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关坪乡
关坪乡位于云龙县县境东部,关坪河上游,原与团结乡共为一个区,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关坪乡,至今成乡30年。东与洱源县西山乡接壤,南与云龙县团结乡毗邻,西与云龙县宝丰乡、诺邓镇接壤,北靠云龙县长新乡,跃龙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乡国土面积268平方千米,距县城诺邓20千米,全乡辖关坪、自新、新荣、胜利、高明5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98个自然村 2017年,全乡年末总人口11930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9人,境内居住有白、汉、彝、傈僳、苗族、回族等12个民族。1996年被列入全省506个、大理州5个深度贫困乡之一。云龙县6个扶贫工作重点扶持乡之一,其中胜利、高明、新荣三个村为省级深度贫困村,2017年,建档立卡910户3635人,精准脱贫涉及高明、新荣、胜利、自新4个贫困村。
集镇全景
“幸福是干出来的,两横一竖才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坪乡党委、政府围绕“生态立乡、科教兴乡、项目强乡、产业富乡、集镇带乡、和谐稳乡”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敢于担当,克难奋进,目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道路硬化工作稳步推进,饮水安全保障不断升级,农村住房条件日益改善,多项富民产业在关坪落地生根,全力开创了关坪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紧握改革开放的“生命线”
——农村经济发展较好。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989年的32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25亿元。
——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全乡工业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57.2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4735万元。
——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192元增加到2017年的6468元。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乡粮食总产量从1989年的167万公斤公斤增加到2017年的813.1万公斤。
截止2017年底,财政收入达到了423.65万元,这些成绩,标志着我乡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也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
建乡3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坪乡党委、政府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入手,切实强化项目争取和实施,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大力推进交通、农田水利、电网等 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项”进一步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
一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关坪刚刚建乡时,群众出行难,经济发展落后,基本没有村组公路,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多年努力,投资1.2亿元建成跃龙二级公路过境线19.8公里。开通了三条到村公路共52公里,已全部实现道路硬化,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开挖农村村组道路72条302.17公里,累计投资410万;拓宽村组公路39条123.2公里,累计投资396.6万元;硬化村组公路6条20公里,累计投资投资970万元。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是农田水利基础不断夯实。建乡初期,群众饮水困难,无法满足基本的需要,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在农村饮水建设方面:投入892万元,解决了饮水困难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一批,保障了93个自然村及集镇地区的饮水安全。农田灌溉方面:投入500多万元对15条42公里农灌沟进行“三面光”防渗硬化。水源建设方面:投资3.3亿多元建成一座勒子箐中型水库及松元、温坡两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和鸡茨坪等七座坝塘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了永久性防护河堤5.6公里,实现了关坪河流域的初步治理。完成集镇安全饮水和供水管网等工程建设。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是电力通信保障快速升级。从团结刚刚分乡时,群众通电、通讯难,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目前已架设35千伏超高压线路20多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130多公里、400伏以下线路及农网改造200多公里,新建扩容提升变电站一座,累计投资2亿多元,实现了村民小组380伏的动力电。大力推广农村能源替代工程,投资7亿多元的清水朗山风电场一、二期60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累计发电量达17100度,实现产值1.04亿元。完成2360户广播电视“户户通”安装工程建设。新建脱贫攻坚移动信息化4G网络基站7个,全面完成全乡电网改造升级工作,群众用电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实现5个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群众告别了照明靠松油、通讯靠吼的日子。四是住房不断安全稳固。改革开放之前,群众住房难,无房户或居住垛木房群众居多,安全稳固得不到保障。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全乡加大资金投入,共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25户,加固修复911户,扶贫安居工程建设280户,地震灾后恢复拆除重建348户。加固修缮493户。目前,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提升,人们逐步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漾云兰高速公路西罗坪隧道建设现场
立足资源优势深耕产业发展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农民富才能人气旺”。关坪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建乡时,产业发展规模小弱散、基础设施滞后、群众收入渠道单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坪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实际,依托和发挥自身山地资源丰富、气候冷凉、区位条件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立了以“种好一株中药材、养好一头猪、种好一棵饲料包谷”为主的发展方向,突出重点,把特色产业培植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
一是种好一棵中药材。关坪乡是云龙县云药之乡的主要乡镇之一,群众种植纹党参、秦艽、重楼历史悠久,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是历届党委、政府一直研究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关坪乡与云龙县丰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在自新村阿甲鲁坝建设了占地100亩、种植和培育了重楼、附子、黄草乌、云当归、黄精、秦艽、黄芪、珠子参、金铁锁、龙胆草、梅花椒、白芨、纹党参等近100多种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科普基地——百草园,采取“公司+支部+基地+党员示范户+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了“自新村村党总支+丰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时党支部+阿甲鲁党支部”三联引领、党员的“双带”作用。通过基地建设,深化了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党员的“双带”能力,进一步夯实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让“四个一笔”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中药材优势产业主导地位逐渐突显。
林下种植药材长势喜人
