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云龙网!

中国云龙
绿色云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绿色云龙

我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来源于: 发布时间:2014-11-06 00:00 发布人: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大机遇,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着力培育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矿冶、大建材、大服务”五大产业,凸显了中药材为核心的大生物产业。在政府的扶持引导和企业、合作社及大户的牵引带动下,全县的中药材种植取得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继核桃、烟叶、麦地湾梨、诺邓火腿等特色产业之外的又一让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

 

核桃林里的“摄像头”

  在检槽乡哨上村一户人家房屋背后,一片核桃林里记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林地外面拉着严严实实的铁丝网,不到一亩地的林地竟然装有四个“摄像头”。核桃再金贵也不需要这么大动干戈啊?记者不由得纳闷起来。靠近一看,原来核桃树下栽种着密密麻麻的中药材重楼。我们找到了重楼的主人尹志芳,尹志芳告诉记者,这片重楼已经栽种了5年,一共有0.7亩,今年6月份,随着重楼市场价格的飙升,一些不法分子惦记起了他的这片重楼,在一个雨夜,盗贼盗走了价值3万多元的重楼,于是尹志芳便投资了近三万元安装了防盗设备“摄像头”。“巍山老板给了我90万我也不卖,今年光是籽种就卖了11万多元”,尹志芳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采卖籽种已经收入20多万元了,目前,尹志芳正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据了解,我县重楼产业正蓬勃发展,以野生苗驯化种植与采种育苗种植相结合,运用企业化、规模化,大户种植,庭院种植,林下、林果立体种植的多种种植模式,发展重楼3200余亩,成功繁殖籽种育亩百余亩,我县已成为重楼种植大县,重楼种苗交易市场集散地。

金银花开“金银”来

  “当年种植当年就有了效益,真是‘金银花开金银来’”,长新乡佳局村佳兴村民小组长冯忠宽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的金银花,第一批采了30多斤,第二批达到70来斤。长新乡大达村村民张月香了解到佳局村村民种植金银花取得了效益,于是开始发展金银花,“今年我栽3亩,明年我再多种一点,多栽十多亩”,张月香满怀信心地说。据了解,县委政府根据全县气候、土壤、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的综合分析,并通过主要领导带队多次组织人员,到省内外进行考察,选定了金银花作为我县目前中药材发展的核心产业。经多地多家考察,选择了全国优质品种九丰一号金银花作为主要发展品种。2013年12月与山东九间棚集团公司协议联手打造开发金银花产业,成立了金银花发展领导组、金银花产业办公室,部门分工协作,上下联动,采取多种途径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让群众掌握金银花种植、管理技术要领。2013年我县在长新乡佳局村示范种植金银花500多亩并取得成功,种植当年即可采收,初见成效,群众种植金银花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4年计划种植5000亩金银花,目前实际完成8000亩的种植任务,启动了长新金银花初级加工厂,完成宝丰100亩的九丰一号金银花科技园的土地流转,漕涧金银花罐装饮料厂的前期考察咨询工作,着力构建打造金银花产业的产业链。

把灯盏花产业做成灯盏花事业

  在功果桥镇下坞村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墙上一条醒目的标语“把灯盏花产业做成灯盏花事业”。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马雪峰告诉记者,“把灯盏花产业做成灯盏花事业”是自己的梦想,也是合作社的发展目标。据了解,中药材灯盏花是由云龙县龙腾合作社负责技术攻关、市场运作的灯盏花项目,今年已经进入了第三年,这三年来合作社理事会不断的克服资金、技术、海拔差异等诸多困难,使灯盏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2011年的0.1亩,2012年的22亩,发展到2013年的300亩,其中2013年种植的300亩灯盏花已经产生效益,亩产突破3000元,高产户达到8000元。“去年我栽种了0.7亩灯盏花,卖了7000多元”,汤涧村产业致富带头人杨建霞告诉记者,今年计划继续扩大规模。为了提升灯盏花产业的附加值,龙腾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理事长马雪峰的带领下,不断探索灯盏花深加工系列产品,在专家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开发出“灯盏花保健酒、灯盏花保健茶”产品,产品刚出炉便供不应求,灯盏花的附加产值翻了几十倍。“2014年规划种植3000亩,2015年规划种植6000亩,2016年规划种植10000亩,吸引药企在功果桥镇建立灯盏花综合加工厂,把灯盏花产业做大做强,使灯盏花成为我县的致富之花,幸福之花”,马雪峰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

方兴未艾的中药材产业

  2011年,我县被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为“云药之乡”。经县委政府深入调研、考察、咨询、论证,2013年完成了我县重点生物资源普查,编制了《云龙县中药材种植发展规划》、《云龙县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中共云龙县委云龙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稳定、规范的扶持政策,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2013年中药材经济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0万亩,除了重楼、金银花、灯盏花等外,我县在中药材红豆杉人工种植上成功实现了国内率先使用无性繁殖技术,建成红豆杉人工种苗基地,发展了4.5万亩红豆杉种植规模。白芨种植已规划30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现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繁育种植任务,将以基地化、规模化结合零散种植等发展模式,以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为手段,加大对白芨产业的发展,努力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白芨产业。建立了两个秦艽种植育种基地,培育苗圃150亩,2014年规划种植秦艽3000亩,现已经完成2000亩的种植规模。全县种植续断3.18万亩,草果0.1万亩,滇龙胆0.3万亩,附子0.2万亩,滇红花2000余亩,天麻10万平方米。在抓好规模种植药材品种的同时,我县对市场前景好的道地药材不断的进行试验示范,示范品种主要有:珠子参、猪芩、金铁锁、苍术、薰衣草等品种的试验示范种植工作,对适宜我县优势气候、土壤资源的外地优质中药材品种,根据市场前景也不断进行引种试种,目前已成功种植上百亩的“三七”、“玛珈”等名贵中药材。

  如今,行走在云龙广袤的阡陌田野、群山沟箐、房前屋后、林间院内,企业、农民种植的中药材星罗棋布。截至2013年,全县成立了“云龙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一个,中药材产业合作社12个,会员、社员覆盖全县11个乡镇86个社区、村委会。已经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连农户,定单生产的经营方式。全县中药材种植热潮方兴未艾,药材加工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 (<今日云龙>记者  字松芳)

编辑:冬剑

Copyright © 中国云龙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4040号-1 滇公网安备 53292902532932号互联网新闻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67