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走太极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3-22 19:57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   陆晓旭

3

初到太极之地大理云龙,就喜欢上了云龙的山山水水。

我是一个极其迷恋山水的人,从小与山有缘,和水亲近,仿佛山水养大的孩子,山的品性,水的韵味,早已烙印在生命里。每次离开故乡,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地,只要不离山不离水,都能找到久违的亲切感。甚至,只要可以看到奇山秀水,少年时候的那种激情和兴奋还是会被瞬间点燃。我总是这样想,也只有在山水之间敞开胸怀,放开心性,才能回归自我,找到最为真实的自己。

在我看来,云龙的山是厚重的,兼具了太极的稳健之美,愚弄,云龙的水是多情的,呈现了太极的柔韧之美。由于云龙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在江水的切割下,云龙的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独特景观。一方山水,一方胜景,用独具魅力来形容云龙的山水,是再前当不过了。在云龙采风的几天时间里,来自省内的作家诗人们或乘车,或步行,在云龙的山山水水间游历,每到一个地方,大家都切身感受着,观察着,品味着,酝酿着,究竟要怎样才能写好云龙,用自己的才情表达对云龙的赞美之意。几天时间下来,一直与我同乘一辆车的新朋老友们总是瞅准机会,饶有兴致地和宣传部同行的干部神侃一个话题,一点也不嫌累,也不觉得多余。大家认为,云龙是太极之地,一定要把太极文化这张牌好好打一下,最好把它打造成云龙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我是一个外地人,初来乍到,对太极之地云龙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初初听到这个观点,也是比较赞同的。同行的作家诗人们,很多都是长期奔忙在文学艺术界和山山水水之间的人,对地缘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有很多见解,提出做好太极文化品牌的设想,是不无道理的。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采风行程中,我真的逐步领略到了太极之地的太极之美。

在功果桥镇旧州住下的第二天清晨,听到窗外有鸟儿鸣叫,从睡梦中醒来的我,情不自禁拉开窗帘,欣赏窗外的田园景色。这个时候,抬头眺望,忽然发现就在不远处的山峦之间,竟有一条绵延数百米的乳白色雾带,袅袅娜娜,横跨在两座山的半山腰上,随风轻舞,如梦似幻,变化多姿。当时我就想,莫不是旧州的山岚要给我这个远到而来的客人上演一出好戏了?想着,人就忍不住从窗口探出半个身子,一边观看,一边用手机拍照,心里还不住责怪自己为什么不长记性,外出采风既然只图洒脱,没带上单反相机来记录途中的所见所闻。正抱怨呢,约莫不到几分钟时间,这条雾带还真的显灵了,只见它在山腰上缓缓移动,慢慢定格,头部越来越像龙头,尾部越来越像龙尾,中间的身段弯来绕去,须臾之际,我就隐隐约约看到了龙须、龙角和龙眼。这可是天赐良机,我惊叹着,抓拍了好几张照片,并挑选了两张不同状态的美图,先后发到微信朋友圈,一则图文解说只写了“云龙”两个字,另一幅则写着“云龙过山”,浙江、福建、河北、山东、安微等省内外的文友看过很快回复,不约而同地写下“果然云似龙”的评论。紧接着,更让我惊奇的是,这条云龙在过山之后,迅速钻进两座山的山坳里,盘旋成一个圆圈,悬浮了好几分钟,貌似龙走太极的样子。随着晨光初露,气温回升,它才渐渐散开,渐渐升腾,消失得无影无踪。看来,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并非虚构。来到云龙,我再一次用亲眼所见印证了古人在现实生活中总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景象。

其实,云龙的来源,古已确定。那时云龙属胜乡郡,称“云龙赕”,“澜沧江上云龙赕,留得浮生几日闲”,也来源于此。相传因为“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故美其名曰:云龙。云龙之行,我虽然没有眼缘看到澜沧江上的云龙,但却有幸看到了山峦叠翠之间的云龙,这应该算是这块福地对我这样一个外乡人的神性眷顾吧。

当天上午,在参观移民小镇、了解功果桥镇非遗文化传承等采风环节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时浮现出云龙过山、龙走太极的画面,久久不曾散去。当时我有个想法,凡是当地重点介绍的东西,一定都是需要加以大力宣传,用文学的方式去记载和弘扬的,可我是一个不喜欢千篇一律的人,既然大家都有可能写,就用不着我去挤独木桥了。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我一路都有点落单,不太合群,乃至于有作家朋友说我有点拘谨,放不开手脚。当我站在白族吹吹腔艺术博物馆四楼观景台,看到移民中心文化广场有位老人在镇定自若地打太极拳,他身旁还有一名大约七岁多一点的男孩也跟着模仿学习时,又擅自脱离了正在参观的队伍,独自跑到这痴迷太极的一老一少旁边,当起了唯一的观众。

