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科协
改革开放40年来,云龙县科协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密切联系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80年代
加强科协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县科协自成立以来,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按照《中国科协章程》认真履行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细心指导下,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开展工作:一是以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宗旨,把关心科技工作者、团结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像、团结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思想和工作要求,通过抓学习、强管理、严考核,建设了一支适应能力强、业务熟悉,自身素质过硬的科协队伍;三是修订了业务规程,规范了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的程序、内容和标准,规范了科协机关和科协组织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克服基础薄弱、经费短缺等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科普设施。在2015年配置了科普大篷车,并于今年全面完成科普大篷车落户等相关事宜,正式落牌(云L·CU591)运行;五是于2017年12月在石门社区政务大厅建设安装了一个科普e站,提供便捷科普服务,基础设施大为增强,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供了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协事业稳步发展
(一)加强协(学)会管理,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县科协根据学会组织特点,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了县医学会、畜牧协会、农学会、兰花协会、反邪教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7个县属协会。在工作中,县科协以服务全县科学发展为指导,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组织好学会活动,不断完善学会管理工作。各县属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论文评选、科技咨询、学术报告(讲座)、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学会活动;积极参加“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结合各专业特点认真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咨询、科普讲座、专家义诊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团体的优势,为助推云龙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服务。
科普流动课堂
“全国科普日”—专家义诊
(二)加强科技团体发展,促进农技协长足发展
为了普及推广新型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升级,县科协始终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放在重要工作位置,积极抓好科技团体发展,指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使我县农技协会数量得到发展,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截止2018年7月,全县共成立了农技协39个,会员3820人,囊括了核桃、茶叶、中药材等栽培种植和生猪、黑山羊等养殖方面。云龙县河东宏达农业产业协会、云龙县长新优质生猪产业协会、云龙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云龙县麦地湾梨产业协会等8个协会,先后获得中科协和国家财政部的表彰奖励。这些技术协会,在农村一线积极开展新型实用技术应用、普及、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发展好协会的同时,帮助开创“协会+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协会活动,充分发挥协会的示范带动用作。
(三)争取科普项目实施,积极服务经济发展
积极争取中科协和省州科协的科普项目实施,通过科普项目实施,打造特色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服务我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2011-2017年,县科协结合县情积极申报实施了20多个科普惠农项目,争取到国家、省、州项目资金350多万元。其中云龙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云龙县长新优质生猪产业协会、云龙县河东宏达农业产业协会等8家技术协会获得国家科普惠农奖补项目;长新金银花种植示范中心等5家协会获得省级科普惠农项目;功果桥镇下坞村、民建乡布麻村、宝丰乡大栗树等7个村获得云南省科普惠农兴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申报创建了长新乡、石门社区、宝丰完小3个州级科普示范单位,积极申报石门社区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科普惠农项目实施和科普示范单位的创建,加强了科普硬件建设,提高了科普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了科普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科普惠农,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这些龙头的带领,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以农函大为平台,广泛开展实用科技培训
我县农函大1997年春开始招生办学,2001年成立了县农函大辅导站招生办学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共培训学员约1.5万人。一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和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宗旨,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农函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按时完成省州每年下达的农函大招生培训任务。二是在工作中坚持与农民实际需要结合,与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结合,与实施科普项目结合,努力培养懂技术、会经管的新型农民;三是结合高原特色农业和我县重点产业发展,以“科普流动课堂”的形式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科技进农村、进田间。四是结合实际编印技术资料,除印发简便的科普资料外,联合科技局、扶贫办等单位编印了《金银花栽培管理技术》、《花椒栽培技术》、《云龙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简介》、《云龙县2014年种植中药材重点品种简介》、《纹党参种植技术》等专业科普资料2万多册。我县农函大的开办,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为实现云龙又好又快发展做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县农函大辅导站重视教学管理,重视培训质量,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先后12次被大理州农函大评为办学先进集体,8次被云南省农函大评为办学先进集体。
(五)稳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
2006年,国家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我县根据省、州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将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科协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一是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及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制定各个时期的实施方案和工作重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二是大力宣传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破除愚昧思想,提升公众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认知度,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厚植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沃土。三是积极组织各科素成员单位采取印发科普资料,出科普专栏,结合节假日举办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咨询,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认真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四是投资16万元,在县城文化广场、11个乡镇所在地和庄坪、豆寺等7个行政村修建18个科普专栏,按时更换宣传内容,积极宣传科普知识。五是全力推进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根据国家纲要办《关于举办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的通知》(纲要办函〔2018〕3号)和省、州纲要办通知,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云龙县2018年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的通知》,要求各科素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并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积极参加,并利用“云龙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广发宣传发动。六是领导重视,精心部署,全面推进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根据工作实际,不定期调整充实科素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总结上年工作开展情况,并安排部署本年度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专题汇报至少1次;县人大或县政协每年对我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实施情况进行1次专题调研。
(六)努力打造科普信息化工程
一是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普大理”行动。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络公众使用频率高、信息传播快捷、信息获取受限小的作用,扩大科普受众面,县科协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于2015年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科普云龙”、“云龙科普”微信公众号、“云龙科素”新浪微博和“美丽云龙”QQ空间,采取“游戏化、视频化、娱乐化、社交化”的形式,以碎片化方式使公众接收科普信息。二是认真编印部门期刊。2014年10月创建《云龙科普之声》年刊,2018年更名为《云龙科普》,是县科协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努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的职能,搭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交流平台,经过充分酝酿、精心策划创办的内部刊物;是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科技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新载体,迄今共编辑出版5期5000册。
(七)开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新局面
2014年7月4 日至5日,召开了云龙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县的138名科技教师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出席,选举产业了首届理事班子,通过了《协会章程》,明确了今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任务。
一是以学校科学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县教育局的配合下广泛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观看机器人表演
二是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学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传播、“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学实践活动。
三是精心组织了两轮“中国流动科技馆”——云龙站活动。在省科协、州科协的积极帮助和支持下,我县分别于2016年5月-7月、2017年10月至12月举办了两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观展人数近3万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走进云龙,有效弥补了我县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的现状,为广大公众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搭建平台,让广大公众享受到科普公共服务,这对于我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全民创新精神,特别是对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流动科技馆“云龙站
(县科协)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