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专题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脱贫攻坚】大城市来小山村扶贫的“娃娃书记”——记同济大学下派天池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彧豪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5-27 17:11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每个人,只要愿意沉下心做事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一颗根扎得深、脚站得住的山涧草。”这是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在天池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彧豪公众微信号上的一句扶贫工作感言。郑彧豪,1990年出生的大男孩,2013年9月从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本科生辅导员,2014年3月由同济大学学生处选派赴甘肃省通渭县进行为期近半年的挂职和支教工作,从此,农业、农村、农民事业就闯进了他的生活,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成了他的关注热点。2015年6月,听到学校有一个到西部贫困村村任第一书记的挂职消息,郑彧豪就第一时间提交了挂职申请,站出来听从组织挑选。学校党委根据中属单位选派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的条件和要求,从踊跃报名的青年教师和机关干部中综合考量,慎重选择,决定选送郑彧豪到云南省云龙县天池村任村第一书记。——题记

2015年8月,天池村村民们听说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上海同济大学要把精心选拔的第一书记从上海送到村里,感觉学校如此重视,一定是派了个什么样的大人物来。可没想到,在第一次村民大会上,坐在台子上的却是一个稚气未脱的男娃娃。就这样,“娃娃书记”就成了乡亲们对郑彧豪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的最初印象和昵称。

天池村是是个典型的以白族为主体,傈僳族等混居的少数民族聚居山村,村民日常生活主要使用白族语言进行沟通。天池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西北30里的深山区,距上海2800公里,平均海拔2050米,全村国土面积12.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5%,接近98%的面积都是山地,有12个村民组、510户、1276人,其中有71户贫困户,共223人。

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

1

才到农村,初涉农情,首当书记,作为汉族的郑彧豪这个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读书在城市、工作在城市的“娃娃书记”来讲,村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陌生,在村里他反倒成了一个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但“90后”的郑彧豪却也在心里暗暗地较上了劲儿,他自己默默的给自己定了目标——“小娃娃”也要给村带来些变化!

2

为了能够迅速融入村民的生活,郑彧豪没事就在村子挨家挨户的转悠,见到老乡就聊上几句,看见农活就过去帮忙。靠着两条腿,背着饼干,郑彧豪花了一个半月把整个村12个自然村组全跑遍了,不光学习了基本的白族对话,更把整个村每户的情况摸个大概,汇总了村内各家各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等数据。“这样哪家几个孩子,几个老人,有啥样的困难,需要啥帮助,打开Excel就一目了然了。” 城里人变成了“村里人”,“学生腔”成了“天池调”, 乡亲们也渐渐认可了这位“娃娃书记”。  

“娃娃书记”让村务工作实现信息化

3

数据库有了,但如何使用又成为了问题。村里的干部们大多不会使用计算机,即使想要调用数据库里的工作内容,但一到电脑屏幕面前就束手无策。“我的挂职时间很有限,不能让这项工作在我走了之后就失去了连贯性。”郑彧豪决心为村干部们进行计算机培训。

郑彧豪的想法获得了镇上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希望能把培训范围扩大镇下属九村一社区的干部。于是,在县一中的电教室里,郑彧豪为在场50余名村干部讲解了Word、Excel和微信的基本用法,并建立了用于镇村干部沟通的微信群。后来,郑彧豪又跑遍九村一社区,到村内再次进行讲解和培训。

“现在,镇上通知开会,在微信群里发个信息传给相关的村社负责人就行了;文件电子版发在微信群里,村干部都能及时了解到,并且随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村务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天池村互助社理事长陈炜昌告诉记者,村内2016年通了4G网络,用智能手机的人不少,郑彧豪马上建立一个村上的便民公众号,定期推送党内社论、致富信息、村内公示等信息,现在已累计超过2000人次的阅读量。这样,办业务需要带啥证件、什么流程或者有啥好的致富信息,村民足不出户打开手机看看这公众号就全知道了。

天池村里的“孩子王”

4

扶贫先扶智,忙完了培训,郑彧豪又把目光投向了村上的完小:简陋的学习环境、极为有限的学习用品与课外读物让郑彧豪十分心酸。为了帮孩子们争取一些资源,郑彧豪通过挂职副县长的牵线联系,从上海先期筹集了100余套图书和学习用品为村内完小的孩子们建立了图书角。

