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石门篇之 ——长廊之三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4-22 19:02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图文/李雪萍

1

青蚕豆米价格一路下跌,已经开始贱卖,刺头菜、水蕨菜、桑花、香椿等等春天野菜开始新鲜上市,摆满了铺在长廊上的塑料布小地摊。农贸市场所在的这一段长廊,是县城里每天人流量最集中也最多的一个地段。当然了,民以食为天嘛。

其实这段长廊和之前写的第一段长廊是同一时间修的,但因境遇和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所以要分开来说。

2

3

这段长廊大约有两百米左右,两端各一座公路桥、中间一座人行小拱桥,形成了一线三点,沟通两岸。长廊中靠东的一半是临时的菜市,被屡禁不止之后形成了既成事实,也为居民们乐见。这里的市场一般要到中午才散去,下午恢复通道的功能。靠西的一半却已经大部分失去了通道作用,被临路的商铺占领。因为那排商铺多半都是卖饮食的,各种油污腻水泼满道路,又湿又滑,让人心生厌烦,都不太愿意走,久之就自然成了商铺的后院,堆着些盆啊桶啊之类的,人愈远之。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寒暄声、讨价还价声、甚至吵架声,此消彼起,好不热闹。然而这样一个大热闹的所在,曾经却是一个安静地方,很多人并不知道。

4

那天我问锦蕴,你知道过去的防疫站在哪里吗?她说不知道啊,是不是老街子?我才恍然:原来这个地方的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大到几乎被几辈人遗忘的地步了。

是的,变太多了。多到我也得用劲才能想起。

5

6

更早我也不知道了。农贸市场的前身,从我有记忆开始,就是卫生局和防疫站,有长长的两个大院,种了些花树,至于哪里是哪里,却不甚了了。那时单位人员也没有现在多,感觉院子里一贯是很安静的。路过的时候还经常会惊飞几只鸟。小的时候对这些机构没什么概念,只是知道我有个表哥在里面工作和住,然后在我还没太认清他的时候又去世了。留下几个比我大,一直直呼我名的侄男女,其中一个成了我的同学。这是我最初的记忆,后来的记忆多半都和玩有关。因为院子临河,位置刚好在大河和小河的交接拐角处,一面沿着小河,一面临大河。河边还没有现在的公路,只有一段长长的河岸。这种不在大人视力范围的地方,自然被孩子们喜爱,于是经常成群结队地钻到这里玩。那时狮尾河上除了中心广场有一座汽车桥以外,上下都没有桥,过河基本就是在浅滩搭块木板或是搬几个石头做成便桥,水一涨冲掉,水退又重来。在河里石头上跳来跳去,既惊险又刺激。

7

8

其实爱来这里玩,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后面就是菜园,而且是一片好大的菜园子。好像还是集体所有,叫作蔬菜队,附近的许多菜农以此为生。我印象当中,原来是没有农贸市场的,什么都靠供应,用票才能买。卖肉有专门的食品公司,高高柜台后,割肉的大叔掌握着人们的餐桌,耀武扬威很神气。想割点好肉的妈妈奶奶们就得各种软言好语。卖豆腐,归豆腐业,就在防疫站背后,一个专门做豆腐酱油的作坊,有着好多大大的坛罐。我那黄浦军校毕业、北上南下娶了东北姑娘的大表叔在里面当厂长,某次还曾带着他孙女和我,去喝没多掺水的浓豆浆。后来,集体经济解散,表叔的退休费问题在好长时间里成了他家的困扰之一。但豆腐业我去过的不多,当时更感兴趣的不是那些作坊,而是作坊旁边的菜地。因为菜地里有好东西啊——西红柿、黄瓜、青豆萝卜什么的,对零食供给极其有限的我们来说,那可是额外的馈赠。而且,当时的我们也没把偷个桃啊摘个果啊,当成大问题,没有罪恶感。唯一需要警惕的,只是别让大人抓住就成。摘一些红透的小番茄,装在小蛋包里,几个人就跑到近旁的防疫站岸头上坐着啃。完了在河滩上捡捡石头,趟趟水……一个夏天的下午就这样度过。至于,那些地里的菜蔬之后去了哪里,我们是不知道了,不涉家务的孩子们,甚至不记得街头有没有人卖小菜。

9

10

后来,我们长大了。防疫站就去得少了。直到参加工作,我的单位就在旁边,回家要经常穿过那个院子,但已经没有太多回忆,只记得还是很安静。之后一年,好朋友春分配在这个单位,和我一河之隔,有了一些走动。再后来,就发了大洪水。

发洪水的时候,防疫站门口已经修了小桥。黄昏时分,河头轰隆隆地怪叫着狂奔而来。我们都跑到桥头去看洪水。一中的一位老师请我赶快去赶她的家人,说房子被水泡了,要倒了。我冲过桥去,把口信带到。然后就去她说的地点看,她老家正在豆腐业旁边。小河水从防疫站冲过去,大河水漫过河堤涌进来……一整片地方都泡在水中。那天,我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墙在洪水里一堵堵倒塌,城镇一片狼藉。也是从那天,整个石门断水断电,抢蜡烛、屯东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灾区的气氛。对灾,自此有了阴影。

11

12

洪水退后,河沿的好多地方发生了改变。原来狭小的农贸市场修成了长廊,防疫站改成了农贸市场。河对岸的大礼堂和灯光球场拆了,在被洪水洗礼过的蟠龙公园荒滩上建起了会务中心、文化中心以及文化广场。防疫站后原来的田野完全消失,成了各种单位和住宿区,其中某一宗地后来还拍出了当时堪比广州的地价。我有时会想,如果没有那场洪水,不知道老防疫站这里现在会是什么所在?

长廊穿过去是一条街,两年前刚改造成用大块石彻成花纹的宽阔整洁的步行街。原来的菜地经过近三十年的变迁,变成了楼群和黄金商铺。老医院经过几次升级换代,最后搬到果郎新区去了,原来的旧楼成了急诊科和中医院。河边修了环城公路,每一块河滩都成了高价地。

被称作文笔路的步行街,终于摒绝了大多数乱冲乱停的车,安静下来了。可以略为放心地走路了。而街尾环城路,则成为最繁忙的路段,承载着小城的交通重任,车来车往,杂乱不堪。

河水依旧流淌。而河边物非人非。看着岸柳依依,经常想起和琦琳一起在河边散步晒太阳的,那些年。

13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