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专题专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顽强拼搏 硕果累累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2-10 10:58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编者按: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四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密团结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宏观经济下行调整、工业企业运行艰难、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顽强拼搏,开拓奋进,“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顺利启航,全县经济实力加快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脱贫攻坚:步伐“提速”

QQ图片20170208092127

(《今日云龙》记者 旷宏飞)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县脱贫攻坚跑出“加速度”,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四年共减少贫困人口21367人,贫困发生率由23.6%下降至11.2%。

基础建设脱穷貌。我县立足贫困地区、贫困户实际,从贫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帮助贫困群众“换穷貌”。目前,石大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县城至宝丰段完成路基工程、宝丰至大栗树段开工建设,上松坪桥建成通车,河南桥等4座危桥改造稳步推进;勒子箐水库、铁扇门水库和海棠坪等11件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小菜园水库即将动工,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1件,完成4.8万亩农田水利改革示范点建设;投入6800万元实施移动4G基站建设,在全州率先实现行政村移动4G网络和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所在地和50户以上自然村,互联网覆盖率达90%;白石、检槽、民建3个贫困乡镇的整乡推进项目正在有序推进,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建设。

易地搬迁挪穷窝。我县按照“新村寨、新产业、新生活、新环境、新发展”的原则,结合地方特点、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科学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2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规划,出台了《云龙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结合项目实施乡镇具体情况,分区域排计划、定工期,对建设目标细化到周、将建设进度分解到天,采取任务上图、进度上墙、责任到人的推进模式,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目前,全县2016年实施的23个安置点已基本完成规划设计和评审,漕涧镇深沟箐易地扶贫搬迁点在全州率先建成入住;诺邓镇龙飞村、白石镇白石村、功果桥镇新山村、团结乡河东村等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累计完成投资10430万元,各项工程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产业培育改穷业。我县制定出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3311”产业发展思路,加强产业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和使用,扎实做好贫困村互助社的组建及互助金筹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努力帮助贫困群众“改穷业”。目前,高原诺邓黑猪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大小牲畜存栏78.8万头(匹、只)、出栏63.9万头(匹、只),实现牧业产值9.2亿元;收购烤烟8.4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3亿元;泡核桃种植面积达130万亩、麦地湾梨达4.6万亩,实现泡核桃、麦地湾梨等林果业产值13.18亿元;金银花饮料加工厂和纹党参加工厂建设稳步推进,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等生态产业保有量达13万亩;茶园种植面积达3.4万亩,“云龙茶”成功申报入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同时,安排专项产业扶持资金459万元,扶持了10个产业,9个乡镇23个行政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村庄经济。

教育培训挖穷根。我县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坚持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科学制定了《云龙县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扶志”上,通过对群众的引导和教育,撬动群众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困难群众自主脱贫、自我发展的热情;在“扶智”上,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完善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机制,广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努力使新型生产技能为贫困户所掌握、优良品种为贫困户所接受。同时,启动2016年建档立卡户或城乡低保户(高中)在校学生资助工作,全年共发放补助336.876万元,涉及2248人。其中:大学生资助706人,资金227.8万元;普高资助965人,资金89.736万元;学前资助577人,资金19.34万元。

产业发展:优化培强

彝家收核桃

(《今日云龙》记者 赵雪梅) 近年来,为充分利用好境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我县按照“产业生态化、农工一体化”的思路,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大生物、大能源、大矿冶、大建材、大服务“五大产业”,全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致富产业不断壮大,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活力,为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夯实了产业基础。

加快发展大生物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立足“生态”、“绿色”两大特色,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布局,以“三带四园一产业”为支点,集中力量推动以泡核桃、烤烟、茶叶、诺邓火腿、麦地湾梨、金银花和黑山羊、云龙矮脚鸡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提升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4年来,中药材动态保有量由9万亩增加到13万亩,通过了“云药之乡”认定,引进了金银花产业,推出了金银花系列产品,金银花饮料加工厂和纹党参加工厂开工建设,聚丰公司和北花公司升为规上企业;林果业产值由8.66亿元增加到13.18亿元,优易核桃深加工项目一期投入试生产;烟农年均收入达1.35亿元;畜牧业产值由7.75亿元增加到9.2亿元,云龙矮脚鸡、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5个地方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试验示范县;诺邓黑猪全产业链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农工一体化加快推进,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聚力发展大能源产业。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以水电、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优势,有效利用能源资源,大力发展以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产业为重点的大能源产业,将水能、风能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构建以大型水电为支撑,集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能源产业体系,将水能、风能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4年来,大电建设夺取了新胜利,投资90亿元的功果桥水电站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移民专项验收的大中型水电站,投资178亿元的苗尾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并按期下闸蓄水,县城天然气利用项目通气式运行,水电、风电装机由102.5万千瓦增加到261.5万千瓦,能源产值突破10亿元。