5

但是这些还不够,郑彧豪又积极联系和对接各种资源,开展了“您的小举动,孩子童年大不同”系列活动:先通过流行的网络众筹模式,在某网上众筹平台发起了为村完小捐款购买课桌椅的项目,为村上的孩子们筹集了三万余元的课桌椅和过冬物资。同时,联系同济大学校内学生社团,连续两年在村内为80多名适龄学生开展为期10天的“趣味科技”学生冬、夏营活动;开展同济大学“圆梦计划”,把收集到的村内小朋友们的“梦想”清单展示在同济大学校园,孩子们的一个个“梦想”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热心认领中得到实现;联系校友资源,募集4000多元助学资金,资助村内家庭困难孩子完成学业。

6

同时,随着社会捐赠的电教设备安装完毕,郑彧豪又忙着联系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小学针对村里的孩子们开展实时授课的事情。“这样只要打开电教设备,村上的孩子就可以和远在上海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了,大上海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能真正惠及到西南山区里的孩子们了。”

7

8

伴着小学里的事情的一件件落实,原本怯生生的小孩子们慢慢地开始喜欢围在郑彧豪的身边,一口一个“阿哥哥”的叫着,还有淘气的男生像树懒一样挂在他身上,而郑彧豪更是享受着在大山深处当“孩子王”的怡然乐趣。

“同舟共济”助推致富路

9

到了天池村里核桃成熟的时节。天池村的核桃品质很好,可在大山里的好东西,却真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村民们望着大山深处里丰收的泡核桃,怎么销、往哪里销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眼前。

根据这一情况,郑彧豪积极向校内反馈了天池村内核桃销路困难的问题,马上便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将这个问题作为开展对口帮扶的具体工作进行,并最终确定由校工会牵头,面向天池村村内以职工福利的形式,采购天池村优质泡核桃15,000斤,助力天池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粗算下来,这一笔就可以帮着村上带来三十多万的收入。

10

除工会采购外,郑彧豪还组织村民建立了天池村林果产业合作社和天池泡核桃的网上销售平台,这样即使足不出户,通过扫取二维码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购买,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统筹销售,又检验了市场对天池泡核桃的认可度,为下一年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消息传到村上,激动万分之余,村民们便开始了忙碌。两周后,一袋袋包装精美,并印有同济校徽和宣传网购二维码的天池核桃便堆满了村委会大院。

11

几天后,15000斤760箱包装精致的天池核桃便开赴上海、奔赴同济。除了工会采购的量之外,核桃网上销售的部分也很快被学校师生抢购告罄。“‘同舟共济’让我们村上的泡核桃走出了大山,让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郑彧豪自豪地告诉记者。

截止目前,天池村共组织落实各级政府扶贫项目30余项,整合对接扶贫资金近千万元,实施了十二个自然村组的道路拓宽改造,完成了村内危房改造项目的建设,同时正在衔接社会资金支持村内亮化工程。天池村的贫困人口已从2015年的71户,减少至31户

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实事,让郑彧豪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他也两年获得了云龙县优秀扶贫工作队员的荣誉。而“娃娃书记不简单”的说法也在村子里传开了,在年底的村内党员民主评议中,郑彧豪更是以全票获得了天池村“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郑彧豪只是全中国无数驻村第一书记中普通的一员,但这一个个普通的第一书记用自己的热血驻守和真诚事迹汇成了党中央对贫困地区广大人民最直接关怀。去年八月份,在原先任期到期的情况下,郑彧豪又主动申请延长了自己的驻村任期。“挂职时间如白驹过隙,原先的任期转眼就到了,但总感觉自己在村上还有工作和事情没做完,也更是希望自己能在这有限的挂职时间里真正在天池村这片热土沉下去,扎进去,心里装着更多人,为天池村的老百姓再多做几件实事。”正如郑彧豪在自己挂职微信公众号上写的一样:“每个人,只要愿意沉下心做事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一颗根扎得深、脚站得住的山涧草”。——后记

文图:字松芳

此消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云龙关注”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