二是养好一头猪。关坪乡是传统的农业乡镇、畜牧业历来是关坪乡最大的支柱产业,同时关坪也是云龙县最大的畜牧业交易市场,群众素有养殖黑猪、黑山羊、山地鸡的传统,为进一步发展的壮大养殖业,关坪乡党委政府在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瑞通牧业公司,为把黑猪养殖产业做强做大,乡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送母还子”增收益。乡党委政府采取关坪乡诺邓黑猪养殖“4+1”致富法,运用产金互助、产业到户扶持、小额信贷等资金,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饲养、防疫等养殖服务,贫困户每投入1800元购买一头母猪,2年内可增加4230元纯收入,投入越多收益越多。用合作社搭平台,运用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瑞通牧业公司,可使贫困户每年增加3000月纯收入。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可委托其他贫困户或公司代养,提供部分代养费。推行“生态代养”模式。在诺邓黑猪养殖过程中公司向农户发放仔猪,签订委托代养协议,由公司对农户培训,进行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提供饲料,达到养殖期限和质量标准后,统一由公司负责回收,公司向农户支付400元/头的代养费。通过诺邓黑猪的养殖,共辐射带动了县乡20个专业合作社及5000余户发展高原诺邓黑猪养殖,实现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15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4+1”致富法促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推行“猪仔订单”模式。乡党委政府采取“政府筹措一点+挂包单位扶持一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筹一点”的模式,由关坪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向公司购买了134头诺邓黑猪能繁母猪、4头种公猪,发放给关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公司党支部党员分片挂包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养殖户提供饲养、防疫等养殖服务,母猪产仔后经生态养殖达到要求标准由公司按照合同价回购,让关坪村的贫困群众吃上“定心丸”。如:大旧祖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增强通过饲养诺邓黑猪能繁母猪,销售猪仔收入达8千多元,有望明年实现脱贫。通过诺邓黑猪养殖的带动,全乡的畜牧业的到迅猛的发展,截止目前,大小牲畜存栏5.4879万头(匹只),出栏4.39032万头(匹只),实现产值5537万元。
诺邓黑猪场全景
三是种好一棵饲料包谷。关坪乡属于高寒、冷凉的地区,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品种劳动成本高,效益低,除去各项利润后基本没有收益甚至赔本,结合诺邓黑猪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脱贫攻坚产业覆盖的力度,关坪乡党委、政府积极进行探索,对普通玉米和五谷1790饲料玉米,进行比对,发现饲料玉米亩产值较普通玉米增505元,并且饲料玉米的饲料营养元素含量高、早熟、抗倒伏、耐贫瘠、丰产性状好等各种优良指标性状,是本地老品种所不能及,大幅度提高了高海拔冷凉山区玉米产量,填补了优质饲料玉米种植的空缺。随后通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宣传发动,于2016年我乡开始大面积种植推广诺邓黑猪专用饲料玉米。组织了万头高原诺邓黑猪千亩连片饲料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基地投入19.345万元,以关坪河二级公路沿线为主线,规范化连片种植1300亩。品种五谷1790,最高亩产达670公斤,实现目标产量650公斤/亩。示范发挥带动作用,随着诺邓黑猪产业的发展需求,于2017年饲料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5820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0%。全乡实现全覆盖产业结构调整革命--种植饲料玉米。截止目前,我乡9700亩的玉米种植面积中,饲料玉米种植面积达7275亩,其中财政补贴2376.45亩,占玉米总面积的75%。为高原诺邓黑猪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饲料基础,形成了以饲料包谷为主的种植产业。通过饲料包谷的带动,全乡的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林果业,截止目前全乡发展泡核桃面积种植已达8.75万亩,产值3000多万元。
关坪河流域沿岸饲料包谷喜获丰收
紧扣民族文化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1、关坪是力格歌的发源之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地白族刺绣的传承地,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关坪乡党委、政府不断发掘、保护、传承了一批以“山地白族刺绣和力格歌舞蹈”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自有的民族品牌。2、为进一步传承、发扬好力格歌文化,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活跃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关坪乡党委、政府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3万,完成力格歌文化广场建设;投资30万建成自新文化广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关坪文化阵地,5个村均建成了多功能的村民活动中心和党员活动室。3、培养文化队伍。关坪乡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来源于基层、服务于基层”,注重从业余文艺工作者中培养“带头人”,依托“力格歌”舞蹈传播,不断壮大关坪文艺团队,积极推广太极拳等文化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形式,提升文明素养,实现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双推双促”
关坪乡党委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突出党建引领,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推进。
一是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非常的重要,历届乡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着力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有效抓手。如:山祖党支部的支部引领作用。高明村山祖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作用,促使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事业建设中,并形成常态化。
二是充分发挥双带作用,助推产业发展。“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要想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首先要把党支部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好。如:自新百草园的“双带”作用。自新百草园采取“公司+支部+基地+党员示范户+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了“自新村村党总支+丰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时党支部+阿甲鲁党支部”三联引领、党员的“双带”作用。通过基地建设,深化了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提升了党员的“双带”能力,进一步夯实了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让“四个一笔”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三是抓住少数民族这个“关键”,助力脱贫攻坚。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就要保持和谐稳定,而民族团结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只有民族团结了,社会才会稳定,也更利于今后的发展。如:关坪乡鸡茨坪的脱邪脱贫双推进。关坪乡鸡茨坪彝族村民小组是云龙县凉山彝族重点聚居地区之一。整个村民小组坐落在团结、关坪、宝丰乡接壤深山之中,常年受高寒冷凉的气候影响,当地群众生存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同时也是被“门徒会”邪教较早渗透,被邪教裹胁群众较多,是云龙县防范和处理邪教的重点地区针对自新村鸡茨坪彝族群众被邪教裹胁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乡党委政府以“重塑创业精神,重建幸福彝村”为抓手,从改善发展基础和加快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把13户涉邪教农户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先后投入500多万元挖通了出口公路,架通了电,修复了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8户危房改造。积极扶持彝族同胞栽种核桃、花椒、刺筒菜、中药材和养殖黑山羊、土鸡等,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政策、脱贫致富措施,让涉邪教群众对未来有了新的目标,对生活有了新的奔头,开创了民族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关坪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是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乡进程,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坚持依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方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实现5个村法律咨询服务室全覆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倡导公民自觉践行道德基本规范,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是深化“平安关坪”创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和恐怖活动,巩固“无毒乡”创建成果。
五是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六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防灾减灾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四十年的历史变迁如洪流滚滚而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从实际出发,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朝着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关坪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