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石门篇之 ——长廊之四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4-22 19:11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图文/李雪萍

1

半壁蓝天上的太阳雨从文笔塔背后下过来,瞬间就罩了一层纱在塔后,像天上垂下的帷幔。雨丝密密的斜织着,在夕阳的照射下一滴一滴都原形毕露。纷纷飘飞的雨点,暖暖的阳光,呜呜嘶叫的风,山上长廊蘸满雨水的蜿蜒廊架在斜阳下反射着眩眼的光……那情景真的描绘不出来。

2

这一段长廊是修得最晚的一段了,以文笔塔为中点,绕着黄龙半山,修成了曲曲弯弯的景观栈道,把原来荒芜着的黄龙山变成了运动的观景公园。黄龙山的历史我不太清楚,只是小的时候和朋友家去扫墓上山过两次。山上有座黄龙寺,香火不算很盛,寺里有棵古玉兰花,不知多少年了,每年春天开得满树白花在城里都能看见。山坡上除了村民的部分旱地外,多的就是坟墓,这边那边掩在松林里。因为百多年大量砍伐,早已经荒了的山头,近十年又开始渐渐绿了,可见保护的重要作用。文笔塔座落在黄龙山半,听说塔原来曾经有过,我认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新塔是十多年前修的,没有路,只是一座单单的塔。近两年,为了打造景观城镇,并开拓居民的休闲场所,又依山就势加修了两边上下的长廊,栽上花、装了灯,成了人们爬山锻炼的新去处。站在塔前,石门全景一览无余。而山脚,顺着河边,也修了长廊,和山上的长廊合围成马蹄铁式的格局。这段长廊挂着灯箱,灯箱的内容是云龙的古桥梁图片及简介,边走边看,可对这“沘江古桥梁群”的一组国级文保有个大致的概念。长廊是在原来小沟渠的基础上修建的,一侧是山体,另一侧就是小时候闻之色变的“黄龙潭”。

3

4

讲起黄龙潭,熟悉的人,现在都已大致跨入中年了。如今波平水静地流淌在公路边的这一段河流,看起来温驯无力,没有丝毫危险的感觉。但小时候,那地方多少有点让人心怵。那时候,上游还没有开矿,沘江水很清,干净到能作为县城地区的饮用水,当然更是大人孩子们消夏的好地方。从春末开始,娃娃们就寻找各种机会偷偷溜到河边玩水。大人们也背着背篓、端着盆,到河边洗涤大件的被单衣物,洗完就摊在身后的树枝和大石头上晒干。在等待干衣的过程,也会下水泡泡玩玩。于是,根据水流的特点,整个城边河段就分成了几个点:最上游的是机械厂,那里河面宽、水量和流速中等,河床下没有太多起伏,但水略深,大孩子们经常会去,有时候初中老师上体育课也会带着学生去游泳。也许那时孩子没这么娇惯、家长没这么上心、老师也没这么胆怯弱势,反正没有人到学校闹过。我偶尔想,如果放在现在,会怎么样?然后笑笑……连春游这样的项目都已经取消了,还能怎么样?

5

顺着机械厂往下几百米,是一个布满卵石的浅滩,水流湍急。浅滩下面是一片大石区,水在石头间减缓了去势,形成了一些深浅不一的小塘子,被叫作女人塘。顾名思义,这里是女人们的领域,女人洗衣多半在这里,女孩子们玩水也多半在这里,如果男生去,是会被取笑的。再往下几百米,就是黄龙潭,没有人知道黄龙潭的水有多深,都传说那里面有诡异的漩涡,会吃人。反正胆子特别大的才敢去那里,似乎成了男孩子们拼胆量的一个场所。时不时就听见有人在那里失了水,回不来了。男生们爬在车胆上冲野水,一般也就冲到黄龙潭为止。

6

如今的黄龙潭已没有威风,不知潭里的黄龙搬到哪去了?黄龙潭再往下,是老城区对面的一个村,叫下坪,大概是取其在下游之意罢。以前下坪也是一大块菜地,菜农的房子只是沿山脚而建,围菜地边住着。那时我的单位正在菜地的对面,还没有现在的大桥,连接城区的是入城口的青云桥,河水小的时候,村民卖菜会搭小便桥走捷径。我经常会通过小便桥,去菜地里游荡,看各种菜的发芽,看豆角开了花,看菜农浇园摘菜,然后捆绑着拿去卖。开发下坪是近十来年的事,一块充满青草、菜花和农家肥混合气味的大田,眼见着变成了县城最漂亮的小区。小区里有别墅、有楼盘,建成了豪华的酒店,菜地变成了街。部分村民出租房屋,做起了小生意。我不知道他们对新的生存方式是否适应。只看得见下坪沿河,我过去经常看书看河水的地方,也修成了长廊,挂着灯笼,干净漂亮。

7

8

在河段上游,曾经机械厂所在的地方,原来也是一片田。那是一片真正的田,种的水稻,一到夏天就绿色油油。那也是我常去的地方,我拿着自学考试的课本,一天天穿梭在那些田间埂下,看看书、看看景,有时会摘一把田边黄灿灿的洋姜花回去插,怡然地过着自我的青春年华。后来,这里成了诺邓镇开发区,镇政府也迁到这里。说是开发区,当然谈不上区,毕竟县城也只是一个大的沟谷地,充其量也就是一条街而已。居民们在这里盖了许多小院,很快就有了生活气息。只是一个新修的农贸市场却怎么也赶不起来,最后还是自然消失了。一上一下的两个新小区,倒是安置了不少新居民,也让县城改变了原来一条街通头的格局。

9

10

开发区也修了长廊,从黄龙山长廊的对岸开始,一直顺河东绕着开发区。除了廊枋上依旧的三角梅外,河边还种了杨柳和竹子。几年过去,竹柳都已经长大成荫,夏天习习凉风拂过,柳条飘飘荡荡,很是惬意。过了开发区,长廊的尽头是新修的天然太极游道,石板路面顺着弯曲的河道,一同拐了两个大弯,亦成了S型的步道,道旁一面是哗哗流水,一面是稻麦成行、油菜花香,现在是政府重点推介的旅游品牌。向东,新的长廊正在修,通向大井,甚或更远。

11

之前的长廊到这里就尽了,然而长廊的意象从这里开始,正在向更多的方向延伸开去。狮尾河和沘江河畔的这两条长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完成了小城从“石门井”到“诺邓镇”的变身。这两条长廊一条贯串着小河,一条依傍着大河,一条承载了人们过去的情怀,一条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太阳一直照着,雨停了。刚刚水洗过的蓝天更明净了。文笔塔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着金色的光。

12

13

14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