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理论实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实践

我县“五强化”打好环境保护“绿色牌”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6-03-22 00:00 发布人:

  (<今日云龙>通讯员  张雄伟)“十二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环境民生等工作重点,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强化能力建设、机制体制、项目实施、执法检查和生态保护,着力打好环境保护“绿色牌”,稳步提升全县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

  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完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监测站资质通过计量认证。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评审批,深入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有效提升能力建设。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关,对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防范环境污染和风险,不断优化环评协调服务,全县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全县大气、地表水、饮用水质量稳中趋好,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19.5%,碳排放下降15.9%,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94吨、氨氮17吨。

  强化机制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和生态县建设领导组等领导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配齐配强机构队伍,切实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和相关实施规划,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共完成1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申报,5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9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文明村,10个行政村被命名为州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项目实施,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十二五”以来,认真储备沘江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环保能力建设等环保项目,共上报审批项目43个,实施了总投资3365万元的12个项目。投入6.63亿元实施沘江流域综合治理。县城“两污”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开展义务植树、森林抚育、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平方公里。新增造林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8%。通过项目实施,沘江水质明显改善,流域治理成效明显,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环境总体质量。

  强化执法检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认真抓好新《环境保护法》的学习贯彻实施,结合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及日常监察,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对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严格责任追究。实行差别化征收排污费、向社会公开“黑名单”等手段,让违法者付不起代价。进一步增强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不断健全96128政府信息直通车、12369环保举报投诉服务热线接听和管理制度,开设“云龙环保”官方微博,妥善查处信访举报案件,有效化解矛盾和风险隐患。

  强化生态保护,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立足“生态”、“绿色”两大特色,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目前,实现泡核桃产值12亿元、烟农收入1.4亿元、茶叶产值8700万元、牧业产值8.7亿元,云龙矮脚鸡、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5个地方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动态保有量达10万亩,通过“云药之乡”认定,为2018年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