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艺创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艺创作

【文化云龙】云水谣之三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7-01-25 19:39 发布人:云龙县管理员

1

日行百里不出山,夜涉九水还遇桥。乡间流传的民谣唱出了云龙多山多水多桥的特点。

澜沧江,沘江,检槽河,关坪河,空讲河……知名的不知名的,无数支流交织成云龙境内密布的水系,形成独特的峡谷风光和神秘幽远的气场。

畔水而生的云龙人,他们懂得与水的共存之道。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至今,两千多年来,云龙先民逐水而居,与水和睦相处。一江流水,成为每一个云龙人生命里关于故乡,关于乡愁最隽永的记忆和底色。

2

因为水,云龙成了滇西有名的桥乡,有了“世界古桥梁博物馆”的美誉。桥,成为这个密林环抱的小城里,一道散发着时光味道的美。

藤桥、吊桥、拱桥、风雨桥,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古桥,在岁月深处,讲述着云龙人与水和谐共存的历史,讲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的马帮喧嚣,繁华热闹,讲述着云龙人的家长里短,离合悲欢。  

沿江而行,每隔几里,必和一座古桥相遇。

3

可以说,云龙古桥的发展史,就是这片土地历史长卷的缩影。从秦汉时期乘一叶小舟,划一只竹筏的浮渡过河方式,到发明出惊险的溜索,就地取材的藤桥,再到唐宋时的梁桥、拱桥、铁索桥和元明清时期因为盐业和矿业的兴盛而大量修建的各类梁桥。桥,让这座深林里的小城,变得神采飞扬,活络通达起来。桥,让这座群山深处的寂静小城,变得古朴秀雅,仪态万方,流动着动人的气韵和风情。

所以,云龙人爱桥。对桥,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你听,一个个名字里,寄予了朴素的希冀和美好的愿望。只要一说起桥,云龙人如数家珍,张嘴就能道出无数座古桥的名号。

杨柳桥、观音桥、寿光桥、青云桥、文兴桥、仁里桥,惠民、彩凤、安澜、永济、飞龙、扁担、路居……或朴素,或优雅,或大气,或直白,用当地乐感十足的白族话叫出来,满是亲切和美好。

所以,造访古桥,是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最大的心愿。

4

当第一次走进云龙的我,在那个夏末秋初的早晨第一次遇见那座叫“通京”的古桥时,它的美,在一刹那间征服了我。

那是一份沉静的,不动声色的质朴的美。端然大气,简雅舒展,透着一种稳健的气度和灵秀的风姿。像古书里风采翩翩的男子,不偏不倚,中正平和,干净利落。沉稳中透着柔情,健朗里藏着儒雅。远观,近看,走近它,轻抚它,欢喜之心,溢于言表。

这座桥很老了,从清乾隆41年(公元1776年)新建,1784年重修到今天,它应该有230多岁的年纪了吧。两百多年,对于天地宇宙来说,只是弹指一挥,对于人来说,已经是几次的生命轮回。而对于物来说,百年以上的物,便有了灵气和魂魄。那么,这古桥,一定是有生命和灵魂的了。

两百多年,八千多个日子,岁月不曾磨灭它的气度,反而在它身上氤染出沧桑古雅的独特气质。它就这样静默在沘江40米的水面上,在蓝天下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如此大跨度的古桥,在云南也不多见。这样的设计和建造方法,得益于云龙先民的智慧与灵气,得益于云龙山高林密植被的丰饶,得益于当时盐业和矿业兴旺发达的富庶繁华。

想想两百多年前,在山高林密的荒蛮之地,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要在水流湍急的河面建造这样的一座桥,需要主持者多大的勇气和气魄,需要设计者多么精心的构思和智慧,需要多少民众的团结协作。而这些,都在一江流水面前,变成云淡风轻的往事,留在古桥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间,在时光里,静默成一首无言的诗行。

5

凡是经得起时光考验的美,必是大美。

整座桥,朴素简雅,没有浓墨重彩,也无雕梁画栋,只有木头的原色和石头的本色构成一种清简的素颜之美。桥上哪怕最细微的一个构建,都在最大限度发挥着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桥身。河岸两侧的桥墩伸出五排“臂膀”,臂膀上每排七层木枋,加榫加叠,严丝合缝,亲密关照,互相衔接,层层向河心挑出,最后在中间相遇,如楼阁建筑的斗拱挑檐。桥上加瓦顶,侧边加裙板,既美观,又实用,既能为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又能保护桥身。

年复一年,这桥,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田园村寨相容相合,宛若山水画中泼下的墨痕,浑然一体。

万物和而美。

与水之和。与人之和。与自然之和。经由时光淬炼的每一座云龙古桥,无不在细微之处,流露着这样的力学之美,圆融之美。

桥,让云龙人对远方的向往有了实实在在的依存,让云龙的山、水、人之间,流动着通达和谐的气场。

6

通京桥的端然大气,彩凤桥的灵秀典雅,松水藤桥的古朴灵动,惠民桥的质朴实在,青云桥的文气飘逸,双龙桥的秀雅清新……一座古桥,一段故事。一座座古桥,流动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与美。

流水。古桥。天空。云朵。飞过的鸟儿。走过的人。行过的马。马背上白花花的盐和银。割了又种的一茬一茬的庄稼……

一幅白描,在云龙的高山绿水间徐徐展开,定格成每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心底最隽永的回忆。 

文:忆苏

此消息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云龙关注”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