优化发展大矿冶产业。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要素集合”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抓好矿产资源整合勘探工作,着力加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漕涧、检槽等5个矿冶产业功能区,巩固发展铜、银、铁、锌、锡采选冶业,拓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认真落实“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帮助企业研究解决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一园三区”的聚集作用,积极引入一批低能耗、污染小、前景好的矿业企业入驻园区,重晶石粉加工等10个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银铜矿综合技改项目稳步推进,铂翠贵金属公司晋升为规上企业。

整合发展大建材产业。充分发挥境内板岩、红沙岩富集优势,优化整合石材企业,加快推进澜沧江片区板岩建材小区和宝丰特色石材小区建设,着力提升我县石材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积极帮扶三江水泥厂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形成以水泥生产为主格、上下游紧密配套的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建筑建材生产基地,建材业稳步发展,三江水泥有限公司产值突破2亿元,澜沧江板岩建材小区建设稳步推进。

培育发展大服务产业。按照“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要求,积极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大服务业发展。千方百计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景点,完成诺邓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诺邓3A级景区创建有序推进;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电商业务,“供销+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行,建成“云之味”高原特色农产品展示中心和网络销售平台,高原农特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推进和完善市场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城乡集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4年来,共投入2655万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新增小微企业1189户,建成农民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和24家供销综合服务社,旅游收入由1.6亿元增加到2.58亿元。

基础设施:破解瓶颈

(路)旧表公路高架桥 (1)

(《今日云龙》记者 杨建萍) 四年来,我县按照既定规划,全力推进路网、水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等基础网络建设,努力打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突出路网先行。我县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实施通乡公路硬化工程的机遇,大力实施“交通便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连通内外、覆盖城乡、功能配套、服务高效、运转顺畅、安全环保”的综合道路运输体系。完成规划投资240亿元的“大漾云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大漾云兰”高速公路大理段一期工程进场公路开工,“永云兰”铁路列入州“十三五”规划比选方案;投资8亿元的石大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县城至宝丰段完成路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宝丰至大栗树段开工建设;公路通车里程由4690公里增加到5110公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由79%提高至94%。;苗尾上松坪桥建成通车;总投资1292万元的河南桥等4座危桥改造完成投资1100万元;扎实推进云龙通用机场选址工作。

强化水网供给。我县紧紧抓住中央加大水利投入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兴水强滇”的历史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筹措力度,大力实施“水利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新格局。总投资5.97亿元的勒子箐和铁扇门水库累计完成投资3.55亿元,完成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81件,解决了4.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抓实能源保障网建设。我县依托境内丰富的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和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四年来,实施大电移民搬迁安置1821户7565人,历时10年的大电移民工作接近尾声,荣获全省水利水电移民先进县称号。投资90亿元的功果桥水电站通过移民专项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移民专项验收的大中型水电站。投资178亿元的苗尾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并按期下闸蓄水,有望成为全省“十三五”期间首个投产发电的大中型水电站;投资3.74亿元的苗尾电站500千伏交流送出线路工程完成投资9400万元;县城天然气应用项目通气试运行;农网改造升级率达96.53%。

快速推进互联网建设。投入6800万元实施移动4G基站建设,在全州率先实现行政村移动4G网络和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所在地和50户以上自然村,互联网覆盖率由41%提高至90%。

惠民实事:有效落实

新建果朗完小校园1

(《今日云龙》记者   旷宏飞 杨锦韫) 2013年以来,县十六届人民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实行责任目标倒逼的管理制度落实惠民实事。截至目前,全县确定实施的40件惠民实事均得到有效落实,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3年实施10件惠民实事:一是解决县城饮水困难,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二是逐步启动县城停车场建设;三是实施11个村“点亮乡村”示范工程,县财政安排220万元;四是解决1.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五是实施“三村一镇” 工程建设,县财政安排720万元;六是建设150公里村组公路,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七是建设1600口“爱心水窖”,县财政安排120万元;八是建设10个乡村老年活动场所,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九是实施500户农村安居房加固改造工程,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十是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县财政安排200万元。

2014年实施10件惠民实事:一是实施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投入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二是逐步启动停车商贸中心工程建设;三是继续实施石大公路路基切弯改直拓宽工程,投入资金不低于1200万元;四是为学校配备100个电子白板,县财政安排350万元;五是实施11个自然村“点亮乡村”示范工程,县财政安排220万元;六是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安排400万元;七是加强县医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安排240万元;八是完成2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县财政安排100万元;九是建设10个乡村老年活动场所,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十是建设3个乡镇文化站和11个村级文化室,县财政安排200万元。

