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人文景观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人文景观

千年诺邓 万般深情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5-06-29 00:00 发布人:

◇ 马宏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村,是一个从有史籍记载以来,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村寨。因为“诺邓”是云南最古老的历久未变的村邑名称,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虽然这个背靠崇山、襟带秀水的梦境之地早被授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旅游小镇、中国最具旅游价值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中国最美村镇全国60强之传承奖”等品牌和称号,但因为身藏彩云之南的深闺,交通不便,还是个尚未被过度开发的纯朴之地。一次不经意的路过,让我有机会踏入这个古村,触摸她的脉搏,聆听她的心跳,感受她的体温,品味她的厚重、情感与秀美。

  诺守一生的爱情

  “你放心地当兵去吧,家里事全交给我!如果你在前线身体残了,我养你一辈子;如果你在前线战死了,我终身不嫁!”

  一位叫黄翔芳的白族老人,一边深情抚摸着墙上一张英俊军人的照片,一边娓娓地向我们述说她的爱情。1956年,她的恋人李文茂要当兵去西藏剿匪,犹豫不决时,她这句深情的表白,坚定了恋人入伍的决心。临行前的那个晚上,两人相约在诺邓村的一株古树下,各自倾诉着衷肠。繁星璀璨的深夜和窃窃私语的虫子,见证着他们的不舍与真情。那一年,他刚刚20岁,她正好18。

  前线杀敌,恶劣的气候环境和凶险的战场氛围,让年轻的李文茂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当他害怕彷徨时,耳畔回响的那句恋人承诺,总会给他无穷的勇气和力量。5年后,脱下军装的李文茂飞速奔回家乡,感谢那位虽未过门,但一直在家中代自己尽孝的日思夜想的恋人。看到全须全尾回来的未婚夫,两人相拥而泣,即刻成婚。

  婚后,分配到北京铁路局工作的李文茂始终放心不下家里的妻子和亲人。远在诺邓的黄翔芳也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在首都工作的丈夫。两年后,李文茂作出了一个常人很难理解的决定:辞去在北京令人羡慕的工作,回老家守护爱人。

  春来暑往,秋去冬回。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相濡以沫的两人生儿育女、携手持家、其乐融融。不幸的是,多年前李文茂患上了严重的偏瘫和肺气肿,生活自理困难。看着自责和苦闷的丈夫,黄翔芳静静地拉着李文茂的手,说的还是那句永远不变的承诺:你病了残了,我养你一辈子;你死了,我守你一辈子!

  虽身患重病,但受到精心照料的李文茂又幸福生活了七八年。去年,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儿女。失去丈夫的黄翔芳拒绝到儿女们家中居住,独自一人在古村老屋里生活。一空下来,她就凝视抚摸丈夫的照片,回味过去生活的甜蜜点滴。

  “我想他啊!我想他啊! 我想他啊!”拉着笔者的手,老人喃喃地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尽情流淌着抑制不住的泪水,笔者的心底涌起了一首无声的旋律:哥哥当兵去前线,我守在家里边/不管你是死还是残,我的心不变/哥哥一走就5年,妹妹心急却情愿/期盼你快点回家转,我们再见面/不管你是死还是残,我的心不变/不管你是死还是残,我们守千年!

  凝固历史的风情

  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延伸出的屋巷亭楼;拾级而上,陡峭坡地长出的别致居所;石径低徊,支巷叠映时隐时现的峻峭阶梯;交错纵横,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石壁木雕……

  穿行在诺邓,满眼全是保留完整的明清时期白族民居风貌。时光在这里仿佛是停滞的,历史在这里几乎是凝固的。这个堪称云南乡土建筑博物馆的地方,处处透着一股历史绵醇的风情。游走在巷道屋墙之间,会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历史气息;漫步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斑驳砖瓦间的苔痕染碧,会让你梦里萦绕的都是史诗般的眷恋。

  古代一般称诺邓村为“诺邓井”或“诺井”,汉武帝时就以此为中心设比苏县。“比苏”即“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盐业经济的发达,诺邓村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西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在嘉靖《大理府志》所列市肆中地位重要。盐业带来的富庶,让诺邓把自身的繁华深深镌刻在了历代建筑的记忆里。

