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4-05 16:49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 尹培训
我所在的三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连队,始建于1940年,为新四军军部警卫连,1941年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军部特务团三营七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巩固部队模范连”,1946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总部警卫团三营七连,后来三营调给二野,该连改为二野警卫团九连,属刘伯承的警卫连,后经过多次调整改编,编入丽江军分区驻守怒江州边防13团。1969年全军大调防后,被改编为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因三连有光荣历史称号,过硬的战斗作风,被团司令部定为全团的尖刀连。
1973年底,三连正在大拉练途中被撤回保山,原因是昆明军区交给十四军四十一师完成瓦窑至六库的国防线路任务,由于十四军大部队在红河,十一军都在滇西,因此两军协调后,由十一军派出两个连队协同完成,军务处把这一任务交给三十二师驻保山九十五团,要在2个月内完成任务,时间紧迫,团军务股便抽调三连出去应战。
1974年元月11日,三连坐上师里派来的解放牌大车经瓦窑到达云龙县漕涧镇,开始配合完成瓦窑至六库的国防线路任务。在执行任务中,二、三排负责挖电杆洞,挖不下去的地方就由专门负责爆破的人用炸药雷管往下炸;一排负责把堆放在公路边,经沥青浸泡过的、沉重的电杆搬送到洞边。沉重的工作让战士们十分劳累,每天回来很晚,洗过脸脚就想睡觉。
元月17日晚上,我们都已经入睡,哨兵听见有人吼叫,抬头便看见天空中浓烟夹裹着火花向上升腾。他立刻报告连长,陈光明吹响了紧急集合号,连长吼道,一排留一个哨兵看守武器,其他的全部去救火。随着嘈杂的喊声,我们一百多名战士像打仗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向火灾点飞奔。原来是公社失火了,公社领导正在那里急得大汗淋漓,特别是秘书室里的文件材料和武装部里存放的枪支弹药更是让公社领导急得直跺脚。就在这千钧一发时刻,我们赶到了火灾现场。三连官兵的到来让公社领导看到了希望,赵副主任流出了激动的泪水,手指着那间即将燃烧的房子,沙哑着声音叫着,“那里有枪……”和连长立即命令道:“一排跟我去抢搬枪支弹药,二排到办公室搬文件,三排赶快打水扑火”。因三连参加过几次灭火救灾,干部和战士都积累了很多灭火的方法和经验,大家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灭火救灾工作。
一间被烧着的房屋瓦片掉落着,武装部库房里的子弹在烈火烘烤下陆续膨胀。情况万分紧急,一排30多名战士跟连长一起,冒着生命危险迅速砸开武装部库房,抢搬枪支、子弹等危险品……战士们很快把枪支子弹和所有文件材料都搬到了路边安全区,并安排两个战士看守着。危险品刚搬结束,武装部库房和办公室便燃起了熊熊大火,万丈火焰映红了漕涧古镇的上空,处于严冬的漕涧公社被大火熏烤得炽热难耐,地上的薄冰早已成为水蒸气蒸发了,浓烈刺鼻的火烟呛得我们直咳嗽,眼睛被刺激得流着酸泪,与身上的热汗交织在一起,湿透了战士们的身,一百多个年轻虎兵奔忙着提水往火上泼,并拆房断火。
公社门口一个40出头的女人,平日里用缝纫机帮人做衣补裤,她的房子是一间茅草栅顶房。战士们拆她房顶时,她大骂不让拆,为了不让大火扩散,2个公社干部过来劝说,并让我们快拆,一切责任由公社负责。几百年的漕涧古镇,清一色的木柱瓦房,只有一部分是草房,但是公社处于漕涧正中央,房屋建盖得十分密集,而且巷道又较为狭窄,一旦火势扩散蔓延将无法得到控制,转眼便会是一片火海,老百姓将会遭到灭顶之灾。为了整个漕涧的安全,为了不让老百姓的财产遭受损失,战士们什么都不顾,跟打仗似的拼出老命与大火战斗。
熊熊大火烧得房梁及一根根带火的木头不断下掉,一根掉下的木料刚好落在和世茂连长的头上,由于我们不是消防兵,没戴头盔,只戴着草绿色的军帽,和连长被落下的木头打伤了,脑袋嗡的一下,两眼发黑,即将倒下,一战士见状,忙将他扶住,他站了一会儿,定了定神,又咬咬牙投入到战斗的行列中。我们班战士李树良也被一根烧断的横条落下时砸倒,他的头部鲜血直流,卫生员张德富立即给他包扎伤口。掉落的瓦块、柴火头时时落在战士们身上,我们根本不在乎,只管使出最大力气消灭灾火。
山上的积雪也在火光中显映出来,方圆几里都能见到满天的红光,住在三公里外的四十一师架设连的友军发现火光后,也有40多人陆续赶来帮忙,这时我们已基本将火扑灭,地上还有一些在燃烧的柴火头,大家继续提水浇泼,直至大火全部熄灭。在一百多名战士的奋勇灭火下,总算还留得两间木屋给革委会。公社的几位领导走到我们面前,含着眼泪跟大家握手,感谢人民子弟兵,感谢解放军救了漕涧的全体老百姓。
第2天,来了几位公社干部,带来20个鸡蛋看望受伤的和世茂和李树良,李树良因多留了些血,休息了一个星期。3天后,大理州革委会、云龙县革委会组织慰问团来慰问灭火救灾的勇士们,放了一场电影,在广播上读了慰问信,对三连的解放军战士表示衷心感谢和热情问候。
这场危及漕涧数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火灾,对于三连的干部战士和漕涧所有目击者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我们不是消防兵,但我们不顾生命安危,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三连为又一次在火灾战斗中为人民作贡献而感到欣慰、感到光荣。特别提一下,参加这次抢险救灾的有连长和世茂,指导员张鹤麟,一排长徐世和,二排长王学富,三排长谷如金,事务长和尚光,事务员蔡泽发,炊事班长黄建,司号员陈光明,卫生员张德富,通讯员周树金,和一至九班,三个机枪班,炊事班共百多名精壮战士,靠大家的忠诚勇敢,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战胜了这次极其危险的大火灾。事件已远去43年,这些勇士有的已经做古,健在的都60至70多岁的老者,回忆起这次事件,大家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作者系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驻保山一营三连退伍老兵)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