建档立卡户均已入住新房,水、电、路等配套项目已实施完毕,制定了《核桃坪村瓜拉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到户发展规划》。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