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文化遗产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化遗产

​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500年的吹吹腔

来源于: 中国云龙 发布时间:2016-12-14 16:37 发布人:云龙关注

第二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业务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后,由大理、怒江、楚雄、西双版纳、德宏、保山等6个州市的47名学员及省非遗保护中心8名教员组成的田野调查组进驻云龙县功果桥镇,围绕“白族吹吹腔”项目开展为期5天的田野调查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

1

2

俗称“板凳戏”白族吹吹腔是白族人民创造的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宝贵文化财富,是中国少数民族白族传统的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2006年3月,云龙的吹吹腔艺术列入了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就意味着保护和传承将必不可少。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吹吹腔正逐步恢复着它的活力与青春。

3

云龙白族“吹吹腔”的出现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了,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功果桥镇的汤邓、下坞、旧州三个村和长新乡的大达村。每当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坚柱都要在戏台上进行吹吹腔戏表演。2000年7月24日在《云南日报》公布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项目上,将长新乡大达村列为吹吹腔保护村,旧州镇(现为功果桥镇)列为白族吹吹腔保护区。

4

吹吹腔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剧种,“行当分工相当细致,生、旦、净、丑俱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和身段谱,有许多严格法则,至今仍然是白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

5

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苏保华在接受采访时说:“白族吹吹腔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我们现在看他的历史那么漫长,在这么边远的山区还都有那么好的保存,说明老百姓对他的这种热爱的程度是需要的。”

6

7

吹吹腔音乐资源丰富,以唢呐主奏,可加以二胡、三弦、笛子等,击乐有大镲、小镲、点子、小鼓等。表演起来抑扬顿挫,十分精彩,演唱方式是道白与唱腔相结合,颇似小品。唱腔曲调质朴、亲切,故事情节较真实,一波三折,与山地民族居住环境相吻合。

8

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馆员胡荣梅说:“特别是它的内容啊这些还是非常的丰富,他的唱腔表演的特点呢,还有我们的服饰也是她的最大的一个亮点,希望能通过各方力量,把这个吹吹腔呢把它发扬、把它传承、发扬广大。”

9

作为白族文化的记忆,白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吹吹腔戏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的娱乐方式等的出现,使吹吹腔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10

胡荣梅说:“我们从和这些传承人的交流当中,还有从他们的表演当中还是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虽然我们要尊重吹吹腔的它的原真性,但是可能有待于要从唱腔啊或者角色的归类当中要有一个提高。从保护的角度来说呢,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就是说,我们的这些演员首先要热爱它,要有这种自觉的要来保护这个民族文化的这个意识。”

11

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吹吹腔,云龙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建立传习馆、开展吹吹腔进校园等活动,在传承、保护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需要政府和群众持续不断的关心和支持。

12

13

吹吹腔腔见证着白族的历史,蕴涵白族传统民间文化、民族精神,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宝藏,它的存在对于白族的历史、民间艺术以及文化精神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这种传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功能也将越来越重要。

随着国家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工程”,白族吹吹腔将迎来又一次发展机遇,作为白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必将被发扬光大,再次吹响在云龙这块民族文化的乐土之上。

文:毛廷沛  杨锦韫

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杨锦韫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