有人说,一个心有太极的人,总是可以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变化,用好导引术和吸纳术,巧妙自然地去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用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方式,在一招一式和一呼一吸中融入朗朗乾坤,既强身健体,又颐养性情,必要时给大家走一个太极,也可以面不改色,走出一个人内心的气定神闲,走出一个群体良好的精神面貌,走出一个地方深厚的人文积淀。是的,当我看到不同年龄的两代人在同一地点打太极,走招式,于默默无言里传承着世界级的非遗文化符号时,我对他们是充满敬畏的,也是满怀期待的。没有人知道,在那样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在我眼前,不仅仅只有一老一少,应该还有更多人加入进来,不管老的少的,不论男的女的,茶余饭后,朝霞满天之时,星光辉映之下,他们都可以聚集成群,一丝不苟地走太极,打打拳,练练剑,耍耍扇,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把太极的意和形、动和静、虚和实、退和进转换到生活里,沉浸在韵味无穷的太极世界,为太极之地云龙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云龙,看到人走太极是不足为奇的,要看到龙走太极得靠幸运降临,如果我告诉你云龙的山水也在走太极,你大概就会想要亲自到云龙看个究竟了。

云南多山,大多人都有大山精神,也有大山情结,就算是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眼前无山,身旁无水,很多人还是会无缘由地喜欢山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中装有山水的人,一定会亲近自然,并且懂得,山之美,在于巍峨高耸,险峻挺拔,峰峦重叠;在于云蒙树稍,雾流涧谷,绿林扬风;在于草木青翠之上,百鸟相鸣其间。水之美,在于其烟波浩渺,澄净如练,波叠浪涌;在于清泉汩汩,溪水潺潺,飞花溅玉,光影交织;在于水草摇曳其中,鱼儿穿梭其间。更多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山和水,是人们一直在亘古谈论,长盛不衰的话题。山可以高高在上,水可以依山就势,相互依存,彼此衬托,有时也可以颠倒位置,山在低处,水在高处,山因水而柔美,水因山而激越,两者都可以超越芸芸众生,激荡出无数风情,拓展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名垂千古的诗句,无不显示出对山的伟大和水的奇丽的由衷赞叹。遗憾的是,云龙是太极之地,这一世界奇观,至今还不是众所周知,很多人仅只是听说而已,或者在听说之后才会怀着好奇之心去问“度娘”,通过网络搜索看一看云龙的凤毛麟角,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上,对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云龙山水走太极,就好比一个大家闺秀,藏在云龙县城所在北面不远处的一个峡谷地带。这里有一条日夜奔流的沘江,这条与众不同的江水,好比神笔马良的画笔,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S”型字母,自然形成了类似道家“太极”的地貌奇观。就在这幅天然太极图的东北面,有一条诺邓河蜿蜒而来,从“太极两仪”的正中间流出,犹如一根银项链上挂着一把锁,这一现象,被称为“太极锁水”。在太极图北面,环绕流过的江水仿佛帝王的玉带,很早以前的人们担心不测,恐会生出“草寇草王”之类的祸端,便挖山断脉,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太极”图案上的两个坝子,分别在阴阳两极上延续至今。北面的坝子叫“庄坪”,后面的小山犹如狮头;南面的坝子叫“连井坪”,后面的小山犹如象鼻,两山之后就是进入诺邓村的大路,人们都习惯性地将它叫做“狮象把门”,可见风水俱佳。采风途中,我们站在沘江西面盘山公路的最佳观景地带俯瞰着鬼斧神工的“太极”图,纷纷用手中的长枪短炮拍照留念,每个人都啧啧称奇,舍不得离开。随行的导游说,每年的夏秋季节,洪水泛滥,沘江呈红色,犹如红丝带镶边,而两个鱼形的坝子就像是两张绿地毯,相对着交融在一起;到了枯水季节,沘江又会安静下来,纯净如蓝,像庄坪和连井坪村的蓝绸带一样,点缀其间。暮晚晨时,周边的云岭群山就会云遮雾罩,山岚飘荡,让你觉得,这是天宫里哪位神仙偷偷下凡,被这里的山水陶醉,把太极仪遗留在了人间。就在这“太极”图东面的山中,正对着的是诺邓的玉皇阁,南面山中,正对着的是虎头山三清殿,天然太极图和中国道教信仰中最高的神宫神殿山水脉象相互关联,也充分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理念,真正是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完美融合。听说,这里的神山圣水还见证过一个沧海变桑田的爱情故事。相传大理龙王三太子来到云龙游玩,看见这里有世外桃源一般美丽的海子,于是随性而为,在此安家落户,后来因为偶遇一位俏丽的姑娘,倾慕不已的他就追随到了山顶,还动用法术,将海子迁到山顶,建造了天池,而他原来居住的海子,则变成了人们耕作的农田,也就是现在的山水太极图,俗称中华第一图。

