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章

市监工作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11 15:27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市监工作


回顾40年风雨兼程,目睹40年成就,回首云龙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历程,始终做到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市场监管、依法行政、消费维权、关注民生,市监队伍已经成为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集市贸易、经济合同、商标注册、集体企业、个体经营应运而生,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催生了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诞生。1979年云南省委决定成立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同年,云龙县正式成立了云龙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1996年我县成立了云龙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从此“3.15”不仅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成为了工商部门消费维权的代名词,

为进一步促进我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管理工作,1997年我县成立了云龙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为事业单位,县工商局是“协会”的行政主管机关。2001年市场管办脱钩,彻底结束工商机关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身份,退出办理市场的职责。

1999年开始实行省以下工商、质监系统垂直管理,2014年州县两级工商局、质监局体制下划属地管理。

2001年云龙县药品检验所人、财、物上划大理州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成立大理州药品监督管理局云龙药品监督办公室,为大理州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2005年在原县药监办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云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增加“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食品重大安全事故查处”的职能。2010年云龙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垂直管理改为云龙县人民政府管理,作为县政府工作部门,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2014年将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责划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整合,加挂“云龙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2015年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划入新组建的云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云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6年设立云龙县检验检测院,为云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的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017年3月23日我县功果桥片区开展综合联动执法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州级验收,并在全州推广改革经验。同年7月,出台了《云龙县全面开展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联动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根据《云龙县全面开展市场监管综合联动执法改革实施方案》(龙办发〔2017〕27号)的通知,设立云龙县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立云龙县市场监督管理综合协调信息服务中心;以片区为区域设立乡镇管理委员会、分局,每个乡镇设立稽查中队和综合协调信息服务中心。


商事制度改革开展情况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六年来,商事制度登记改革一步步走向纵深,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转型提供市场主体新动能,注册资本制度改革、经营住所登记简化、先照后证改革、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企业网上登记,全面发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等,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成为工商便民服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积极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我县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从“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至今,我县共计发放设立登记962户,变更登记477户,备案登记1792户,一照一码持证率97%。

(二)积极落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并于2016年11月28日同省工商局、州工商局同步启动该项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截至目前,该项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新发放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640份,换发6104户,持证率92%。

(三)逐步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及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制度改革。2017年11月1日,首份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发放,完成我县电子营业执照签发、管理和应用系统的使用,充分发挥电子营业执照身份验证、身份识别、网上亮照等功能,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应用。截止2018年5月20日,共办理4件电子营业执照。受理网上申报企业名称79件。

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各类市场主体1320个,其中国营117,从业人员742人,供销合作社205个,从业人员438人,合作商店、组21个,从业人员21人,个体工商户977个,从业人员1750人。截止2018年7月全县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2324户。企业总数2501户,其中私营企业2278户,注册资本361827.19万元,从业人数21433人;内资企业223户,资金107074.18万元;个体工商户9442户,资金数额92127.64万元,从业人数10932人;农民专业合作社381户,出资总额41748.94万元,成员总数3609人。改革与各级政府鼓励企业创业、创新等政策形成双重叠加效应,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市场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一)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确实消除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一是结合“量化分级”、“名厨亮灶”、“规范化管理”重点排查整治餐饮环节共性隐患,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净化餐饮服务环节;二是以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重大活动接待单位等为监管重点,严格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各项制度;三是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监管责任,日常监管工作做到监管工作责任到人,监管标准统一,监管工作有记录。

(二)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一是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以重点区域、重点品种为抓手,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二是认真开展食品整治工作,要求食品经营户必须建立食品下架退市记录台账,认真做好不合格食品、临界期食品的退市下架登记,加大对销售过期食品的查处力度。

(三)开展食品生产监管,确保食品源头的安全。一是开展监管巡查,确保安全底线。二是深入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飞行检查”行动。三是积极指导换证企业和新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相关办证手续。目前,我县共有15户食品生产企业。

(四)进一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以及“明厨亮灶”创建活动,促进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有效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五)严格把控药械经营行政许可材料审查,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日常监管,强化对我县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药品购进渠道的监督检查和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药品购进渠道。目前,我县共有药品经营户74户,第二类医疗器械零售备案21户,第三类医疗器械零售备案11户,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0户,医疗机构109家。

(六)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充分发挥抽验工作在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及风险监测中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高科学监管水平,认真组织完成我县药品抽检工作。


继续强化特种设备监管

紧紧围绕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发展地方经济为首要任务,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动态监管,切实履行安全监察职责,保障我县特种设备安全。根据我县特种设备分布实际,重点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各类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重点大型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使用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自检自查和抽查等重点时段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一线,紧盯现场,针对一些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设施进行重点整治,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全县共有在用特种设备锅炉14台、压力容器135台、电梯在用39台、厂内机动车8辆。


继续强化质量工作

(一)质量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做到了组织机构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责任考核到位、宣传教育到位,质量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大局平稳、总体安全。

(二)实施品牌战略,助推建设经济强县。目前我县有效商标191件,其中6件云南省著名商标,7件大理州知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商标,有受理通知书的地理标志商标1件(诺邓黑猪),正在申办的地理标志1件(关坪天麻)。申报云南“质量走廊”省级示范单位1家企业、申报大理州“质量走廊”州级示范单位3家企业。积极申报州“大理名牌产品”3家企业。                       

(三)认真开展市场计量检查与计量服务活动工作。一是重点对全县辖区内集贸市场、超市、重点旅游景区在用强检计量器具是否存在使用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是否存在计量作弊、“缺斤短两”等进行专项检查。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对辖区内在用强检计量器具进行了检定行动。

(四)认真做好企业认证认可日常监管工作。由于我县没有认证认可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主要是对全县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11家生产企业22个产品进行检查。


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适应商事制度改革,市场监管机制同步创新,宽进与严管相结合,监管重心从传统的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信息公示、信息归集、首信约束,失信惩诫,终结了运动式、巡查式监管方式,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方式覆盖全县,执法检查工作公开、公正、透明,适应网络市场交易市场维权需要,依托省网络交易监管服务网,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协同管网,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初步形成。

履职尽责、不辱使命,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打击传销硕果累累,基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针对我县普遍存在执法力量薄弱,执法资源分散,职能交叉、职责真空,边界不清晰、服务不到位等监管碎片化问题,亟待建立政府行政执法、市场优胜劣汰、行业自我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形成辐射全县的区域化、综合性联动执法机制,按照“集中化执法、分散化服务”的理念,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构建统一高效的“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格局。形成辐射全县所有乡镇的区域化综合性联动执法工作的综合联动机制,有效遏制了经济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净化了市场环境,真正实现各部门监督执法工作有效衔接,营造了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

同时,我局及各片区管委会积极组织并开展多次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联动执法,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器械安全、产品质量、计量标准、成品油市场、文化市场、农资市场等领域,有效保障了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净化了文化市场。

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结合日常监管对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宣传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表现形  式、讲解危害后果、通报整治成效,基本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环境。 

建成12315投诉举报中心,投诉、举报、受理,交办、办结、反馈机制高效运行,城市农村、线上线下消费维权不留空白,消费者至上的理念落地践行,确实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