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明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风采

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扎实有效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11-29 17:03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醉天池.JPG

醉天池

(《今日云龙》记者 赵雪梅)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保护、科研、共享”的发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态度,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为抓手,持续加强保护区管护、科研工作,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重在持久、重在广泛、重在落实的工作。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面向全社会的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窗口。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属于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创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云龙县委、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区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工作组,保护区主动向省州主管部门汇报争取,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已形成以保护区管护局宣教馆为中心,以野生动物救护点、天池、大浪坝、天池公路红豆杉种植区为重点的科研科普基地布局;建立了固定教育场地1块、宣传展示厅1间,野外自然教育路线3条,设置各类标识牌400多块,制作动植物标本200余份;有专门接待和参观讲解的人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较好的教育和服务。目前正在建设444.2平方米的宣教中心,宣教中心拟建成集多媒体互动宣传厅、实物展示厅等多功能的科技化宣教场地,预计2018年年初投入使用。宣教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有效提升天池保护区的生态文明教育能力。二是: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利用每年的“爱鸟周”“生物多样性保护日”“世界环境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间,深入到保护区周边学校和社区,采取播放警示教育片、上专题课、开展讲座、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书写标语、制作展板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开展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科普教育等宣传会80多场次,让更多群众了解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物种生存的压力,提高了他们热爱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党建+生态云龙建设”“生态立县·青春同行”等主题活动,累计种植红豆杉1200余棵;开展天池环湖“三清洁”活动,清理各类垃圾,有效保护县城饮用水源地;举办保护区摄影大赛,大型融媒体穿越保护区——走进云龙天池自然保护区活动,广泛传播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制作了《滇金丝猴救助》《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部宣传片,建设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第一时间将工作动态、图片、政策法规等发布于网络平台,多方位展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营造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合作,先后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TNC、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合作,开展种质资源采集及对滇金丝猴、其他野生动物、两栖爬行类动物、鸟类、重点保护植物及植物群落等进行调查监测、宣传及科学研究等工作;先后取得“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实习基地”“东喜马拉雅资源与环境研究院野外研究基地”“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恢复天池示范基地”等牌子,极大地促进了保护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四是:取得的效果。通过开展创建工作,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成果得到了有效展示;社区共管取得了新成效,社区居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积极参与到保护区管护工作中来;科研水平得到提升,科普宣教功能和价值得以发挥,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已通过主管部门初步审查。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