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档案工作
云龙县档案局(馆)概况
(一)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县人民政府指定专人接收档案资料。全县的档案管理由县委秘书科(办公室)兼管。各单位的文书档案,由文秘人员兼办。1956年全县档案开始集中管理,为档案馆雏形。1961年建立云龙县档案馆专门用房,1964年8月,大理地委档案科颁发了“云龙县档案馆”印章,标志着云龙县档案馆正式成立。
1985年2月,成立云龙县档案科,档案科与档案馆合署办公。1986年9月县档案科归属县政府办公室。 1987年6月撤销档案科,成立云龙县档案局,是县政府的直属二级局,列入政府编制序列,在政府领导下行使管理全县档案工作的职能,县档案管理机构实行局馆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内部分工的体制。1996年8月,在县级机构改革中,云龙县档案局改为云龙县档案事业局,机构级别由原来的县政府直属二级局升格为一级事业局,任命局长1人,与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政府授权承担行政职能,是县政府直属机构。中共云龙县委云党发〔1996〕68号《关于县档案事业局“三定”方案的批复》,核定县档案事业局机关事业编制3人(局长1人,文秘1人,财务1人),档案馆事业编制6人。 2002年4月24日县委核定县档案事业局人员编制4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文秘兼财会1人。2003年8月15日县编委核定县档案馆事业编制6人(专业技术人员)。2004年8月3日县编委同意设立云龙县现行公开文件查询服务中心,与县档案馆实行两块牌子,增核事业编制1人。2007年,经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云龙县档案事业局党组。2011年中共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龙发〔2011〕24号设立云龙县档案局,为云龙县人民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5名,局长1名,副局长2名。2017年现机构编制委员会龙编发〔2017〕18号增核云龙县档案馆编制2名(专业技术人员),增核后县档案馆事业编制共9名。
(二)云龙县档案局(馆)编制及人员
1.局编制:1985—1986年实有1人,1988—2001年,局编制3人,2002—2010年,局编制4人,2011-2016年编制5人,2017编制为4人。
2.馆编制:1961—1973年,档案馆编制数2人,实有1人;1974—1984年,编制数3人,实有2人;1985—1986年,档案馆编制3人,实有4人;1987—1995年,馆编制4人,1996—2003年,编制为6人,2004年—2017年编制为7人,2018年编制为9人。
县档案局馆现有人员12人,其中行政5人(参公管理),事业7人(专业技术人员)。在事业编制中有副研究馆员职称3人,馆员2人,助理馆员2人,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提高。全员在工作期间,皆努力学习业务,艰苦务实、开拓创新,为我县的档案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单位内部机构设置
局(馆)下设六室,分别是综合办公室、管理利用室、监督指导室、史料编研室、电子档案管理室、现行文件利用中心。
云龙县档案局党支部,共有10名党员,支委班子凝聚力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很好发挥,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建+”突出了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和推进。职工全员参加工会,工会领导机构建立健全。
(四)云龙县档案馆
云龙县档案馆成立后一直没有建盖专门的档案库房,原档案馆于1982年12月在县政府大院内动工兴建,1984年3月竣工。总建筑面积468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34平方米,总造价9.5万元。在当时,已属先进,加上种树栽花,兰台已是温馨。经过三十余年,档案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功能单一,库容不足。通过列入中央扶持西部省份档案馆建设项目,云龙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于2014年10月1日在果郎开工建设,2016年8月竣工,概算总投资1450万元。为地下1层地上6层单体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59平方米,其中库房2230平方米,对外服务用房面积1302平方米。建筑为现代风格,造型简洁有力,时尚典雅,稳重大方。档案馆的“资政、存史、文化传承”功能发挥有了平台,为社会服务,体现集体记忆和打造文化休闲功能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
工作概况
(一)档案行政工作
1.法律法规学习和贯彻执行。
1949年底接收工作开始,相关档案资源开始专人管理。多年来得到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县的档案工作能健康发展,馆藏逐步得到丰富,重视档案、利用档案的社会氛围逐渐浓厚,为我县加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951年文秘科下发关于《保密工作、文书归档、文书转报送办法》。1956年3月,县委秘书科下发《关于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的意见》通知,9月总结形成了《关于零散文件立卷归档工作报告》。1961年县档案馆下发《文书、档案工作安排》。1973年1月,县革委印发了《文书档案去留范围及保管期限试行办法》的通知,档案整理有了规范要求,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努力学习档案业务,勤肯工作,在指导好各级各部门收集整理好档案的同时,人背马驮开展档案接收,不断充实丰富档案馆藏,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全县存史,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服务。
2000年以后,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的有关对档案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县档案工作,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文件通知。曾下发了以云政办发〔2006〕78号文,《关于实施档案工作“六项工程”的意见》;以云政办发〔2006〕86号下发,关于印发《档案征集暂行办法》的通知,《党政机关档案室验收办法》;以龙档发〔2008〕4号文,下发了云龙县档案事业局关于《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县委办、县人民政府办关于印发《云龙县档案工作考核办法》(龙办通〔2013〕4号),云龙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龙政发〔2014〕6号);在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基础上,下发了机关各单位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要求文件,转发了州档案局党政机关改革后档案接收进馆的要求;根据专项工作的需要,及时出台了林权制度改革等一些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资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等一批文件,为全县各项中心工作开展做好档案服务。
