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力格高:跳遍云龙山乡的原生态舞蹈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6-06-08 00:00 发布人:

赵雪梅

 2012年代表白族入选中央电视台“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节目录制演出(马建强  摄)

  饭点刚过,宝丰乡宝丰村力格高健身队队员们就陆陆续续集中到活动地点,开始一天的健身活动了。队员王江萍告诉记者,宝丰村力格高健身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村民们每天都会在晚饭后跳一两个小时,村里人家办事需要时,也会免费为他们表演,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还消除了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现在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力格高”越来越受欢迎了。
  宝丰乡是“力格高”的主要发源地和流传地,目前,全乡7个行政村拥有12支业余“力格高”表演队,而每一个自然村都有自发跳“力格高”的群众组织,全乡有经州、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力格高”舞蹈传承人6人,每年都组织开展“山歌·力格高大赛”等活动,是名符其实的“力格高歌舞艺术之乡”。

 云龙白族力格歌舞蹈(张沙琳  摄)

   为使“力格高”在全乡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承,从2012年开始,宝丰乡还开展了“民族歌舞进校园活动”,聘请传承人对全乡境内的小学生教授“力格高”,在全乡各学校推广以跳“力格高”来代替课间操,现在全乡在校学生人人都会跳“力格高”这一民族舞蹈,取得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锻炼学生体质的双重效果。2015年,宝丰乡还筹集资金在宝丰古镇建立了“白族力格高文化广场”,建立“力格高”的大型表演和比赛活动场所,为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力格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力格歌动作“担水”(曾建明  摄)

  “力格高”亦称“力格歌”,汉语意思为“人的舞”,是白族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的打歌类遗产,是一种山地白族群众自娱性集体舞蹈,以鼓点声和脚踏地的节奏声为伴奏,主要是脚上用力,是力量型舞蹈,动作朴实、幽默风趣、粗犷大方,充分表现出山地白族人民坚韧不拔的豪放性格和对生活充满自信、欢快活泼的情怀。“力格高”以模拟禽兽生活或反映农耕、渔、猎、牧等生活劳作和生活情趣等为主要内容,从中能够寻觅到当地白族远古农耕文化的遗迹,了解到他们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白族地区独特的原生态文化艺术,在一个个简单而朴实的动作后面,往往蕴涵着这些山地民族的图腾、信仰以及民族演变的历史,于是这种传统打歌舞蹈艺术形式一直在村村寨寨广为流传,被白族人民所喜爱。

参加“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式”展演(吴建平摄)

  我县境内流传的“力格高”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已经流传了600多年的时间。但由于“力格高”在白族民间都是以一种自发的、甚至是自生自灭的形态悄然存行于白族山乡,导致“力格高”在现代强势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承环境显得十分脆弱,传播地域、人群不断萎缩,生存的文化空间不断缩小,直接影响了“力格高”的生存和传承,致使“力格高”濒临消亡。为积极抢救这一“围火踏歌”的白族民间舞蹈艺术,云龙县于2015年6月把“力格高”命名为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并由文化部门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对“力格高”进行了田野调查,收集整理了翔实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组织“力格高”演出队伍积极开展培训、表演等传承活动。同时,在宝丰、关坪、诺邓等乡镇扶持成立了25支“力格高”民间表演团队,在宝丰乡筹建“力格高”传习基地、展示室。
  目前,云龙共有20多名经州、云龙县人民政府命名的“力格高”舞蹈传承人,“力格高”逐渐被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现在只要有白族居住的地方就有跳“力格高”的人。“力格高”还先后于2012年代表白族入选中央电视台“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的节目,2013年参加“第五届大理国际影会开幕式”展演,2016年参加全国第十三届校园时代相约北京春节大联欢系列活动,多次向外展示了云龙山地白族的歌舞文化,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为云龙建设中国白族“力格高”之乡奠定了基础。

   编辑:冬剑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云龙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