2015年实施10件惠民实事:一是完成民建公路路基改扩建工程,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二是继续实施县医院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县财政安排240万元;三是完善100所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县财政安排300万元;四是实施100公里自然村通村公路建设,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五是实施11个自然村“点亮乡村”示范工程,县财政安排220万元;六是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县财政每户补助1000元;七是实施11个老年活动场所和11个村级文化室建设,县财政安排315万元;八是扶持发展小微企业300家,带动就业1500人,县财政安排180万元;九是实施3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县财政安排300万元;十是实施10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安排200万元。

2016年实施10件惠民实事:一是提升医疗卫生能力,实施1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13辆救护车配备设备设施,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二是加大教育惠民力度,实施6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安保工程;三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建和改造自然村公路100公里,实施大村寨路基拓宽改造,全面完成通村公路硬化;四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55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1000户棚户区改造项目;五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六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抓样板、带中间、强帮扶”建设,实施4个样板村及79个强帮村建设;七是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包括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1个“点亮乡村”等工程;八是建设111个村民活动场所,包括11个老年活动场所和11个村级文化室;九是开展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十是实施县城蟠龙寺段、大寨田段绿色长廊建设。

城乡建设:越来越美

QQ图片20170208092056

(《今日云龙》记者 李维丽) 四年来,我县始终把推进城乡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县委、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科学规划优布局。紧紧抓住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和桥头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大理等机遇,坚持“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思路,按照加强坝区优质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向山地发展的要求,依托区位交通、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等条件进行规划,建立了城乡规划“一套图”制度,编制完成《云龙县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诺邓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诺邓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详细规划》、《宝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天然太极景观保护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和《云龙县排洪防涝专项规划》。并依托上海同济大学帮扶云龙的契机,开展了县城总规第二次修编等,形成了覆盖区域和城乡的规划体系,为全县城乡科学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优化县城建设、突出乡镇特色,同步推进乡村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聚精会神抓建设。以老城改造、新区开发、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发展特色城镇乡村。按照“山地城镇”建设总体部署要求,推进以县城为中心,漕涧、功果桥、苗尾集镇为重点的城镇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广大农村村庄建设。诺邓村、漕涧镇和功果桥镇被省政府批准为“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14个村庄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村被评定为省级规划示范村。二是增强县城的服务功能。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6.3%,被评为“省级园林县城”。整合资金14960万元,实施太极游道、黄龙山公园二期工程、下坪绿色长廊,县城街道改造提升工程,亮化工程等。公厕全面免费开放。加强公共地段的绿化养护管理力度。市场监管综合联动执法试点改革工作在全州率先推行。“供销+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行。建成“云之味”高原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和网络销售平台。县城天然气利用项目通气试运行。三是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投资 48700万元,开发建设商品房 22万平方米。四是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4.2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和1513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五是实施治污项目建设。投入11878多万元,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建设。功果桥镇、漕涧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稳步推进。六是实施点亮乡村工程。县政府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220万元的财政资金,同时各乡镇整合投入2667.6万元,完成400个村庄的路灯建设。七是实施中心集镇建设项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4123.14万元,实施2个中心集镇、4个中心村、6个示范村建设。八是实施果郎新区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县医院、公安局、档案馆完成搬迁,司法局、检察院、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完工,完成云龙一中整体搬迁项目选址,有力助推了县城扩容提质。九是项目建设催生城乡新活力。实施大电移民搬迁安置1821户7565人,功果桥水电站通过移民专项验收,苗尾水电站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大漾云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全面结束。通乡公路和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油路化。勒子箐水库等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实现行政村移动4G网络和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所在地和50户以上自然村。十是合力攻坚战贫困。2016年,白石、检槽、民建整乡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23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投资1.86亿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9亿元;为90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财产人身组合保险;光伏扶贫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减贫6000人,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工作通过县级验收。四年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7167元和4958元增加到26800元和8410元,分别年均递增11.78%和14.12%。城镇化率由33%提高至37%。

注重细节强管理。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创新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城乡管理新路子。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城乡清洁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坚持事、责、权、利相统一,实行城区路、段、片负责制,将城管执法、市容管理、环卫保洁等管理资源进行捆绑联动,控管结合,有效治理了“脏、乱、差”现象。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和“三清洁”工作,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重点开展街景、广告、环境“三整治”,着力打造特色街区和文明村镇,打造宜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