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8-11-05 10:35 发布人:云龙管理员
一生坚守大栗树 书写大爱为民情(上)
(记者 张迎秋)三十年前,他脱掉“官帽”义无反顾钻进深山开荒、种茶、办厂、成为大栗树村的致富带头人;六十岁,他毅然“弃商”回村,重当村官,用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引领着大栗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富裕村”,曾经的荒山已载满了茶树和核桃树,而他因却积劳成疾悄然离世,他就是云龙县宝丰乡大栗树村村主任——尹何春。
在大栗树村,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习惯把尹何春尊称为——尹老,不仅因为德高望重,更因为他多年来一心为民、克己奉公深得大家爱戴。
海口村村民阿剑平:“尹主任这个人,相当关心我们这些村民群众,在我们好多人心目中,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而且办事考虑得相当周到,他也不缺钱,60多岁了还来这个村上为大家服务,让我们很是敬佩。”
阿六田村村民郭忠祥:“从村民、党员、干部这些一起,他们都愿意听他的安排,为什么呢?因为他每安排做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些公益事业、扶贫项目,他都很公平。”
凹槽村村民赖世根:“这些年修路、架桥、搞产业这些他都自己随时垫钱,但从来没有听他说要收回,只要能够做得出来为大家好,他不要求说以后这个钱还与不还。”
大栗树村,地处云龙县宝丰乡西南部,距县城38公里,有27个村民小组,1088户,4100多人。1943年4月出生的尹何春,曾当过木匠,民办教师,还任过大栗树小乡乡长。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吹拂到大栗树村,在村公所工作一年多的尹何春被委以“重任”,到海拔2400多米的大栗树村大山头试种茶叶。
大栗树村本无种植茶叶历史,尹何春翻遍了当时所有关于茶叶种植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都找不到在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茶叶种植成功的资料。73岁的杨立中是当年一起和尹何春上山种茶的4个党员之一,当时的大山头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环境恶劣不说,没有技术是一大难题,要种茶谈何容易?
大栗树村村民杨立中:“ 上去以后第一老火的就是资金问题,我们这每个人只是揣着一百多块前就上山去了,搭窝棚,背水喝,从500米开外的山腰上背水上来,相当艰难。另外一个就是技术问题,海拔有2200——2500多米,温度低,霜冻大,茶树根本就种不活。”
面对困境尹何春没有退缩,他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开挖茶园、引进茶苗、攻坚克难、反复试种,历经无数艰辛,最终才获得了茶树试种的成功。
杨立中说,他也就发动大家再苦再难都一定要坚持,要发扬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一定要给它干成功,我们就一直这种反复摸索经验,反反复复了七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成活。
试种成功后,尹何春激动不已,他果断扩大种植规模,并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大栗树茶厂,开始生产“大栗树”牌绿茶。经过多年探索发展,现在的大栗树茶厂已形成拥有茶叶基地面积27000多亩,建有年生产能力达100吨的5个茶叶初制所和一个年生产能力达500吨的现代化茶叶精制厂,2017年实现年销售42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苍蒲塘村村民阿文聪:“我们苍蒲村附近的很多村民都跟着他种茶,十几亩、几十亩都有,他办起茶厂后,就在他的厂子上班,陆陆续续大家的生活也就好起来了,现在家家房子盖起来、车子这些都有啦。”
随着茶厂的日益发展壮大,尹何春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但作为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没有自满,山上高层冷凉带的茶农们是致富了,但山下低热地区的群众们仍在寻找致富的门路,如何带领山下的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成了尹何春的又一个目标。
经过一番纠结,2003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尹何春毅然将一手创办的大栗树茶场交由家人打理,回到大栗树村参与村两委班子竞选,最终以99%的高票当选为大栗树村村主任,而这一干就干了15年!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