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古盐井遗址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5-07-25 00:00 发布人:

◇  嵘 纬

 

石门井古盐井遗址

  云龙历史悠久,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比苏县,属益州郡。西汉在云龙设县,主要原因是云龙盛产食盐,明万历《云南通志·盐务考》记载,汉代云南有二井,即安宁井和云龙井;《新纂云南通志·盐务考》考释“汉云龙井,即今石门井、天耳井”。唐人樊绰《蛮书·管内物产》有“剑川有细诺邓井”的记载。到了明朝,云龙县境内共开凿石门井、诺邓井、山井、大井、师井、顺荡井、天耳井、金泉井八处盐井,称“云龙八井”,是滇西乃至缅甸北部一带地区的主要食盐供应地,名遐滇西。

  云龙八井居民世代相袭以盐井为业,有“以井代耕”之称。在盐井地有滷水股份,煮盐之家称为“灶户”。据清光绪《云龙州志》记载,当时云龙八井共有灶户445户,月产盐127900多斤,行销保山、腾冲等六州县,月上课银1808两3钱2分。以盐井为主体,逐步形成有影响的盐业经济群落。由于古代经济繁荣,盐井地区的文化也十分发达,是当时大理州境内文风荟萃的地区,如清代陕西巡抚杨名飏、翰林院翰林马锦文;民国年间曾任教育总长的王九龄,创办云南大学的董泽和现代台湾著名的武侠小说家陈青云皆是出生在盐井的灶户之家。

    一、 现存八井遗址状况

  石门盐井:位于县城县委党校。据《新篡云南通志·盐务考》考释,石门在汉代就有盐井,现盐井遗址是开凿于明嘉靖年间。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石门井“产二井,一出北山下,去村东里许,深三丈,方二丈,木车挽卤,日产一百四十背”。石门盐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封井停产,现盐井遗址保存完好。

  诺邓盐井:据唐代《蛮书》记载始开凿于唐代南诏国时期,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83年)于云龙设“五井盐课提举司”,治所在诺邓村。

  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诺邓井:“盐井一区,出自东山下,介在两溪夹口,每日产卤八十背,每背煎盐五斤零,每日出盐肆百陆拾斤零,养活附井居民”。现存“直井”和“斜井”两口井,直井深17.2米,斜井深16.4米,两口井地下部分相互连通,呈环形通道,直井向西北面延伸,主要起到分流淡水的作用,斜井东南方向约60米左右有一卤水井,现存部分抽卤水的竹龙,整个地下通道长约150米,顶为白栗木架厢结构,整体保存完好。

  天耳井盐井:位于诺邓镇天耳井村,据《新篡云南通志·盐务考》考释,汉代就有盐井,现村内有一旧址,称“福禄井”。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天耳井盐井在大井正东三里,出村内坡下,深三丈,方围三丈余。置水车挽卤,日产一百五十背,诸灶按户分领”。天耳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封井停产,盐井遗址保存完好。

  宝丰盐井:宝丰井为云龙古镇之一,亦称“金泉井”、“雒马井”,位于宝丰乡宝丰村,开于明代。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宝丰井“在州治距州署二里,井出自西山下,……,每日出卤贰百余背,每背出盐壹斤零,每日出盐贰百肆拾余斤,养活附井居民”。宝丰井在上世纪五十年封井停产,现遗址除部分毁坏外,基本保存完好。

  师井盐井:位于检槽乡师井村,开井于明万历年间。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在州署西北,距州治一百二十里,距盐署九十里,盐井五区,共产卤叁拾壹背,出盐壹百柒拾柒斤,养活附井居民”。后总开发7井,为正井、大井、樽节井、公卤井、香火井(小井)、河外井、佛井。现剩存公卤井、大井、樽节井、公卤井、正井遗址,现当地居民仍采盐水生产喂牲口的食盐。

  山井:位于诺邓镇山井村,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山井在天耳东,距井治四十二里,距盐署二里,井一区在村南边,距小河五丈余,每日产卤贰拾肆背,每背煎盐陆斤,每日出盐肆拾斤零,现盐井已毁,仅存遗址。

  顺荡盐井:位于白石镇顺荡村,开凿于元末。明朝洪武十七年授灶户杨生为“盐课司土副使”,《土官底薄》载“杨生,大理府浪穹县灶户,洪武十六年归附,总兵官拟充本司副使,十七年实授。”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顺荡盐井“距州治一百五十里,距盐署一百三十里,现井三区,每日产卤壹角,每角肆拾背,每背煎盐柒斤,每日出盐贰佰捌拾斤”。现盐井遗址保存完好,当地居民仍采盐水用于生产喂牲口的食盐。

  大井:位于诺邓镇大井村,开凿于明代。据清雍正《云龙州志》记载,大井“在州治东,距州治三十里,盐署西距三里,原井四区,嘉庆间被水湮没。现煎二井,每日产卤陆拾背,每背煎盐叁拾斤零,每日二井共出盐肆佰肆拾斤零”。现遗址保存完好。

    二、 现存八井遗址的价值

  云龙盐井是云南省数量最多、最集中,延续时间最长和知名度最高的古盐井遗址,原态原貌保存相当完整,在云南省境内十分罕见。它记录着千百年来白族地区在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民俗方面的历史进程,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中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云龙盐井在古代所造的原始股份制和经营模制,不仅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为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盐井地区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受汉文化的影响,先进文化的吸收,盐井地区重教之风盛行,向上的思想道德意识逐步形成,促进了人才辈出。科举中的三位进士都是出自在盐井地区,举人23人中除杨辉甲是果郎人外,其余都是出自盐井地区。

  盐井地区现存众多的白族乡土建筑和人文遗迹,融汇了中原文化和白族文化的精华为一体;盐井所在地的村落大多都保存了古村风貌以及明清白族乡土建筑风格,其古老性、集中性及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更具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

  云龙盐井最早就与滇西的六州县建立了“盐米互市”的贸易关系,是茶马古道上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云龙盐井遗址的研究,能为“茶马古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资料。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