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2-06 18:20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改革开放40年 太极之地铸辉煌
1978年以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龙县人民政府上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团结奋斗,谱写了云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
机构设置不断健全
1949年11月13日云龙县人民政府在师里乡七登村(今检槽乡清朗村)成立,1950年1月移驻石门(今诺邓镇),1956年6月改名为云龙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1月由云龙县人民武装部左支委员会代行职权,1968年10月成立云龙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3月恢复云龙县人民政府。1981年至今,先后接受10届政府领导,通过7年机构改革,目前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有25个,分别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审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设置不断健全完善。
脱贫攻坚全面深入
受历史、地理等条件限制,云龙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贫困、偏远“四位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是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围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州各级扶贫开发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先后制定了《云龙县“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云龙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等专项脱贫攻坚规划,深入实施了异地搬迁、垛木房改造、干部结对帮扶、小额信贷扶贫、温饱村、重点村工程建设,科学引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特别是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等目标要求,下足“绣花”功夫,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以“一个目标”为统领,筑牢脱贫攻坚责任基石。制定了 “12366”扶贫攻坚计划(锁定2018年达标, 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的决战贫困总目标)。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指挥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两份文件”为抓手,构建脱贫攻坚政策支撑。出台了《关于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的决定》两份统领性文件,科学制定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基本医疗保障脱贫、安全稳固住房保障脱贫4个专项实施方案,各行业、各部门出台N个行动计划助力脱贫攻坚,形成了“2+4+N”的政策体系。同时,成立扶贫援助中心、教育扶贫中心、健康扶贫中心、四类重点对象住房管理中心、产业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中心,统筹配置各类资源。
以“三大工作”为重点,补齐脱贫攻坚基础短板。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项目库规划三年总投资252953万元。白石、检槽、民建3个贫困乡镇的整乡推进项目正稳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40168万元。整合沪滇扶贫援助资金1100万元,支持诺邓黑猪产业发展项目和实施关坪乡自新、新荣村组基础提升工程。二是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国家2017年搬迁计划任务。2018年4个搬迁安置点3039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正开展确定搬迁对象、搬迁规划和安置点地勘等工作。三是扎实推进行业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辍学率为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无辍学。认真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建立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7.5%。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未通广播电视核查统计工作。扎实开展“户户排危”工作,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制度,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将白石镇顺荡等5个村申报列入全州建档立卡旅游扶贫示范村。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移动4G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漕涧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新貌
深沟箐安置点
新校园
以“四个强化”为手段,抓实脱贫攻坚各项保障。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全县新调整了20家县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央、省州驻县单位扶贫攻坚挂包工作;州级新增派33个单位协助我县开展挂包帮工作。按照新出台《云龙县扶贫干部作风建设十条》《云龙县脱贫攻坚四项机制》,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员管理。二是强化问题整改。针对全县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8大类27个整改问题,制定128条整改措施。三是强化漏评排查。开展漏评、错退、漏登、新识别排查工作,按照动态管理的程序,进一步精准贫困对象。四是强化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严格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相关规定,对各类扶贫资金进行整合,对产业发展、扶贫产业到户贷款风险补偿金、深度贫困村互助资金、“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村组公路扩宽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通过逐年攻坚,目前全县还有4个深度贫困乡镇、47个贫困村(深度贫困村24个)中39个贫困村(含深度贫困村24个)未出列,2077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2.24%。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路网不断通畅。全县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复杂,交通不便。1949年只有28公里滇缅公路过境。1957年瓦碧公路通车。1958年县内交通要道石大线(石门至大栗树)通车,并经过三次拓宽改建,目前石门至宝丰段建成通车(按二级公路标准改扩建),宝丰至大栗树段加快推进,预计2019年完工。1989年12月黄金公路路基工程开工建设,历时16年,投资2.9亿元,2005年油路面工程完工。期间,先后实施了功表公路、云剑公路、检槽公路、民建公路等一批县道、乡村工程,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截止目前全县通车里程5280.32公里,通乡公路实现100%的沥青路面或水泥路面,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公路率达100%。
