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移民工作
我县境内大中型水电站建设自2007年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现行移民政策法规,始终将其作为县内的第一投资项目、第一工业项目、第一税收项目、第一引资项目,举全县之力做好征地移民安置及协调服务工作,营造了工程快、移民好、社会稳的总体态势。
基本情况
我县是大理州的水电移民大县,涉及范围广,境内涉及澜沧江上的小湾、功果桥和苗尾3个连续的梯级电站,库区延绵近百公里。三个电站涉及移民人口近1.2万人,其中搬迁移民6700多人,主要在功果桥镇和苗尾乡境内,共需建设19个移民安置点,规划集中安置移民1000多户;共需征收、征用土地林地4.3万亩,拆除房屋面积46.7万平方米;需搬迁1个乡人民政府机关、6个村委会、11所学校、8个街场、44个企业,4个文物,复建7座跨江大桥、近300公里公路。
苗尾水电站位于我县境内澜沧江干流上,是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的一库八级梯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电站。上游距大华桥电站约63km,下游距功果桥电站约45km。水库正常蓄水位1408米,死水位1398米,正常水位库容6.6亿立方米,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坝高139.8米,装机140万千瓦(4台×35万千瓦),静态投资约140亿元,多年平均发电量65.56亿度。淹没影响苗尾、检槽、诺邓三个乡(镇)11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征占用及淹没土地面积18.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5445亩,园地约2991亩,林地约10841亩;征拆迁房屋约26万平方米。苗尾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总投资约23.67亿元。云龙县移民安置规划投资约21亿元。规划建设10个农村集中移民安置点和1个集镇集中移民安置点,搬迁安置移民3189人。规划生产安置移民4319人。规划复建1个集镇、3所学校3个村民委员会,2座跨江大桥、2处医疗机构,2个街场和汽车便道87公里。搬拆迁22家工矿企业,2座小型水电站,另外还有部分10kv输电线路、通讯光缆等专业项目。
功果桥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二库(小湾、糯扎渡)八级(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梯级开发的最上游一级电站。坝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功果村功果社东侧,支流沘江和澜沧江交汇口下游约1.7km处,距上游苗尾水电站约39.7km,下接小湾水电站,工程控制流域面积9.72×104km2,坝高105m。水库正常蓄水位1307m时,水库回水长度44.47km,相应库容3.16亿m3,调节库容0.49亿m3,为日调节水库。工程为二等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90kw,年发电量40亿度。电站淹没涉及云龙县功果桥镇的功果村、民主村、核桃坪村、汤涧村、旧州村、下坞村、新山村、山西村、海沧村和苗尾乡的苗尾村、天登村、水井村以及宝丰乡的大栗树村共3个乡(镇)13个行政村中的63个社。其中核桃坪村、天登村和海沧村3个行政村仅涉及少量房屋和耕地,街场4个;淹没还涉及永平县在云龙县境内的沘江电站的房屋和电站枢纽工程等指标。淹没各类房屋面积15.04万m2,其中农村居民房屋13.97万m2;淹没影响耕园地面积6022.5亩,其中耕地4960.7亩、园地面积1061.8亩;林地2484.8亩;淹没影响农村搬迁人口3296人。淹没影响涉及25家农村企事业单位,淹没四级公路30.6km,桥梁6座,输电线路45.7杆km、广播电视线路干线8.3km,以及地面文物古迹4处和库周其它交通设施等。
小湾水电站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二库八级开发方案的第二个梯级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1240m,我县属库尾区,淹没影响涉及到我县功果桥、宝丰2个乡镇3个村民委员会11个村民小组,水库淹没影响移民安置人口41户202人(其中与功果桥水电站枢纽区移民重叠37户180人,已批准纳入功果桥水电站移民)。目前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2010年8月22日,小湾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工作成果
十年来,随着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顺利推进,云龙县澜沧江沿线的苗尾、功果桥、宝丰3个乡镇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尤其是功果桥镇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2亿元,年均递增12.5%;财税收入从482万元增长到8520万元,年均递增7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07元增长到5125元,年均递增23%;工业总产值从1.5亿元增加到4.2亿元,年均递增22.9%;工业增加值从4521万元增加到1.17亿元,年均递增20.8%;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从2168万元增加到7870万元,年均递增29%;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从8595万元、4255万元增加到2.36亿元和1.35亿元,年均递增22%和26%。电站建设也让全县的经济发展大道腾飞,苗尾水电站累计上缴财税3亿元以上,功果桥水电站累计上缴财税4亿元以上。具体工作成果如下:
(一)苗尾水电站
苗尾水电站于2008年6启动筹建,2008年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苗尾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2012年5月,苗尾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通过审查核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政府,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累计为电站主体工程协调提供了4个渣场、3个土石料场、大坝、施工营地等工程建设施工用地约8500亩;先后建成了10个农村移民安置点和1个集镇移民安置点,实际完成搬迁安置移民3658人,其中:集中安置665户2446人:自行安置306户1212人;搬迁复建了1个集镇及所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迁复建了3所学校(水井完小、早阳完小、科立完小),3个村民委员会(水井、早阳和科立村委会),2处医疗机构(水井卫生所和麻风病医院),2个街场(表村和水井街场);复建了左岸还建高线道路87公里、2座跨江大桥、7条安置点连接道路(小沟安置点、早阳三七场安置点、干沟坪安置点、烧坝山安置点、下达坪安置点、松子坪安置点),和2个平交路口;完成了19家工矿企业和2座小型水电站搬拆迁;完成了电力、通信等其它专业项目改复建任务。相继完成了库底清理县级自验、州级初验和省级终验,电站工程于2016年11月24日如期下闸蓄水,2017年10月14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截止2018年1月1日,已投产三台机组,第四台机组拟于2018年6月1日投入运营。