  诺邓四面环山,地处山谷,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各个山坡上处处构建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住房。各种院子错落其间,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等。由于山势较陡,前后人家之间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楼上的后门即通后家的大院。各个民居及庙宇建筑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门、窗、梁、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处处透着传统工艺和雕刻图案的美观与精细,氐羌、巴蜀、荆楚、中原、闽越诸多文化,在深层或表层里时隐时现。

  诺邓民居的窗子非常有讲究,建造类型有棂花窗、书条窗、万式窗等470多种。主人或向往知识,或祈求平安,或追求功名等等,都能通过这些窗子显现出来。院内装修同样讲究,凡抬梁构架、檐头挑枋均刻有蟠龙翔凤,窗棂隔扇的设置雕刻点缀更是工整精巧,变化无穷。最讲究的还是大门,多采用木架瓦顶,依山势地势布局,门中有门、院中有院,式样繁多、千姿百态,既是主人名望的显示,又祈求纳福聚财,表达着美好的愿望,体现着良好的家风。

  有盐的岁月,无言的精彩,醉人的风情。看着所有的土墙、石壁、木雕在高原阳光下流泻出的苍黄,感受晶莹颗粒折射出的絮语,体味石板路上泛起的暖光,那点点古老文明的碎片,会让你瞬间恍惚,沉醉在迷人的历史遗产里。

  很多时候,旅行在意的早已不是风景,而是一种深埋于内心的风情。

  世代相传的才情

  尽管诺邓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在历史上一直文风蔚然、人才辈出,尊师重教的氛围世代相传。

  旧时的科举,诺邓村在云龙中进士最多,仅清代就出了两名;举人、贡生和秀才不胜枚举。目前仅从几户诺邓人家族谱上查实的贡生就有60余名、秀才500多人。村中一杨姓人家号称“贡爷院”,世代均系贡生。康乾年间的举人黄桂更是名噪一时的饱学之士,被誉为“滇中一儒杰”,云南最早的诗歌总集《滇南诗略》就曾收选黄桂诗词数首。

  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诺邓尊孔习俗相当浓郁。在诺邓这个不是州县驻地的地方,却一直建有文庙,在古代礼制中也算个特许吧。诺邓的文庙建筑精巧,精致庄严,古朴典雅,尤以大成殿和“腾蛟、起凤”棂星门建筑规格严谨细密。与内地多数文庙不同,诺邓的大殿“至圣宫”塑的是“布衣孔子”,而不是着帝王衣冠的常见孔子像。这里的“布衣孔子”和蔼可亲,更有师长风范,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诺邓村的影响非常深远。

  明代以来,诺邓村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活动,规模十分隆重,繁文缛礼甚多;自上世纪40年代中断后,2008年作为村里的盛大节日重新恢复。参观那天,恰逢孔子农历诞辰2565周年,村里在文庙隆重举办祭孔庆典,引得全村老少和附近村镇的人竞相前来观看;加上游客们闻声而至,道路两旁、文庙院内人声鼎沸。

  木牌坊前,孔子像早已摆好,身着盛装的几十名孩子恭立两侧。十时整,随着司祭一声号令,数通鼓响,艾蒿燃起,白烟弥漫,观众肃穆,鸣炮奏乐;执事人员、礼乐人员、主献生、陪献生、太史生、太祝生等分别就位,文庙内一片庄严。主祭和参祭人员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头戴瓜帽或礼帽,身穿蓝袍马褂,神情庄重,令人生敬;上香献祝,作揖跪叩,恭读祝文,一丝不苟。整个仪式环环相扣,自然流畅,甚至与山东曲阜孔庙的祭孔大典不相上下。仪式结束,不少村民和游客纷纷跑到殿前,借着大典的“余温”磕头跪拜,为自己、家人和亲朋祈福。

  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植于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不管是在高山之巅的古村还是东海之滨的都市,华夏儿女的身体里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热血,奔涌着勤苦奋进的才情,奏响着人类文明的华章。

  世事总多情。诺邓的情深植在白族人圣洁纯净的心灵里,埋藏在绵长厚重的历史记忆里,凝结在世世相传的纯朴民风里。

  千年诺邓,万般深情!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