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诺邓镇
诺邓镇位于云龙县中部,东连关坪乡、南接宝丰乡、西邻功果桥镇和苗尾乡、北界检槽乡和长新乡,是全县政治、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是2005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石门镇与果郎乡合并成立的新镇,办公地点在县城石门。距昆明市540公里、距大理市154公里,南距保山市132公里,西往六库174公里,北至剑川210公里,交通畅达。全镇国土面积235.05平方公里,辖青松、和平、象麓、诺邓、果郎、杏林、天池、龙飞、永安9个村民委员会和石门社区居民委员会,有141个村民小组9272户23178人。
县城鸟瞰.作者:段力伟
40年,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肩负起了领导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围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四个方面,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围绕这一目标,诺邓镇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教育,40年砥砺奋进,使诺邓镇政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党委的执政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为诺邓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0年,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创业热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52万元;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4821万元,农业总产值21691万元,工业总产值1561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101元。移动电话、计算机、小汽车已经全面进入农民家庭,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40年,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第一,农业产业巩固提升。诺邓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多民族山区镇。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全镇人民干劲倍增,特别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开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新局面,经济发展进入了较快时期。2000年,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土地延包工作,同时,进行了村级体制改革。2003年,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全镇上下发展经济的热情持续高涨。2017年底实现粮食总产10736吨,畜牧业产值8570万元,完成烤烟收购任务2850担、烟农收入412万元;以诺邓火腿、天池麦地湾梨、车厘子为主的高原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
第二,工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镇工业发展滞后,几乎没有任何工业项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非公企业,着力抓好农产品、水电、建材等重点工业产业,全镇的工业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乡镇企业67个,从业人员588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5617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
第三,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川秀丽,境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沘江两岸有以虎头山为中心的摩崖石刻,有被称为“高原明珠”的天池,有“天然太极”地貌奇观,有“千年白族村”诺邓古村,2017年,按照全域旅游体系下的“大旅游”工作思路,投入1000多万元,整合古民居修缮、美丽乡村建设、环境保护治理以及创3A等项目资源,实施景区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古村落及文物保护,不断夯实诺邓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植文化旅游产业。
天池
40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诺邓镇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改革开放以前,只有过境的滇缅公路、石大线38千米通车,1978年后,根据“地县自筹、省给补助、各方集资、群众投劳、以工代赈”的修路办法及“全面养护、积极改善、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科学管理、保证畅通”的方针,主要实施路网建设,提高通达能力。截至目前,全镇交通四通八达,9村1社区141个村民小组均通公路,其中80个村民小组已经建成卫生路面。
那时,城区就只有不足1公里的集市。街道主要以现如今的人民路为主,城区无硬化和绿化,冬春两季尘土飞扬,雨季街道泥泞路滑,街市商贸冷清,人员往来稀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2013年石门进入市政建设黄金时期,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型城镇”的目标,从树立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3个层次入手,通过科学规划、注重建设、规范管理、运转高效、创新发展等手段,努力构建城市道路框架、城市绿化、城市景观、城市保洁系统,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0多年的时间里,诺邓镇始终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城镇建成区面积由8.7平方公里增加到9.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3%提高至37%。通过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生活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完成“两违”拆除整治,实施果郎张家村、庄坪,社区连井坪,江东箐1200户棚户区改造;县城垃圾处理场和两个垃圾中转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果郎行政次中心建设步伐。太极商住城、玉龙湾小区、大寨田阳光小区开发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人民路、文笔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太极游道、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的狮尾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面完成沘江河道二期诺邓段治理工作;实施5个村组“点亮乡村”惠民工程;编制完成93个自然村村庄规划;完成8个村整村推进及15个省级重点村建设;完成省级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8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文明村;“三清洁”活动深入开展,形成长效机制。镇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诺邓镇将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一体化进程。按照县委提出“一城两创七抓”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三化”和村庄“七改三清”环境综合整治,注重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依山就势,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以“文化云龙、健康山城”为主题,按《云龙县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着力建设“精巧、典雅、秀美、文明、宜居”县城,大力提升城乡“颜值”和品质,让人民群众在宜居的环境中增强幸福感。
建成后的太极商住城一角
40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正式吹响。至此,我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和脱贫问题,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截至目前,我镇贫困户从2014年的781户2709人,减少至2017年底的273户978人, 综合贫困发生率为7.44%。龙飞村已于2017年脱贫出列,2018年诺邓村计划脱贫出列、永安村计划脱贫达标。
40年,教育、卫生、民生等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坚持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办学方向,逐步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办学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教育教学格局。先后制定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度措施,重点抓组织、抓质量、抓落实,使我镇教育工作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现如今,我镇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积极落实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全面完成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建设土地征收工作,加紧实施总投资1611万元的诺邓、象麓、果郎、杏林、永安、九年制6所学校8栋楼房6480平方校舍建设;全面启动投资300多万元的28个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建设。2017年我镇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合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99.6%,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100%。加强农村卫生初级保健工作,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我镇在创造条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全镇适龄青年纷纷外出务工,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40年来,诺邓镇经历了各项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事业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跨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建立和完善,扶贫攻坚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安居温饱、劳务输出、易地扶贫开发、结对帮扶等活动,贫困山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水、电、路、通讯的通畅,大部分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开始走上致富之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同时,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收人的稳定增长,坚持不懈地推进战略性调整,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增收渠道,保证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中得到利益、获得实惠。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和基础政权建设为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一部《遥远的诺邓》让千年白族村—诺邓声名远扬,一期《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名声大噪。这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池、“天然太极图”地貌奇观、初春“万亩梨花一场雪”的麦地湾梨花开盛景、虎头山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同时也是中国莲瓣名兰之乡—云龙莲瓣名兰主要种植地。这里每年定期举办诺邓“祭孔”、“八三”街物资交流会、迎春兰展等节庆活动。境内储存有大量石灰石、红砂石等矿产资源;有天麻、重楼等名贵中药材;有松茸、黑木耳等特色野生菌;有麦地湾梨、诺邓火腿、诺邓豆饼、粉皮干拉等特色农产品;有生态猪、羊、鸡等特色火锅,有诺邓火腿、豆腐肠、卷粉油粉等特色小吃,还有喜迎八方宾客的“诺邓火腿宴”、“五碗四盘”、“六碗六盘”、“群英荟萃”等特色美味佳肴……诺邓这块热土需要您用心去观察、发现、品味、建设。有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基础,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务实担当的干部队伍,蓄势待发的资源禀赋,诺邓发展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建设好、发展好。
天池万亩梨花一片雪
展望未来,迎着新的朝阳,面对新常态,诺邓镇党委政府将在习近平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目标任务上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当诺邓发展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团结带领全镇二万二千多名干部群众为建设“富强诺邓、活力诺邓、文化诺邓、生态诺邓、和谐诺邓”而不懈奋斗!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