澜沧江上最大悬吊桥
旧表公路高架桥
苗尾大桥
诺苗公路
天池公路
水网保障不断加强。全县水利设施以引水渠道和蓄水工程为主。1978年全县共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331件,控水量3313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007公顷。1978年后,主要进行挖潜配套,并新建各类水利工程3.34万件。天池水库是全县第一座中型水库,2004年10月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完工,投入试运行。1996年6月青石岩(小一)型水库动工,2001年4月竣工验收。2010年6月包罗水库开工,2014年12月投入运行。同时,先后修建了旧州水库、三岔河水库、云安水库、跃进水库、虎头山龙池等一批小(二)型水库和坝塘、水窖,铁扇门水库、小菜园水库、苗尾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宝石水库、金水湾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水网保障供给能力不断加强。
包罗水库
自来水
能源网发展不断壮大。优化大电网络供给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县”,着力构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高载能产业基地和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圆满完成功果桥、苗尾两座水电站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任务,功果桥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工作通过省级终验,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移民专项验收的大中型水电站;苗尾水电站年内实现3台机组发电,成为全省“十三五”期间第一个投产发电的大中型水电站,云龙水电移民成功实现“两个第一”目标。全县电力装机达261.58万千瓦,清洁高载能产业基地建设初具成效。
功果桥千秋-功果桥电站全景图
苗尾水电站
漕涧梁子风电机群
航空网建设谋求突破。以建设面向云南西南片区,辐射带动保山、怒江两个地州的新型机场为目标,积极谋划漕涧一类通用飞机场项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23个应急停机坪,通用机场场址论证报告已编制上报。积极服务怒江机场建设,扎实开展涉及云龙县1308.17亩征地补偿工作,民建至怒江机场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互联网建设加速联通。推动网络改造升级提速降费,实施宽带扩容和“宽带乡村”工程,在2016年就率先实现行政村4G高速移动通讯网络和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所在地和50户以上自然村。签订“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建成云龙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高原特色农特产品展示销售网络平台和京东商城“云龙扶贫馆”。建成全州首个“互联网+大数据”农户信用信息系统。力争到2020年实现50%以上的住户通宽带目标。
建设4G塔
移动光宽带装机
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云龙县地处滇西高原“三江并流”纵谷区腹地,农业资源丰富、土地、气候、水资源、生态优势明显,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4.3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6.1%),粮食总产13.84万吨。特色种植业和山地牧业稳步发展,建成130万亩泡核桃基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达48万亩以上,金银花、纹党参、重楼、百合等特色中药材动态保有量达15万亩。2012年,诺邓火腿经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美誉响彻海内外。云龙茶、诺邓黑猪等5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云龙黑山羊、云龙矮脚鸡、乌骨鸡、彩凤鸡和优质肉牛生等农业产业稳步发展。2017年全县大小牲畜存栏79.7万头(匹、只),出栏59.82万头(匹、只),生猪存栏31.07万头,出栏31.28万头,肉牛存栏15.85万头,出栏6.26万头,羊存栏29.87万只,出栏20.09万只,家禽存栏65.54万只,出栏124.79万只,禽蛋产量5669吨。
“养好一头畜”,打造万只佬倵羊养殖示范园区
云龙县特色林果产业——天池麦地湾梨
矮脚鸡养殖
茶园
肉牛养殖
团结乡千亩纹参基地
云龙县长新乡金银花连片样板种植
工业企业健康发展。1970年9月云龙县锡矿创建,至2005年累计生产锡9.78万吨,销售收入3.23亿元,累计上交税收8669万元,成为云龙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89年3月检槽白羊厂银铜矿日处理50吨原矿选厂投产,1997年列入大理国有企业封闭改革,以整体出售的形式进行改革。期间,锌、铜、镍、汞等矿产均不同程度得到开发利用,粮油加工、商办食品等产业稳步发展。1987年云龙县大栗树茶厂成立、1993年云龙县康鸿山珍开发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云龙县诺邓火腿肠成立……逐步翻开了全县食品加工行业崭新的一页。2003年县政府在漕涧地区规划漕涧工业小区,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2011年建立了规模更大的云龙县工业园区,远景规划“一园多区”的布局,将全县工业园区统筹为“一园三区”,并先后引进铂翠贵金属、优易粮油、聚丰、亿金贵金属、金磊废渣、偶然电子科技等企业,为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产业布局规划图
三江水泥厂
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诺邓古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录,和平等4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顺利推进,总投资10.3亿元的诺邓特色小镇启动建设,成功创建诺邓3A级景区,启动诺邓4A级和宝丰古镇、虎头山3A级景区创建,重组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出台23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措施,智慧旅游建设和“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加快推进。2017年共接待游客95.17万人次,增长29.31%,实现旅游总收入3.62亿元,增长40.3%。餐饮、住宿等服务业销售总收入达5.4亿元。
诺邓村北山民居(姜洪岐摄)
诺邓景区服务中心揭牌
太极之秋(李少军摄)
