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顺荡霸王鞭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6-08-26 00:00 发布人:

◆  张沙琳

  沘江发源于兰坪县金顶镇盐路山,曲曲折折由北向南流经我县123公里后汇入澜沧江,从金鸡桥进入我县境内后,第一个所到之地便是云龙白石镇的顺荡村了。

  顺荡村位于白石镇北部,为云龙八个盐井中“顺荡井”所在地,明朝洪武年间设顺荡盐井课司,任盐户杨生为土副使,予世袭,《明实录》载:“宣德六年(1431年)二月,云南顺荡盐井盐课司土官副使杨星勇孙杨春等来朝贡马”。清雍正“改土归流”后设为顺里,现属白石镇顺荡村民委员会。

  顺荡村历史上盐业兴旺,经济发达,村中房舍建盖别致,光滑整洁的大石条层层叠叠,窗户栏杆雕龙画凤,这里古木参天,危崖突起,梁桥飞架,高阁耸立。以前村中建有一个戏台,戏台上年年春节都唱戏、打霸王鞭,村民在演出之前要烧香祈祷,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盐业兴旺。由于地基下陷,戏台已经倒塌,部分民居也已倒塌,多数农户已搬迁到沘江西岸。

  顺荡村除了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梵文碑火葬墓群”“彩凤桥”“五里桥”等外,“顺荡霸王鞭”便是这里的一种文化遗存,有着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受到民众的喜爱,随时进行舞蹈,将会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顺荡霸王鞭”和大理地区的“霸王鞭舞”不同,大理地区的“霸王鞭舞”是由女性舞鞭,男性打八角鼓;而“顺荡霸王鞭”,首先表演是由二人承担,均为男性,一人舞鞭,一人打腰台;其次是霸王鞭鞭身较长,约四尺(俗称“齐眉棍”,即棍子有从地上到眉毛这么长);第三是鞭身较粗,手掌刚好握住,不像大理地区的细小;第四是配合打“腰台”。“腰台”也叫“交板”,是两根八寸长、头粗尾细、中间凿空三个长形方孔的楸木圆棒,互相敲击则发出“哒、哒、哒、哒”的响声。

  “顺荡霸王鞭”的表演者由俩人组成,一人扮老者,一人演丑角。身穿当地山区白族服装,必要时也着戏装演出。边唱边跳,流传的主要演唱内容有《五更月》《渔樵耕读》《二十四孝》《鸿雁带书》等,多用白语演唱,反复使用一个曲调,根据需要也作一些即兴表演,唱词也经常即兴编创,无音乐伴奏(现加入三弦伴奏)。扮老者舞鞭主唱,扮丑角者打腰台帮腔和声,俩人在台上表演幽默,滑稽逗乐,能使观赏者达到一种身心愉快的感受。

  “顺荡霸王鞭”多在春节期间演出,有恭贺新禧、祈求吉祥如意、年年平安幸福的意思。到各家各户庆贺表演时都要先唱一段贺词,如“新春佳节好景象,家家门前彩灯转,大红对联金光闪,爆竹隆隆如雷响。人间天堂分不清,霸王鞭来贺一场……”除了春节表演以外,一般农事活动基本上都不演出。表演地点通常在群众庭院内或村中空地场坝上,以前也在戏台上演出。顺荡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坡上,村中房屋依山势层层坐落,空旷平地极少,不适合集体性大场面的表演,逐渐形成了便于小场地演出的节奏稍慢的二人表演的独特形式,显然这与它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霸王鞭的灵活性。

  现在,由于会舞鞭的老艺人逐步去世,很多年轻人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配合民间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调动青少年积极学习流传下来的动作,使“顺荡霸王鞭”得到保护利用,并进一步发挥其非遗文化传承及体育健身的重要作用。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