传说归传说,现实归现实。受地貌形态的影响,云龙的垂直气候差异尤为明显,突出表现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相互交叉,形成复杂多变的复合立体气候。在云龙,如果你看到一山分四季,一地分四带,十里不同天的景象,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想,苗尾乡喇嘛枯山的海拔高达三千六百六十三米,是云龙县的最高点,而海拔最低的民建乡红旗坝,仅仅只有七百多米,两地相对高差达到了两千九百多米。这么大的落差,并没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落差,相反的是,因为这里的发展机遇,就在这里,功果桥水电站建设如火如荼,移民街中心集镇的康庄面貌日新月异,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可触可感的幸福,难道不是群众好日子红红火火的开端么?现在好了,生性浪漫的大理龙王三太子,在天池享受着爱情之水的润泽,沐浴着不灭的爱情理想,而生活在太极图上的人们,一年四季,田园牧歌,经历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收获着社会和谐、家庭美满的美好人生,清晨或傍晚,还可以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起,沿着沘江岸边的健康步道,在太极图上走走太极,听听沘江的万千呢喃和絮语,这样的日子岂不是更有诗意。

是啊,原来我这么快就喜欢上云龙的山山水水,喜欢上云龙的风土人情,是和这里的太极密不可分的。能到大理云龙走走看看,自然是一种难得的福分。世间万物,都需要自我调整和平衡,如若不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很难收拾了。我是一个吃过很多苦头的人,走过很多曲折的弯路,年轻的时候不以为然,现在仔细思忖,幸好还可以自我调适,所以不管遇到多少不如意的事都能迎迓而上,像云龙的太极之水沘江一样,再难也能绕过去。是的,云龙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亭桥,每一片花草树木,每一缕阳光,每一颗水珠,甚至是空气中的每一粒尘埃,只要你用心感受,你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昂贵的馈赠,这一切,都与生活在这的人们息息相关。莫说是云龙的山水在走太极,人在走太极,路在走太极,河流在走太极,就是云龙的山岚雾气,还有妖娆多姿的云,也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天马行空地走着自己的太极。做人,要是都都这样多好,像云龙的云,可以生得平静,活得淡泊,即使天空有梦幻般的蓝,也不会趋之如骛,它们可以驾着风,时而晒着太阳,时而载着鸟影,萦绕着山山水水,缠绵于无尽的峰峦之巅,在若有若无之中浮动着轻纱一般的身段,在天地开合之间显露柔情蜜意,云蒸霞蔚,妙曼至极,怎不让人流连忘返。人人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事物,那些美好的人,那些美好的东西,真的不计其数,我对云龙太极之美的热爱,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情有独钟。在中国画里,有一种技法叫米点山水,用饱墨挥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空濛的山光水色。我认为,如果有哪位画家想要传神地描绘好太极之地云龙的种种景致,要是不用这米点技法,是万万不能的。离开云龙,采风团成员每人都带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印有太极图的摄影作品,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用很精致的玻璃装裱起来,甚是好看,也特别值得珍藏。

生活中,来来去去,有很多风景注定只是路过;生命里,有很多往事,总是历历在目。每每看到云龙的太极图,我就会想起那难忘的人,那难忘的事。可以这样说,直至今天,我还是很佩服,还是很羡慕,还是很感动,也很感恩,在云龙这块秘境的山山水水里,还有很多心有太极的人,是他们,为我的生活勾勒了一幅至极的画卷,是他们,给我的生命传递了一份至极的祝福。

到云龙,不走走太极,你是感受不到云龙的生机与活力的。

到云龙,走了太极,这一生,你就会拥有互根互动的和谐之美。

来吧,太极之地云龙等着你。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