密雾虎头山(段力伟)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宝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教学基础不断提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把教育基本均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有效举措,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启动云龙一中整体搬迁工程,项目建成后,原址用于诺邓九年制学校办学,以满足县城区域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不达标的问题。加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接洽,走“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形成“订单培养、定向输出”的办学模式,不断提高职业高中就业率。2018年4月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州级复核评价,6月通过省级督导评估,10月将迎接国家检查验收。8个乡镇的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年内可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实现村级幼儿园全覆盖。全面改薄项目深入实施,学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原汤涧完小全景
新建汤涧九年制学校中学教学楼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17个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500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9人,全县设有床位611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92张。乡村医生203人,其中女村医116人。1950年1月成立县人民医院,1992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评定为“二级乙等医院”,2014年1月被云南省卫生厅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全县8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预计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健康扶贫30条深入实施,妇幼健康计划深入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2.88‰,被评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县医院
中医院
漕涧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太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启动建设,太极健身文化活动积极开展,诺邓乡土建筑群修缮项目、诺邓乡愁书院建设完工,“耳子歌”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诺邓火腿”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第四批非遗名录,功果桥镇被设为大理州“白族吹吹腔”传习基地,重组县业余少体校。鸡尾山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完工。圆满完成二轮修志,《云龙县志(1978~2005)》出版发行。整合1.55亿元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基本实现民族地区通电、通广播电视、通信和“两个结合部”2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目标,开展团结乡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申报工作。县殡仪馆启动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建成1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老年活动场所。
云龙白族吹吹腔
检槽耳子歌
云龙县地方民族舞蹈“力格高”受邀参加央视庆祝十八大专题文艺节目《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乐盛典》之《边疆万里情》节目录制
县城火把节
首届“太极—天池”山地自行车爬坡赛
阿昌族蹬窝罗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坚持生态优先,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省级生态文明县创建通过考核验收,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实现全覆盖,州级生态文明村达72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并通过州级验收。森林覆盖率达67%。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通过初验,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质监测,开展沘江流域直排面源污染源调查和执法整顿。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逐步健全。完成新一轮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划定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工作。抓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沘江河道治理
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清理
县城污水管网建设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围绕“一城两创七抓”总体目标,整合项目资金,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及时拆除“两违”建筑。“点亮乡村”工程和传统村落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示范村项目覆盖所有行政村。建立自然村保洁员和垃圾收费制度。乡镇、建制村公厕覆盖率达100%。
环卫
志愿者三清洁
法治进程不断加快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县,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体系和督查考核制度,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畅通“绿色邮政”“微信信访”等群众信访通道,深入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被表彰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司法系统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治邪、治愚和脱贫、脱邪“双治双脱”取得实效。坚持社会治安管控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开展“围猎”专项行动和“三见一安”工程,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形成反恐防邪、扫黄打赌、缉枪治爆和交通管控高压态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全面实施“两站两员”“五小工程”等道路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落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总体平稳。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不断在改革开放进程上取得新的进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