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临水而居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2-23 18:48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文/李维丽 图/杨茂川

检槽田园风光(杨茂川摄)1

一片片的梯田,在沘江的一条支流师里河岸。村庄一小簇一小簇地分布在山的腹地中,村子周边,每隔段距离就会看到这样小片小片的梯田,一片一片地排列在一起,组合成流动的线条。青烟绕过屋顶,飘过身旁,梯田在不远处逐级递增,构成了这个坐落在小城一隅检槽的独特气质。

检槽是丰富的,位于云龙县境北部。这里有个师井村,“师井”过去是云龙八大盐井之一,曾经商贾云集,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师井在石门正北,相距百里,产六井,俱出村沿溪一带,为正井,樽节井,公卤井,公费井,香火井,小井,一日之卤,十五户按数均分,用大灶一围,铜锅六七口日夜煎盐三斤八九两,每灶月出盐百余斤。”如今井盐已废弃,“师井”演变为了地名;白羊厂、大功厂是明清时期云南著名的银铜产地;远处森林密布,山谷缓缓流淌着溪流,农耕劳作声四季如歌。

“检槽”,望文生义,就是地形似水槽或常用检木为槽引水。确是如此,检槽河谷如天然的水槽,而且过去由于没有水管之类的东西可用,勤劳智慧的人们就把树干劈、凿成槽,用来引水灌溉、饮用。于是,就得名为“检槽”。

而我走近检槽河时,一切想象都变得模糊,这河还有一个更加美丽、婉约的名字叫“叶盖河”,检槽河(师里河)终年流量稳定,河水清澈,河岸上都是柳树,是“只闻水声,不见水流”的幽静之所,被人们称之为“叶盖河”。顺着叶盖河,每隔段距离就能遇到诗意满满的古桥,它们静静地与一条河相伴,河流多远,那些石拱桥、廊桥也会横跨两岸,静静地守望。

“叶盖河”多美的名字,能取出这样名字的大概也只有临水而居的人,这里的人与水居住,骨子里有水一样的灵动和聪慧,把一条河融入岁月,变成生活的重要部分。检槽每隔几日就会赶集,来自不同村寨的人们,通过古桥,汇集在坝子上,把红米、挂面等这些特产拿到集市上贸易,这是检槽最热闹的日子,也是小河最欢唱的时候。

看着集市的繁荣,想到这里面最坚实的支撑——土地,如梯田,这全是由一条条深浅不同的线勾勒出的梯田,只要用心仔细去观察,去琢磨,就不难发现这些梯田中,这些线条充满了律动的美。线条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曲、有直,在大地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直线,却粗细变化不大;弧线,弯曲度却刚刚好,且都是一笔画完。更特别的是排线都是平行的,每一条线的粗细长短都相似,没有交叉或是扭结在一起的,它们把田地细细地分开、组合,辛勤的检槽人用这些线条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画出来的每一块地的形状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流畅,它们像音乐一样美。

有水,有桥,检槽颇有点江南的味道,小桥流水的娟秀。

人们拿着锄头或耙子耕作,在地上四季分明地画着各种图案。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按季节时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耕作,四季更替,一年365天,梯田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美。这季在地里种下麦子、蚕豆、豌豆……下一季,犁铧犁过的每一块田,又种下一排排水稻、玉米、南瓜、高粱……对于庄稼人来说,他们犁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是一种神奇的符号,他们借助日积月累的经验技巧、日渐更新的劳作工具,用这样的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画着大地上最有生命力的线条。

对于一生和土地相依的人来说,这些线条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他们的生活里,体现在了他们生命的作品里。我静静地看着这些线条,那些不同形状不同长短的线条都能带来不同的感觉,因其工具、材料的不同,就有检槽的轮廓、空间、层次,就有特定的动态和情绪。在这里,我也有这样的冲动,要有画笔、宣纸,就安静地坐在山坡的一角,取河谷的水调色,学画一幅山水画,画里一定画上那条叶盖河和河畔的梯田,村寨、庄稼、耕地的人们。  

那些无论是盐井里过滤的时光,坐在桥梁上听过的故事,还是走过那些原汁原味的村落,检槽自有它的底气,它的美。

我想在检槽临水而居,把这河、这村、这田野一起记下,可我每次都会词穷。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