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无言的挂牵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5-25 10:51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李雪萍 

1

很多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小编。由于工作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本刊物的内容,以及栏目的走向。并由此而在文字里邂逅了很多人,也透过文字知晓了很多故事。因为阵地小,作者能力参差不齐,心态各异、生活境况也差别很大。有的志得意满、轻松浪漫,有的环境所逼,字里行间时见窘迫。也许因为自己太感性,便上了心。利用所被赋予的那个小小的能力范围,尽可能地给予悄悄关照:比如上稿率、比如最大弹性的稿费。

2

记得作者中有个学生,那时在念高中,文字很清秀、行文也流畅,本没更多起眼的地方,但从文中感受到了他家庭的不易、父母的艰难、上学的心酸,颇令人扼腕。也没能提供更多的帮助,只能每期都刊用他的稿,稿费从优。之后,一直从文字里保持关注,知道了他高考失利、知道他上了补习班、知道他考进一所大学……后来,就不知道了。从大一以后就再没他的消息。从此,心里便留下了一个眼。算着他应该大学毕业了,不知道他回家乡了吗?抑或去了哪里?找到工作了吗?又几年过去了,生活得怎么样?在城市?在乡村?发展如何?该成家了吧?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间断地打听他的消息:起初从他所上大学、在他有可能的同学中打听,从曾经的在作文中所知道的模糊故乡为依凭,而询问他可能的老乡。只是想知道那个曾经为贫寒所累的少年,如今生活得怎样。可是十多年。再无他的任何讯息。这个事就这样地成了我的一个心结。我想,也许永远都无解了吧?

而这一切,他从不知道。

3

4

然而,世事难逃意料之外。“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事,竟然真的时有发生。就在我追问了多年未果,都要放弃了的时候。我竟突然遇到他了。而且是在——异国他乡。


5

6

那次,是陪同朋友一起送孩子去上学。因为人生地不熟,想尽量给孩子找一些后援的亲友,通过七拐八绕的关系,联系到了在当地任教的一位华人老师。大家见面、聊天,他开车载我们去了一个景点。就在下车前的一分钟,为了有备无患,我们彼此加了微信。二维码一扫,对方微信号上的姓名显现出来,我脑子里忽然“轰”的一下——懵了!——不会吧!怔了几秒,回过神来,我小心翼翼地问到:“你……是……不是……那谁?”对方证实后,我还是不能相信“你是老家某某地方的……那谁?”再次被证实。在对方奇怪的神情中,我当时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因为没有车位,车只能开走,我下了车。当天下午用微信说了几句话,我说了我是谁,知道了他大概的情况,知道他在那边买了房、安了家,日子还的还算不错。然后,就再没有联系过。

7

8

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太神奇。难道念念不忘,终有回响?这个事件忽然就以这样一个传奇的方式有了结局,不禁令人唏嘘。从那以后,我再没主动想起过他。我的一个牵挂,就此了结。

多年来,有很多不曾谋面,却通过话、通过信的人。我们以文字为本,互相沟通、互相鼓励。而我在背后的牵挂,别人从不知道。

9

在那些年里,刊物就像一条小船。而我就像那个艄公,年复一年地摆渡着那些南来北往的过客,从字里字外关注着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关注着他们的感情、生活、发展。在不断地上船下船中,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远航了、有的人成了官员、有的人成了知名的大作家。而我仍然在这小小的溪流上,看落叶,听水声。后来,连艄公也不做了。

很多年后,有个曾经的作者对我说,他还一直保留着当时我用绿方格信笺给他回的信,用的是蓝黑墨水。

10

人生哪,这样的事还有不少。作为一个严重职业病患者,因为经历心情的投入,总是会关注自己的作者,也会因为文字而有了想见一些人的愿望。很多年,很多年,便默默地存下一些念想。然后,当真有机会见了面,也只是欣喜地询问一下,打个招呼,寒暄两句。至多,回忆一下当时的曾经,如此而已。过后,和路人也无大异。不同的,是放下了那些心里的牵挂。生命中要路遇太多人,其中的一些人,彼此仅仅互为过客,之间并没什么必然性,遇在一起只是由于一些偶然的缘分。那个缘分尽了,便了了。其实很多事也是如此,始终牵挂着、念念不忘,是因为还没有结果。一旦有了结果,便放下了,不管那结果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势。甚至,也不管你心里是否情愿。

11

从喜生忧患,从爱生怖畏,无喜亦无爱,何处有怖畏?也许挂碍太多之人,走心的事情太多、便形成了重重心债,一日不落,一日不安。

一件一件地积累,再一件一件地放下。这一累一放之间,就跨越了人生。

12

 云龙纪事[原创]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