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化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化云龙

偷取虎山半日闲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9-30 18:53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 李雪萍/文 杨丽娟/图

QQ图片20170926090727

初秋的傍晚,夕阳已隐进群山,只在远处山峰不甘地留下一抹斜晖,照得绿色的树也渡上了金边。躺在箐边石壁顶面的“仙人床”上,惬意得想睡去。有着缓坡的石壁像天台一样,红砂石岩中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的余温,暖暖的,让那些粗砺的石头都显得有些温柔。面上有风拂过,睁眼之处是纯净的蓝天白云,头顶上空虎头寺檐角的铜铃在风里轻轻地响着“叮、叮……”

这时刻,即便没有梵唱,也已是禅意满满。

这里是石门虎头山,你若想走,就跟我来——

半日,只需半日就够了。

真有心就起个清早。顺着河边长廊,头顶半睡半醒枝蔓成荫的三角梅,不多几步就来到虎头山脚。这是位于县城老街中央的自然景区。抬头一望,是拾级而上数不清的台阶,挺立在台阶中央的虎山山门像一道关口。爬吧,刚开始有点小累,但比起健身房的运动,这算是纯天然的有氧运动了吧,顺便还可以观景。

从山脚登上一级又一级的石阶,犹如登云梯。经过一番攀登,数完500多级石阶后,就是下花台。既起了这个名,应该是有缘故的,不知以前那里都种了些什么花?在我小时候,那里只有一棵古老的长青树,如今长青树也不见了,只有个亭子。之上是一片夹道的多依树林。几十年的树,已经长成了荫,春天开粉色的花、秋天有酸香酸香的多依果勾得人直淌口水。走出树荫,就看到了兆春亭,本地人习惯都叫“上花台”。登完亭下最后一极台阶,入目之处,是亭柱上的一副对联:“回首俯观,驻足已登千级石。抬头仰望,雄心更上万仞峰。”回看时,果然整个县城已尽收眼底。

站在上花台,环顾四方,你会发现这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石山——整座山几乎就是一块完整的红色大砂岩。山的腹部有一块突兀起来的巨大崖壁,看整个外形,酷似雄踞的虎头,“虎头山”便得名于此。崖壁间隐蔽着多座寺观,飞檐翘角在松林间神秘地忽藏忽显,危岩上的石窟仿若悬空。

在上花台稍作小憩,顺着光光的大岩坡往上走,边走就可以看到颇有特点的丹霞层自然景观:巨大有缓坡的红色砂砾岩石在经年累月的风化之下,形成的各种形状和花纹。上行少许,先有一把巨大的石扇呈现在脚下,前人曾有诗写道:“天工人巧百年变,扇画青山山画扇。”好大一把石扇,上面有许多纹饰,酷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传说,古时候有一位“仙人”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曾在这里驻足、休息、睡觉,于是留下了石床、石杖、石足等遗迹。这里还有石鱼、石鳖,仔细观之,确有几分生动。对面山崖上拓刻着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行书“第一山”三字,还有民国年间云龙一代儒将李崧的行书“无极般若”的摩崖。西边有依崖而造的观音坛、纯阳祠、南极老人祠,环山凿有围栏小道,箐上建有石拱桥。山上全部寺观、石窟互为照应、牵连一体,小桥流水,亭台奇巧,宛如天成。往高处看,“玉蕴山辉”四个楷书大字端庄地呈观在大石崖上。

继续向前,过了几道石牌坊,又过仙踪亭,就来到清幽宁静的虎头山第一座道观张仙祠。据野史称:“(洪武)二十八年春,三丰入云龙,居虎山”。张仙祠内,张三丰的塑像仙风道骨,前有楹联:“邋遢自称名只爱一蓑一衲;神仙随脱化不忘斯世斯民”,足见张仙之道风。大殿前有地藏宫,殿侧有地母祠。