华能集团建成的苗尾水电站
(二)功果桥水电站
功果桥水电站于2004年开展前期预可研工作,2007正式筹建,2008年11月完成工程截流,2011年9月下闸蓄水;2011年11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2年6月4台机组全部发电。2015年10月底征地移民安置专项工作通过县级自验收,2016年底通过州人民政府初验,并配合完成移民资金专项审计,2017年12月7日征地移民安置专项通过省级终验,功果桥水电站成为移民安置条例颁布以来第一个通过征地移民安置专项竣工验收的大中型水电站。
功果桥水电站先后建成了9个集中移民安置点及相应的场外引水、供电、连接道路等工程;复建了左岸公路30.2千米、四座跨江桥梁、3个村委会、4所学校、4处文物单位、4个街厂;拆迁处理了19家工矿企业,搬迁安置了移民836户3321人,实施了生产安置移民4623人,其中逐年补偿安置3245人。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0年来,县移民局在做好现场协调服务的同时,始终把加强与省州移民主管部门、电站业主、移民综合设计、移民综合监理等相关各方协调联系,千方百计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完善征地移民安置业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想在心上、抓在手中。2015年5月,功果桥水电站变更后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通过审定,移民安置由外迁宾川安置变更为全部县内就近安置,移民安置在我县境内的投资由13.0639亿元变更调整为14.0748亿元,在此基础上,还单独增加了特殊措施费用5500万元和临库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740万元。2017年12月,通过完善单项移民工程设计变更,积极协调相关各方,专项项目工程、安置点建设工程、移民工程征地拆迁等增加的14345.1829万元投资得到相关各方的确认。2010年以来,在原原规划审定投资的基础上,累计多争取了功果桥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资金3.3654亿元,为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和库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效的取得,利益于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同时也是多年来移民干部,特别是移民局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艰辛付出的结果。
功果桥电站全景图-钟立义摄
主要做法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电站建设和移民工作任务,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电站建设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把移民工作当作全县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不断增强“电站必建、移民必搬”的信心和决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实现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和谐发展”的导向,牢固树立“移民为先,移民为重,情系移民,服务移民”的工作理念,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原则,“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倾全县之情”抓电站建设和移民工作,着力构建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充分尊重民意,积极为移民争取一个好的移民安置政策。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安置原来总体上以农业安置并大量外迁宾川的方式安置。但在电站规划筹建过程中,国家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随着2006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的推行,以及云南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关于“在全省在建水电项目中全面推行长效补偿为基础的多渠道、多形式移民安置模式”精神的贯彻落实,移民意愿发生了较大变化,强烈要求实行以“逐年补偿为基础,全部县内就近搬迁”的方式安置。云龙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移民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从保障移民群众的长远生计的高度出发,认真总结移民安置经验教训,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重新征求移民意愿,逐级请示调整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安置方式。通过积极争取,2009年11月,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变更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安置方式,并要求“华能澜沧江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组织编制相关修编文件,经有关规划设计单位审查通过得到技术支持后,按照原程序报批准机关批准”。根据省政府的批复,县人民政府积极配合西北院,按照“逐年补偿”移民安置政策,重新开展了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修编工作。2011年4月15日,修编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开展了审查。同时,苗尾水电站明确按“以长效补偿为主、多种安置方式并举”进行设计规划。争取移民安置方式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充分尊重了民意,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为功果桥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苗尾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积累了经验。
电站移民搬迁前的房屋一
电站移民搬迁后的房屋