2.做好宣传,营造社会档案氛围。
通过档案利用效果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档案重要性认识,主动作为,做好以《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云南省档案实施条例》为主的普法教育,以下乡村和利用每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开展宣传,促进关注档案、走进档案、帮助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价值、增强档案意识、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档案工作良好氛围,把“档案—我们共同记忆”为主题的活动深入人心。街上摆摊年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服务讲解咨询50人次。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利用手机快讯发送信息147条。通过以上形式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档案法制意识,培养了群众积累档案资源习惯,增强收集爱护历史文化的兴趣。
3.做好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档案局职工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全局馆有11人通过考核获得执法资格。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年平均参训在60人,今年各单位专兼职人员参加培训达到了105人。县档案局和机关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业务提升学习,档案局每年都开展从业人员职称推选评定工作,现获得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40余名,有的已获高级技术职称。
各项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同步培训指导。如林改、土地确权,历次全县中心学习活动、异地搬迁、扶贫攻坚、电站移民、水库建设、公路建设等档案专项指导培训。每年到各单位完成年度归档,年整理档案近4000卷盒,在此过程中,示范培训了一批批新人。
4.做好年度考核和执法检查。
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14次,配合州执法检查组检查4次,提出整改意见165条,整改率达96%以上。由“两办”迁头,每年组成工作检查考核组,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考核,以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进行评定,对发现有不合格单位给予整改要求。
(二)档案馆及工作概况
云龙县档案馆成立于1964年8月,1998年达省三级馆。2017年 5月,经省档案专家组考核,云龙县综合档案馆通过规范化管理示范档案馆认定。档案馆是集中统一保管乡镇、县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
在做好综合档案馆规范化管理同时,开展了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示范创建。各机关档案室是县综合档案馆的保存前沿,政法系统、教育系统、组织人事系统部门档案室档案存量已达上万卷级,做好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通过各单位努力,档案室硬件条件改善,档案资源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科学,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目标。按原“三级标”达标标准,全县共50个机关档案室目标管理工作通过考评验收,其中一级标17个,二级标32个,三级标1个。按星级达标管理,有22个单位达“三星级”,有5个单位达“四星”级,有 8 个单位达到“五星级”标准。近两年全省开展档案馆(室)规范化管理认定,我县共有10个机关档案室达到规范化管理示范标准。
县综合档案馆多年来致力于档案“三大”体系建设,工作概况是:
1.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源体系。
不断加大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依法对县级机关和乡(镇)档案进行按期移交进馆,积极做好全县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改制企业等档案资料的接收进馆工作,对社会档案资源进行征集。
一是做好民生档案接收工作。全县共接收进馆的民生档案有1389卷17688件。分别是: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81卷;“村建”档案44卷;林业“三定”档案279卷;土地续包档案257卷;农业区划档案131卷;婚姻档案381卷;组织、人事档案4215卷件;税改费档案1570件。
二是做好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征集接收工作。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适时接收进馆。共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65卷,分别是:黄金公路建设档案13卷(永久9卷,长期4卷)、狮尾河建设档案21卷(永久9卷,长期12卷),青石岩水库建设档案31卷(永久16卷,长期15卷)。
三是做好破产、改制企业档案资料接收工作。全县移交档案馆的改制企业档案共有1540卷,分别是:县锡矿档案109卷,县纸厂改制档案27卷,县建设银行撤销时档案454卷,物资公司、供排水公司、贸易公司、大井坪酒厂、饮食服务公司、医药公司等单位档案912卷。
四是接收改制、撤并单位档案1821卷盒,分别是:粮食局档案97卷盒,工商局 220 卷盒,质量技术监督局 156 卷盒,食药监局132卷、人口计划生育局526卷盒、商务局102卷盒、畜牧局588卷盒。
五是进一步加大特色、珍贵档案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通过对云龙历史文化的调研,征集了《云龙对联集》、《藜照山诗集》、《家谱》、《族谱》、《清代洞经书》、收集了宝丰、诺邓祭孔照片和资料、滇缅公路建设历史资料、部分滇西抗战史料,个人有关诺邓社会文化发展书稿5册,历史照片200多帧以及相关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资料、书籍等。