“青苍削处难留步”越往上,山崖越险峻。弥勒殿、财神殿、三官殿、太子阁等,全部依崖而建。就着岩壁雕成的弥勒佛大腹便便、袒胸露乳,笑容可掬;那尊据说可以点石成金的财神爷,手握金元宝,跨虎扬鞭,十分威武。财神殿旁,石岩上一个草写的特大“虎”字赫赫生威,这是书法家用如椽大笔以千钧之力一笔而成,仿似一只大老虎,威风凛凛地雄峙山岗。这里有个传说,说曾任陕西巡抚的石门人杨名飚,某次微服出访路遇一位星相老人。老人从眉宇间看出杨不是一般人,可寿相不足80岁,便赠他一个虎字,取虎字的中下部七九不出头,喻其只能活七十九岁。据说杨名飏果然活了七十九岁。又传,这个大虎字是杨名飚在陕西巡抚任上,道光皇帝的御笔亲赐。

从寿星祠到太子阁,五座祠、殿、阁、龛的柱、梁、檐、顶及其内部佛像、一应陈设等,或是依山崖就势雕凿,设计奇巧,或是用巨石打制后砌构而成,堪称工艺精湛,天衣无缝。细微处,点点展示了工匠的才华和手艺。太子阁里,有杨名飏于清道光年间题写雕刻而成的两块大理石诗碑,分别镶嵌在阁内两边的墙上。左边诗碑的几首诗,是吟咏虎头山的景物,其中一首《游虎头山》写道:“虎啸风生出一头,文光炳炳斗枢稠。金门层第通麟阁,玉柱高标接凤楼。放眼任凭飞锡过,振衣不许点尘浮。驺虞应是异平瑞,止仰南山拜冕旒。”右边一块写的是“石门八景诗”,诗名分别为:七台凤起、三阁龙蟠、虎头文笔、象岭村烟、萝峰拾翠、花罩蒸霞、彩云辑瑞、碧嶂回澜。诗的内容形象地描绘了古代石门的八个景致。

出了太子阁,迎面崖上挑出一条穿凿而成的险峻甬道。“楼阁飞来在上头”,虎头寺高高地悬于岩石顶上,看着颇为凶险。穿过甬道,登上虎头寺前殿,站在挂着“洞天高朗”四字横匾的檐下,县城诺邓镇石门全景一览无遗:西边,黄龙山腰文笔塔巍然耸立,塔旁是一条蜿蜒的长廊顺山而行;北边远处,沘江像条S形玉带围绕庄坪、连井坪,形成地貌奇观“太极图”后顺着县城诺邓镇向西南流去;近处山脚,狮尾河由东向西穿城而过汇入沘江。沿河而下,满覆鲜花的河滨长廊,色彩夺目得像一条“花廊”,把灵秀的小城、老街妆扮得温润无比。

虎头寺是这里香火最盛的寺院,供奉着如来佛主金身。这里有长驻的僧人,也有行脚的僧人。如果你是对佛理有所感悟之人,你可以在这里呆半日,与住持大师谈谈禅,也可以到寺后的大青古树下喝茶、静修。

出了虎头寺后门才知道,看着险峻的峰顶却只是山的中腰,林木掩映中还有更多风景。左边的松林里藏着王母寺,继续向上则是道家的老君殿。虎头山寺观庙宇群,虽以“道教建筑群”之名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则三教(儒、释、道)并举,这也是云龙白族的地方宗教特色。

老君殿背后是更高的青山,延伸到一个叫罗峰甸的山顶小盆地。老君殿侧是一条深深的山箐,山箐中用石坝截留箐水形成了虎泉、龙池,池的那边是沿箐而修的蟠龙路,一路都是雕像。绕行到虎头寺的对面看,整个寺院完全耸驻在危石之上,像极那些山水画中的深山绝寺,非常壮观。这里的石梯特别陡,有一段已经到了箐边上,上面飞瀑的水汽沁过来,在盛夏的时候凉丝丝的,暑气全消。这时一抬头就可看到,在对面虎头大石的绝壁之上,有四个漂亮的大字“山水清音”在水雾的渲染下湿润得也像在往外出水,正是印证了此时景致。再往下,到了观音坛,就可以到“月芽缸”的石岩洞中取水,带回去烹茶。这个山箐的水特别甜。难怪石门城中的老百姓顺理成章地把取水的这条箐从“尹家箐”演变为“饮佳箐”。

朦胧间,远眺四面青山绵绵,蜿蜒的山道依稀伸向无限。就着上花台的小炭炉,把新汲的水煮开,泡一壶清茶,细细地品味这山水清音,山水清心。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