(二)健全管理体制,建设一支好的移民工作队伍。移民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且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举全县之力抓好移民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不断强化对移民安置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县级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协调领导组,协调指挥征地移民工作,负责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将移民安置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形成“县上统一领导、乡(镇)为基础、各部门协同作战,落实到村组”的有效管理体制。二是建立了一支有大局观念、有群众意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队伍。将全县乡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与移民工作队员的选配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抽调了8批500多人次熟悉基层工作的县乡干部及60多名村干部组成移民工作队,全脱产进村驻组,专门负责移民安置和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既保障了电站建设和移民搬迁的整体推进,又锻炼了他们的才干、增强了素质、提高了能力,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采取县级领导挂村、部门挂组包户的工作机制。将功果桥水电站库区及苗尾水电站施工区约900多户移民分别明确到县级86个部门和单位,采取“一对一”包保移民安置形式,认真落实包维护稳定、包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包搬迁建房的“三包”责任制,县级包保单位的主要领导亲自抓,确定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蹲点开展工作。这些机制体制的创新,使更多的领导干部和工作队员直接面对移民群众,既增强了工作力量,更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工作。
(三)注重移民长远发展,建设一个好的移民安置点。选择好移民安置点区位是基础,规划设计好移民安置点是关键。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以满足移民长足发展为最重要条件,坚持在地质条件和环境容量允许、符合技术要求、发展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与学校、街场、村委会距离较近的区域内选址,并组织群众代表现场考察,反复征求移民意愿,最终优选出安置点,同时聘请移民代表对安置点建设全程参与管理、监督,充分保障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确保每一个移民安置点建成后移民满意且便于发展。
功果桥镇移民村
(四)创新工作思路,制定一个好的工作措施。为了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了移民工作激励机制和工作措施,充分调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责任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按期完成。一是细化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落实。每个移民点确定一个工作组,确保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同时采取“包户制”的办法将移民建房指导落实到工作队员,为移民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工程建设监督,保证移民建房质量。二是制定了《移民安置实施办法》,对移民身份确认、移民安置补助、宅基地分配标准、移民搬迁安置激励等进行了明确,促进了移民搬迁建房进度。三是根据各个移民安置点的实际,合理规划移民宅基地,为移民户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四是为移民户提供建房户型图,自行选择户型,并进行自建,既减轻了移民建房设计费用,又保证了移民安置点整体美观大方,大大增强了移民户建房的积极性。五是积极协调,为困难移民户筹措建房搬迁资金。一方面对按时搬迁建房的移民户予以人均7900元的奖励和补助,另一方面是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每户移民3万元的贷款,政府贴息3年。六是积极组织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拓展就业,提高移民综合素质,为移民逐步致富创造条件。
(五)加强沟通联系,建立一个好的协调机制。云龙县水电移民数量多,工作战线长,安置方式多种多样,加上改复建工作任务艰巨,给组织、指挥、协调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在实践中,一是通过建立定期向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的制度、召开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建立迁出地与安置地间联系机制,建立业主、设计单位和地方政府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等各种沟通协调机制,增进地方政府与设计单位、项目法人、业主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联系和互动,快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二是全面贯彻“感情移民”的法则,真诚为移民服务,为安置地服务,用感情在移民与移民干部间架起沟通桥梁,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移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综合运用召开移民大会、连续不断地宣传、干部进村入户等方式,促进移民工作各要素紧密相连,真正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
(六)广泛宣传动员,营造一个好的移民工作氛围。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移民工作当作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单位共同抓,移民工作组坚持“移民为先、移民为重、情系移民、服务移民”的工作原则,走村入户,与移民群众交心谈心,给他们讲政策、摆道理,想移民群众之所想,急移民群众之所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包袱。此外,还通过移民宣传动员、新闻媒体、宣传标语、移民政策法规宣传册等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使移民工作得到移民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同时,县人民政府积极争取各级职能部门、电站业主、设计院、综合监理等各方理解和支持,实现了地方利益和群众利益的最大化,为移民工作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十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及移民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业主部门的鼎力支持和有力帮助下,通过全县上下积极努力,水电移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腾飞,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县移民局)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