六是档案馆内抢救整理了1436件档案资料。
通过努力,接收进馆的有66个全宗,县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22193卷,以件为单位保存88338件,总排架长度462米。磁带,光盘41张,照片1698帧、印章210枚、资料4580册。县档案馆对馆藏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分类、编目、登记。将馆藏资料分为7大类,22个小类。
馆藏档案日益丰富,结构不断优化。保存年代最早的有清代档案资料,部分民国档案资料,较为齐全完整的有建国以来的档案。馆藏档案以纸质为主。
2.建立和完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
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重点、热点问题,利用档案资源开展好服务工作,以“窗口微笑”热诚为民激励工作人员,在做好档案查考的基础上初步疏解矛盾纠纷,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对馆藏应开放档案目录3000多条620卷册进行了鉴定,向社会开放档案资料1500多卷(册)。近五年累计提供利用档案2678人次3710卷次。利用资料188人次,202册次,现行公开文件利用中心提供利用58人次130件(册)。
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协助汇编了《云龙县组织史料》、《云龙年鉴》(1995-2000)、《云龙县“八七”扶贫攻坚纪实》等书,为全县编史修志服务,向云龙县志、人大志、水利志、检槽乡志、和平村志、石门社区志编写提供资料服务;积极为人事落实政策、城镇人员参保、知青工龄落实、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完善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证明服务;提供“两山”权属、承包土地、《土改房地产》证书证据,为纠纷调处提供依据;为党政机关工作查考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凭证,为总结经验,理清工作思路提供指导线索;完成集体企业职工、参与筑路等“三线建设”工人加入城镇社保供给提供资料查阅,资料提供服务800余人,为代课教师、村干部、农村电影放映员、“两参”转业军人、机关临时工参加社保提供资料查阅上千人次,促进了社会稳定,保护了广大职工利益。
向科研院校,在校学生课题撰文、云龙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资料查阅,体现了档案文化功能的作用,云龙盐文化研究得到广大学者青睐。
3.建立和完善档案安全体系。
采取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各项安全和保密规章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做好温湿度记录,按时更换防虫药剂,防止虫蛀、霉变现象的发生。从2010年开始,县人民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投入,档案工作经费基本得到保障,抢救和保护档案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馆内保存破损严重或字迹蜕变的档案进行了修裱、复制,特别是对清档案和民国档案进行重新鉴定、修复,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对馆藏档案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整理,编制了较为完善的档案检索工具。
在老档案馆工作期间,对库房屋顶渗漏进行了修缮,更换了老化的供电线路,配备了必要的消防灭火器具,对门窗加固了防盗条,添置了足够的铁皮档案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
4.编制检索工具,开展全县全宗管理。
我县的目录手工检索工具完备,含各单位全宗介绍,全引目录等,目录手工检索工具500多本。根据全宗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县级正科级企事业单位档案统一全宗编号,全县全宗编号共有135个。
5.对利用率较高的《土地证》和其它资料进行文件级条目录入工作,检索实现机读。
6.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通过招标开展档案数字化加工,现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6224卷,文书类电子档案111069件,照片档案数字化321张。去年接收进馆文书类电子档案39340件。
三、馆址及设备
云龙县档案馆代码:453219,2016年9月1日从原址县人民政府大院内搬迁至云龙县诺邓镇果郎新区。云龙县档案馆成立后一直没有建盖专门的档案库房,1982年州委办、州财政局、州计委下达补助经费3.5万元,县财政分两次拨付6万元,于1982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84年3月10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后因地基下陷,墙体变形、屋顶开裂渗漏,分别于1997、1999年和2007年对屋顶及库房进行修缮。更换馆内外供电线路,添置了必要的消防设施和档案装具(铁皮柜),人均配备一台计算机,累计购置三台复印机,购置了一台扫瞄仪,配备有三台打印机和一台传真机,档案箱柜72组,其中铁皮柜30组。档案保管和办公的硬件设施有了改善。
现在县档案馆设施设备:消防系统为细水喷雾消防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共计48点位,能够实现(重要关键点或无盲区全覆盖)24小时监控;除城市供电电源外,建有应急供电电源柴油发电机1台;安装密集架552.96立方米,配有除湿机2台、防磁柜1台;拥有紫光档案管理服务器1台(网络版),希沃一体机1台,电脑15台,复印机2台,扫描仪1台,安装有蓝天、紫光档案管理软件。
四、馆藏档案综述
通过各级各部门和档案人员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围绕档案资源建设、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三个体系建设目标,档案馆馆藏载体增加,门类不断丰富,馆藏档案以纸质为主。
在馆藏中,历史档案中有清代档案7卷(1682-1911年)、民国档案88卷(1912-1949年),内容包括田赋、土地管理、兵役、教育文告、表册及照片200余幅;大量档案是建国后形成和收集整理的。 从1984~1990年,共接收档案5269卷,馆藏档案有52个全宗7555卷,馆藏资料2053册;从1991~2000年,共接收档案5135卷,馆藏档案58个全宗 ,12245卷,资料3891册;从2001~2012年,共接收档案7401卷,3984件;从2013—2017年,共接收档案3322卷盒。
截至2017年底,馆藏档案22193卷88338件,照片档案1698张,实物档案240件,资料4580册。
(云龙县档案局)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